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中國傳統文化再一次在央視春晚大放異彩,展現出超越時空的魅力。
創意舞蹈《金面》靈感源自三星堆“重量級”文物青銅大面具,網友表示,“曆史銘刻被掩埋的記憶,我們在千年後回望你”;三位太極高手分别在上海、廣州、重慶城市超高處打太極,為全國觀衆獻上了一場震撼的雲端太極表演《行雲流水》;舞蹈詩劇《隻此青綠》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切入點“舞繪”《千裡江山圖》,以匠人之心緻敬傳統美學,大氣恢宏,成為很多觀衆心目中的“最美瞬間”……
近年來,以傳統文化為核心或帶有傳統文化元素的綜藝和文化節目紛紛破土而生。而今年幾台春晚上傳統文化的精彩展示,可以說是集這些節目之大成,是傳統文化在現代傳播中的成功表達。
基于視覺沖擊彙聚而生的多樣化影像,催生了規模龐大、互動熱烈、創意蓬勃的中國文化關注者、愛好者、跟随者和創新者,他們正在展現基于傳統文化的新社會實踐,通過對文化記憶的喚醒、展示、複制和再生産,開辟出一條新的路徑。

▲三星堆青銅大面具。圖/IC Photo
當然,這也表明,優秀的傳統文化自身生命力強大,有着更多的精神财富與文化魅力亟待發掘。
以古人之境界,開今人之生面。事實上,中國曆史朝代不斷更替,文化形式也多種多樣,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精神、核心經典是始終延續的。這是因為,文化的創新始終沒有抛開自己的根基,而是在自身文化根基之上不斷進行創造性轉化。
電視節目不僅是“文化記憶”的載體,也是重要的叙事空間與場景。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春晚節目,通過熒屏傳遞出中華文化的獨特精神與永恒價值,激勵閱聽人重新領悟中國的人文精神,将它們逐漸帶回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喚醒青年人的傳統文化認知,讓書畫、傳統工藝、戲曲、國術、國樂等多種形态的文化表達重返中國人的日常交流。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圖譜中維系自身文化血脈的堅實根基。圍繞傳統文化生成的意義傳遞和價值認同更是建構文化中國的重要一環。如何讓傳統文化在新的時代抵達更廣泛的閱聽人,使其與當代文化相适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是當下文化傳播需要解答的時代命題,而春晚上的傳統文化展示,無疑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特約評論員 | 趙清源(媒體人)
編輯 | 李潇潇
校對 |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