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雙奧”火炬手李興鋼:個人幸運源于時代機遇

“雙奧”火炬手李興鋼:個人幸運源于時代機遇

“能夠先後成為夏奧會和冬奧會的火炬手,我覺得無比光榮,同時也感到很幸運。”52歲的李興鋼是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他完成了第135棒接力。

作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國家體育場“鳥巢”工程設計主持人和北京2022年冬奧會主要場館總設計師,李興鋼跟奧運結緣頗深。2008年,他曾在希臘境内高舉火炬,沿着雅典的城市街道,參與北京奧運會聖火交接儀式前的火炬傳遞。

14年後的今天,李興鋼再次舉起火炬時,已是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迎接即将開幕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盡管這些年一直跟奧運打交道,可在得到北京冬奧組委正式通知成為火炬手的時候,還是很激動。”他感慨道。

上一次在雅典傳遞火炬,是在城市街道環境裡,而這一次在北京接力,則是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這是一個由城市環境到自然環境的過程。巧合的是,李興鋼參與設計的“鳥巢”,是一座城市裡的體育場,而此次冬奧會,作為延慶賽區總規劃師和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等主場館總設計師,他長期奮戰在大自然環境中。

李興鋼最大的感慨是,能夠參與雙奧工程的建設是非常幸運的,“正是國家和時代帶來的曆史性機遇,才會帶來這種個人的幸運。”

“希望通過北京冬奧會可以向世界呈現一屆安全、簡約、精彩,令人永遠難忘的冬奧會。”李興鋼期待着,以往中國大衆不熟悉的高山滑雪、雪車雪橇等相對冷門的冰雪運動項目,可以通過冬奧會得到宣傳和推廣,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讓冬奧場館持續發揮其作用。

“我們的冬奧場館都經過了國際認證和多項國際測試活動及比賽的考驗,各方面評價很高,目前場館狀态非常好。”對即将開幕的冬奧會,李興鋼信心十足。不過,他也表示,終極的測試仍是冬奧會各項賽事和活動的正式運作,場館運作保障工作仍不能有一絲松懈。

記者 孫傑 實習生 餘美霖

(北京晚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