天天看點

春節檔戰事再起,誰會成為下一個票房“黑馬”?

今年電影的第一場盛宴,在大年初一這天正式打響。

據貓眼資料,自大年初一開始至初二13時,37小時之中春節檔票房已達到22.44億元,大年初一票房達到14.94億元,總場次52.5萬場,重新整理中國電影市場單日場次紀錄。《長津湖之水門橋》以9.81億票房占據榜首,《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四海》《奇迹·笨小孩》分列第二三四位,也都超過2.7億票房。

今年除了前四名影片競相角逐,今年春節檔還有《狙擊手》以及熊出沒、喜羊羊、小虎墩等IP卡通片齊上陣。春節前,預售票房已突破10億元。

春節檔戰事再起,誰會成為下一個票房“黑馬”?

截止2月2日13時,春節檔新片票房榜 資料來源:貓眼資料

從上映的電影來看,今年的春節檔陣容十分豪華。

導演一列,有着陳凱歌、徐克、林超賢、張藝謀這樣的元老級前輩,也有韓寒、文牧野等實力新秀。演員方面,吳京、沈騰、易烊千玺、劉昊然等演技、票房擔當在列。

春節檔向來是電影圈的兵家必争之地,尤其在近年來影視行業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春節檔所帶來的提振作用自然被更多影視資本盯上。

回顧春節檔近10年,從《西遊降魔篇》票房破10億,到《美人魚》、《唐人街探案2》破30億,再到《你好,李煥英》創下54.14億的票房佳績,每一年都是一個量的飛躍。

但另一方面,春節檔票房的集中度也在加劇。以2021年為例,《你好,李煥英》加《唐人街探案3》兩部電影就占據了整個春節檔的8成票房。在今年,多部優質電影同步上映,票房高度集中局面或許會有所改變。

不過,從全年整體的電影市場來看,行業的“馬太效應”依然在加劇。據藝恩資料,2021年新上映電影數量達到了554部,達到1億票房的電影為59部,破20億的影片隻有3部,卻貢獻了大盤票房35%。

一定程度上,處在腰部的電影号召力正呈現出疲軟的态勢。但一個電影行業想要穩定持續的發展,腰部獲利有希望,才能夠激發整個行業産業鍊的有序發展。

在目前,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依然任重而道遠,這并不是一個短暫的春節檔能夠維系的。

01 37小時突破22.44億元

目前厮殺得如火如荼的2022春節檔,8部上映的影片中,備受關注的有《長津湖》的姊妹篇《長津湖之水門橋》,張藝謀與女兒張末共同執導的《阻擊手》、文牧野與易烊千玺合作的《奇迹·笨小孩》、韓寒的第四部電影《四海》,以及帶着開心麻花标簽的《這個殺手不太冷靜》……

其中,在預售前期,《長津湖之水門橋》被公認為最有可能創造高票房。這既是因為作為續集,票房冠軍《長津湖》已經為其打下了良好的市場基礎,也是因為多部主旋律電影在2021年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票房排名top10的影片中,除了《長津湖》外,還有《我和我的父輩》、《怒火·重案》、《中國醫生》。

春節檔戰事再起,誰會成為下一個票房“黑馬”?

事實證明,《水門橋》也沒有讓人失望,至2月2日中午13時,票房已破9.81億。

在《水門橋》之下,《奇迹·笨小孩》、《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四海》、《狙擊手》4部電影的票房潛力也很大。

《奇迹·笨小孩》由文牧野執導,易烊千玺主演。文牧野作為新銳導演,首部電影《我不是藥神》就斬獲31億票房,并獲得了不錯的口碑。易烊千玺更是近年來演技獲得認可的大熱頂流,票房累計即将破百億。

兩人的強強聯合也使得這部電影從宣布上映開始,就獲得了不錯的讨論度。2月2日中午13時票房突破2.7億,豆瓣評分達到了7.4分。在最熱的春節檔中,《奇迹·笨小孩》或許可以重制《我不是藥神》的成績。

春節檔戰事再起,誰會成為下一個票房“黑馬”?

《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四海》兩部具有喜劇元素的影片,在春節檔中各有優勢。

前者由“麻花系”演員馬麗,出演過《西虹市首富》、《飛馳人生》經典配角的魏翔共同主演,配角裡也有一批熟悉的喜劇演員。在其宣布春節檔上映之前,開心麻花系的另一部電影《超能一家人》宣布撤檔。一定程度上,《殺手》能夠填補撤檔電影缺席後的市場空白,斬獲開心麻花影迷手中的影票。

春節檔戰事再起,誰會成為下一個票房“黑馬”?

不過,開心麻花在這部劇裡僅是第三出品方,且開心麻花在頻繁推出《李茂換太子》、《溫暖的抱抱》、《李茶的姑媽》等口碑不佳的電影後,其票房号召力已有所減弱。

《殺手》能否獲得好成績,關鍵還是得看影片本身能否立得住腳。

《四海》則是韓寒第四部電影。從首部電影《後會無期》的6.28億元票房,到《乘風破浪》票房突破10億元,再到《飛馳人生》創下17.28億元票房,韓寒一直沒有讓觀衆和資本失望。此外,兩大主角沈騰和劉昊然的加盟,也讓這部電影獲得了不少的關注度。

春節檔戰事再起,誰會成為下一個票房“黑馬”?

相比之下,張藝謀協助女兒張末拍攝的《狙擊手》收到的關注并不高,這或許也與影片前期宣發投入不高有關。

另外,張藝謀本身雖然有着很強的票房号召力,但其近些年在主流商業片中發力不足。雖然同為抗美援朝題材,但《狙擊手》或許很難重制《長津湖》的票房奇迹。

對于今年的春節檔,國泰君安研報認為,較快增長的電影銀幕數給予票房良好的支撐——根據國家電影局的資料,2021年底大陸電影銀幕數已達8.22萬塊,位居全球首位,2022年春節檔票房有望創曆史新高。另據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和國家電影局的資料計算,2022年春節檔有望産出85億元左右的總票房。

巨大的票房“蛋糕”早早吸引來了影視行業中的大小企業,據“電影情報處”統計,8部影片背後共彙聚了127家公司(含重複公司),真正實作了“百家争鳴”的景象。整體看來,今年進駐春節檔的企業數量達到了曆史高峰。

在這一百多家企業裡,既有業内頭部、腰部的民營公司,如博納、壞猴子、光線、新麗、亭東等,也有傳統老牌,如《水門橋》背後有八一電影制片廠的背書,《奇迹·笨小孩》的背後有深圳廣播影視集團。網際網路資本也在加大投入,最典型的就是位元組跳動,旗下的抖音文化在今年春季檔共參投了6部影片。

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影視行業來說,春節檔無疑是一次“回血”機會。不過,也是因為春節檔電影市場的火爆,以及過去兩年影視行業寒冬的影響,今年春節檔存在普遍提價的現象。

在北京市《水門橋》的平均預售票價已經高達82元,大年初一全國平均票價也高達57.7元,比曆年春節檔都貴。

觀衆雖然願意為高品質影片買單,但若春節檔的電影品質撐不起來,“最強春節檔”或也隻将剩下“最貴春節檔”的标簽。

02 票房無上限

之是以能夠出現多部電影争相上映,百家企業共同進駐的盛況,得益于春節檔近10年來的迅猛發展。

回顧春節檔的前世今生,已經曆了萌芽期、發展期,以及騰飛三個階段。

春節檔也叫做“賀歲片”,最早起步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彼時,香港影壇中的名導、演員很有默契地會在春節期間共同制作、拍攝喜劇片、動作片等受大衆喜愛的類型影片,為春節增添歡樂的氛圍。

如《八星報喜》、《家有喜事》、《唐伯虎點秋香》、《大話西遊》、《警察故事》等影片均是在農曆新年期間推出,并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春節檔戰事再起,誰會成為下一個票房“黑馬”?

《大話西遊》電影截圖

内地賀歲片起步要比香港晚了十多年。在1995年,香港電影《紅番區》進入内地,成為了第一部内地的賀歲片,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也被視為是春節檔的開端。

在此後的幾年中,許多影視行業中的人看到了春節檔的潛力,紛紛開始打造内地的春節檔。

在那個時期,比較典型的就是馮小剛拍攝的系列電影,其憑借《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手機》、《天下無賊》等賀歲片,成為了中國最具商業價值的導演之一。

同期,還有張藝謀的《英雄》,周星馳的《功夫》,陳凱歌的《無極》等等。在一衆商業片的促進下,内地的春節檔正式成型。

不過,在2013年之前,内地春節檔的票房還沒有那麼突出。以2008年為例,資料顯示,春節7日假期中,票房僅為1.1億元,僅占全年總票房的2.6%。彼時票房能夠破億的電影也寥寥無幾。

春節檔戰事再起,誰會成為下一個票房“黑馬”?

圖源:搜狐娛樂

轉折點出現在2013年的《西遊降魔篇》,周星馳帶着“西遊”系列的知名IP,以及大牌明星的加入,最終獲得了内地12.47億的票房,全球累計票房2.15億美元,成為全球最賣座的華語電影。

在這之前,國産賀歲片票房想要超過10億,都像是“天方夜譚”。而在這之後,爆款春節檔電影便開啟了無上限的收割票房之旅。

2016年出現了總票房達33.97億的爆款《美人魚》,2018年《唐人街探案2》的票房與此齊平;2019年又出現了總票房高達46.86億元的《流浪地球》。

春節檔戰事再起,誰會成為下一個票房“黑馬”?

到了2021年,則出現了54.14億票房的《你好,李煥英》,以及45.23億票房的《唐人街探案3》。兩部票房收割機齊聚一個檔期,這也側面說明了春節檔的市場足夠大,能夠容納多部電影角逐。

據燈塔專業版資料,過去9年,春節檔總票房占全年總票房的比例從2013年的3.57%,提升至2021年的16.67%,已經成為内地電影市場第一大檔。

而春節檔的故事還将繼續延續。當《長津湖》在非春節檔期間,就斬獲了57.3億的票房後,行業内外都在猜測第一部票房突破60億的電影會花落誰家。

目前誰都無法對這個問題下判斷,但至少,在春節檔誕生這樣一部電影的可能性最大。

03 誰在加劇“馬太效應”?

如何能夠打造一部“爆款電影”?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行業中盛傳這一個創作公式:春節商業+頂級流量小生+商業大制作IP。

但在過去兩、三年中,如《上海堡壘》、《阿修羅》等撲街的商業大片,已經用事實證明,這一邏輯已經行不通。

觀衆對電影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以商業巨制《圖蘭朵》為例,雖然有着姜文、胡軍和蘇菲瑪索等影星的加盟,但故事本身難以立住腳,最終累計票房隻有1890萬。在口碑上,也成為了與《阿修羅》《上海堡壘》齊名的爛片。

春節檔戰事再起,誰會成為下一個票房“黑馬”?

此外,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的《第一爐香》,雖然也有流量小花參演,但也未獲得理想的票房。

但一旦有好電影出現,其帶來的能量巨大。在2021年,全國電影票房定格在了472.58億元,國産電影票房為399.27億元,占總票房84.49%。據藝恩資料,2021年新上映電影數量達到了554部,達到1億票房的電影為59部,破20億的影片隻有3部,卻貢獻了大盤票房35%。

整體來看,“國”、“家”兩大主題的電影已經成為主流。

在票房冠軍《長津湖》之外,2021年還有13.29億票房的《中國醫生》、14.76億票房的《我和我的父輩》、13.29億票房的《怒火·重案》,以及11.9億票房的《懸崖之上》。

春節檔戰事再起,誰會成為下一個票房“黑馬”?

在過去,這類電影大多由國營電影公司制作,近年來民營企業的參與度也在逐漸提升,這也說明主旋律電影正在迎來商業化的黃金時代。

《你好,李煥英》則掀開了2021年“家”類型電影的序幕。在它之外,讨論家庭、親情話題的《送你一朵小紅花》、《我的姐姐》分别拿到了12億票房、8.6億票房,成績斐然。

另外,還有一些小成本電影,憑借好劇情和題材,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懸疑劇情片《揚名立萬》獲得了超過9億的票房。元旦上映的《愛情神話》,講述了幾個不同身份女性的愛情觀,也取得了不錯票房和口碑。

這些小成本電影“以小博大”的故事,也給許多“腰部”電影制作人、導演“逆襲”的希望。

事實上,行業的“馬太效應”正在逐年上漲。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市場存在着明顯的‘二八效應’,甚至在2021年國慶檔出現了‘一九效應’。”

這種發展的不平衡,導緻票房更多集中在少數影片身上。而當市場缺乏這類影片,整體票房便會出現明顯的下滑,不利于影院的穩定營收。

不僅如此,這還會影響整個電影産業鍊的有序發展。當衆多資源投身于一部或少數電影中,電影的整體發展存在偏科,難以給到小成本電影足夠多的機會和資源。長此以往,也将影響中國電影的整體品質。

要實作行業的穩定持續發展,需要更多處在腰部的電影被看見。但從目前的市場集中度來看,行業還未能解決這個問題。

而回歸春節檔,它的存在本身也在加劇這種“馬太效應”。

不過好在觀衆心中自有一杆秤,能夠支撐起影片票房的,早已不再是檔期和噱頭,而是真正能打動觀衆的故事和内涵。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下傳APP檢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