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
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
中國人慶祝春節
已有多年曆史
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
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是
在春節前前後後幾天的時間裡
都有不同的習俗下面
就跟着小木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恭
賀
新
禧
1
吃“開年飯”
正月初二也叫做“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會帶着一些吃食以及禮品走親訪友。在飲食習俗方面,正月初二這一天中午,全家會聚在一起吃飯,并且這頓飯叫做“開年飯”,這頓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
2
回娘家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帶着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幹、糖果,由母親分送鄰裡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幹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的思念。
3
祭财神
财神是多階層普遍信奉的神,民間于正月初二祭财神,鞭炮聲晝夜不休。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财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财神祭祀一番。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發大财。
4
吃“早起面”
“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頭紅”大年初一為四時之始,人們以早為貴,早有所成,一切占先。過了“四始”月。人們就不再追求早字了,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頭紅”的說法。而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面。是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面的,有的地方把這種說法解釋為迎女兒回門。初二的面講究也不少。據說,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後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
以上就是小木了解到的“大年初二”的習俗了,你還知道哪些習俗或者你的家鄉還有哪些習俗快在評論區告訴小木吧!
同時也祝大家新年快樂!
青年媒體中心榮譽出品
排版|甯宇軒
稽核|崔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