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 實習生 周潤
虎年繡虎,虎虎生威!虎年春節,市北區非遺文化齊繡傳承人黃鳳,帶領團隊成員給大家帶來形态各異的“布老虎”,尤其是新作品“膠澳虎”,深受來自國内外粉絲的喜愛,春節期間接到的訂單鼓了!

春節前夕,記者來到黃鳳的齊繡紅坊工作室,看到身穿漢服的國小員們在學習刺繡“萌虎”。以針代筆,以線為色,一個個栩栩如生的“萌虎”在穿針引線間已躍然布面上。尤其是新作品“膠澳虎”,每隻老虎的側面都繡制了牡丹、蝴蝶等圖案,老虎的鼻子也用可愛金魚團代替,“寓意年年有餘”。和傳統的布老虎制作不同,黃鳳把刺繡技藝融入其中,使得布老虎更加精緻和靈動。“憨态可掬的布老虎就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我們推出的非遺齊繡布老虎,配色大氣雅緻,給虎年春節增添了不一樣的年味兒!”
黃鳳告訴記者,從半年前團隊就開始策劃設計,“刺繡老虎一推出就得到大家的認可,接到了很多訂單,年前都忙不完,隻能年後交到大家的手中。” 黃鳳透露,本身手工作品每一件就是不一樣的,在團隊的設計和創作中,大家發揮奇思妙想,“每隻老虎的鼻子、眼睛都用不同的絲線刺繡,根據每一套色,進行配色、協調,每一隻都是獨特的!”為了保證作品的精緻度,布老虎刺繡的布面和線的選用要求都非常高,“需要每一針都紮得非常準,不能錯不能拆。”
在黃鳳工作室的牆上,挂着的一隻“虎虎生威”的寫生虎,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是黃鳳的得意之作,老虎的每一根毛發都清晰可見。“在刺繡的時候,老虎的氣勢和威猛的感覺要拿捏準,為此我到動物園專門去看真的老虎,抓準它的眼神和感覺。”這隻老虎的眼睛看上去有五六種顔色,黃鳳說,一般亂針刺繡用三個色,“它的眼睛就用了五六層套色,經過一層一層的套色,才能出來這種立體的效果。”
這幅作品黃鳳繡了半年才完成,一推出就受到業界的關注,春節期間,黃鳳的作品會多個文化場館展出,在春節這個特殊的節日,把非遺文化進行發揚。為傳承千年“齊繡”文化,吸引更多年輕人了解刺繡,愛上刺繡,黃鳳還特意開展了“非遺進大學”等活動,同時,利用時下熱火的短視訊平台,做直播,拍視訊,以期讓千年刺繡得以傳承,正是在她的推動下,“齊繡”現已被列入市北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現在刺繡愛好者非常多,現在我們工作室的學員就有200多名,這讓我非常有信心,把齊繡這項非遺文化好好地傳承和發揚。”黃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