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年初二,回娘家拜年啦!

今日年初二,回娘家拜年啦!

海報|文案畢鳳至,設計梁偉

正月初二是大陸農曆一年之中的第二天,亦是正月第二天,它一般在大陸二十四節氣的立春和雨水兩個節氣之間。在這一天,大陸舊時有吃開年飯、回娘家、祭财神等習俗。

吃開年飯

2月2日是大年初二。按傳統習俗,除夕辭舊,大年初一迎新,迎新要吃齋,到了年初二,就要解除各種禁忌,是嶄新的開始,俗稱“開年”。在南方地區,開年的習俗是吃開年飯。

在廣州,一大早,家中老人便殺雞拜祖 。 家中婦女主持“ 開镬”,下花生油,蒸煮煎炒各種食物。

廣州人吃開年飯,菜式無論多少,皆取吉祥寓意。一般要準備生菜、雞、豬腳等食材,寓意“生财發财”“開年大吉”“發财就手”。過去廣州人一般在家裡吃開年飯,後來很多人将開年飯擺到酒樓吃。

回娘家

“回娘家”又稱“歸甯”。在大年初二,女兒回娘家時,必須辦一大袋餅幹、糖果,由母親分送鄰裡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禮物頗薄,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

這一天,姑爺們精神抖擻,帶着穿戴一新的夫人和孩子,提着豐厚的禮品,專門給嶽父嶽母拜年。俗話說“一個姑爺半個兒”, 姑爺有“半子之勞”,嶽父母家無不盛情款待,希望女婿平時好好關照愛護自己的女兒。

“回娘家”的習俗,也給出嫁的女兒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姐妹們得以叙叙舊、話話家常。老少團圓,其樂融融。

“誰家的媳婦,她走得忙又忙呀,原來她要回娘家。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身上還背着一個胖娃娃呀……”歌曲《回娘家》就是對年初二習俗的真實寫照。

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财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财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祭祀。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财。

關于财神是誰說法不一:财神中,趙公明天師為正宗财神,範蠡被稱為文财神,關羽為武财神。此外,還有供奉太白星者,稱為“财帛星君”。因為太白星亦叫金星,附會為财神。還有以齊天大聖、招财童子為财神者。大陸民間所供大多以趙公明居多,其印刷形象很威武,黑面濃髯,頂盔貫甲,手中執鞭。周圍畫有聚寶盆、大元寶、珊瑚之類圖案,加以襯托,突出其富麗華貴效果。

資料來源/央視新聞、廣州日報、光明網、中國民俗學網 《春節與除夕》(陳秀伶,董勝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