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唐宮夜宴》到《隻此青綠》,持續“破壁”的文博熱,掌握了流量密碼?

作者:上觀新聞

2022年虎年除夕,人們再次看到一次中國傳統文博美學的現象級“破壁”與“出圈”。億萬觀衆觀看的央視春晚上,舞蹈史詩《隻此青綠》成為整台節目的爆點,點燃了觀衆的熱情。被觀衆贊為“絕美”“美哭了”的這個節目,迅速上了熱搜,引燃了一波網絡刷屏和轉發潮。

這一幕,和去年河南春晚《唐宮夜宴》的出圈,幾乎如出一轍。同樣是用舞蹈講述文物的故事,同樣是創意疊現,同樣是通過不缺關注度的春晚平台。

如果說,《唐宮夜宴》的成功是偶然,《隻此青綠》的“複制”成功,似乎證明了:持續“出圈”的這股文博熱,已經掌握了流量密碼。

如出一轍:從古代文物到現代舞蹈的藝術轉化

從《唐宮夜宴》到《隻此青綠》,持續“破壁”的文博熱,掌握了流量密碼?

《隻此青綠》

舞台上,當青衣高髻的舞蹈演員翩翩起舞時,“驚豔、古風”幾乎是所有觀衆的共同感受。再往下看,感動随之而來。

舞蹈《隻此青綠》,通過“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七個篇章,講述了一位故宮青年研究員“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視角“窺”見18歲天才畫家王希孟創作北宋名畫《千裡江山圖》的故事。

由于時間限制,央視春晚上呈現的是《隻此青綠》的一段群舞片段,表達的是畫中群山層巒疊嶂的意境。《千裡江山圖》中的青綠設色被抽離出來,抽象成舞台上的女性人物形象。當舞者們呈現不同的造型和體态變化時,是在模拟山巒的層巒疊嶂。

舞蹈的細節,也高度還原了這種象征意義。舞者高聳的頭飾,就像是《千裡江山圖》中的山石;女主“青綠”的扮演者孟慶旸開篇第一個造型雙袖下垂,像是山的紋理,也可以想象成山間瀑布。可以說,《隻此青綠》為觀衆呈現了“每一幀都是畫”的視聽盛宴。

從《唐宮夜宴》到《隻此青綠》,持續“破壁”的文博熱,掌握了流量密碼?

女主“青綠”舞者雙袖下垂,像是山的紋理,又如山間瀑布。

從《唐宮夜宴》到《隻此青綠》,持續“破壁”的文博熱,掌握了流量密碼?

《千裡江山圖》局部(圖檔來源/故宮博物院)

在業内人士看來,《隻此青綠》之是以出圈,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對《千裡江山圖》進行了意境還原。“傳世名畫《千裡江山圖》已經提供了相當成熟的藝術母本,其設色之精妙、構圖之磅礴、意蘊之豐厚,本身就是極大的審美享受。《隻此青綠》對圖畫意境幾乎進行了一比一再現,這種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舞劇很自然地共享了圖畫的審美層次。詩劇和圖畫,本質上是不同的藝術門類。《隻此青綠》成功地實作了這種藝術轉化,實作了氣脈上的貫通。”

這種藝術審美的成功“轉化”,也和去年出圈的《唐宮夜宴》有相似之處。舞蹈《唐宮夜宴》講述了博物館裡唐俑造型的一群唐朝女樂官在赴宴路上發生的趣事。14名舞蹈演員穿着的連體舞衣裡面塞着海綿,嘴裡含着棉花,隻為展現唐俑的豐腴形象。她們眼角的月牙形妝容,也再現了風靡于唐代的“斜紅妝”。觀衆仿佛看到一群真正的唐俑,在舞台上“複活”。

從《唐宮夜宴》到《隻此青綠》,持續“破壁”的文博熱,掌握了流量密碼?

《唐宮夜宴》的舞者再現了風靡于唐代的“斜紅妝”

無論是《隻此青綠》還是《唐宮夜宴》,不少觀衆發出了類似的感喟:“國寶真的動起來了!這才是中國文化!”也不乏觀衆直呼:“請春晚按這樣的節目标準卷起來。”

不約而同:傳統文化複興時代的到來

《唐宮夜宴》去年出圈,《隻此青綠》今年緊随其上。看上去,似乎是一次前者的啟發和借鑒。實則是一次“不約而同”。

3年前,《隻此青綠》就已啟動。《隻此青綠》由故宮博物院、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品。 2019年,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打算創作一部展現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的作品。創作團隊考慮過《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等,但最後選擇了《千裡江山圖》。 “因為畫中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都充滿了韻律,和舞蹈有共通之處。”

為創作《隻此青綠》,編導們先是研究《千裡江山圖》,後又幾乎看遍宋代的詩詞、繪畫。總編導周莉亞、韓真曾透露,該劇僅前期創作就耗時一年多,創排用了5個月,團隊多次與故宮博物院專家座談交流。最終,用時近1年8個月,《隻此青綠》正式搬上舞台。

從《唐宮夜宴》到《隻此青綠》,持續“破壁”的文博熱,掌握了流量密碼?

而在登陸虎年春晚之前,《隻此青綠》就已經獲得市場的認可。自2021年8月國家大劇院首次“展卷”以來,《隻此青綠》在上海、蘇州、廣州、深圳等16個城市演出50餘場,獲得人氣口碑雙豐收。“青綠”的扮演者孟慶旸的小紅書社交平台上,不少粉絲留言詢問自己所在的城市何時有《隻此青綠》的演出。

更難得的是,從首演到巡演,創作團隊一直收集觀衆回報,對舞蹈進行修改和調整。周莉亞說:“《隻此青綠》沒有最終的版本,隻有最好的版本。”

從新意十足的創意,到精雕細琢的前期創作,再到演出後的不斷調整,《隻此青綠》最終迎來了春晚。名畫《千裡江山圖》在舞台上别樣展開,也讓現代觀衆感受到中國傳統美學高峰體驗。

有觀衆評價:“看完節目居然老淚縱橫,原來最能打動内心的還是傳統文化。蒼勁厚重的古琴和剛柔并濟的舞蹈把《千裡江山圖》演繹得淋漓盡緻,仿佛回到九百多年前,見到十八歲的王希孟正在奮筆創作。”

再回到《唐宮夜宴》。唐俑少女的赴宴路上,在少女們活潑嬌俏又不失诙諧的打鬧中,婦好鸮尊、蓮鶴方壺、賈湖骨笛等文物國寶在舞台上穿插出現。

從《唐宮夜宴》到《隻此青綠》,持續“破壁”的文博熱,掌握了流量密碼?

《唐宮夜宴》中也融入了《千裡江山圖》的元素。

從《唐宮夜宴》到《隻此青綠》,現代藝術團隊不約而同地從古代國寶中尋求創作靈感,并形成規模效應,也足見一次傳統文化複興時代的到來。

文化自信:面向新的一百年尋根與創新

這種複興,借由舞動的“唐俑”、“青綠”,也一次次點燃觀衆内心深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化自信。

“憑什麼文化自信?就憑傳統文化中的精品。”觀衆湯楠看完《隻此青綠》後,這樣評價,“這才是中國文化的精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隻此青綠》主演孟慶旸這樣诠釋自己的“青綠”一角。“一個純寫意的角色,就像《千裡江山圖》一種青綠顔色的氣魄,演繹的時候需要打開想象力。這個舞蹈不再是女人的柔美,更多看到的是大氣磅礴的一種東西,代表着中國傳統文化沉澱的一種歲月,一種大氣,也是代表我們文化自信的一面。”

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這已經成為當下的共識。自創意誕生那一刻起,《唐宮夜宴》《隻此青綠》等都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一次次有益嘗試。《唐宮夜宴》《隻此青綠》的成功,也是文物“活起來”、“動起來”的诠釋範本。

文物承載着燦爛文明、傳承着曆史文化、維系着民族精神,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2021年,中國考古學迎來誕生100年。2022年,站在新的100年之際,文博熱不斷以各種方式“破壁”。無論是集《唐宮夜宴》,還是《隻此青綠》,火出圈的,不僅是對國寶、國風、國潮的挖掘,也是面向新的一百年,從故土出發的尋根與創新之旅。

觀衆有理由期待,下一個《唐宮夜宴》或者《隻此青綠》的到來!

欄目主編:李君娜 文字編輯:李君娜 題圖來源:節目組提供 圖檔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李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