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些誕生于虎年的設計

那些誕生于虎年的設計

當傳統文化和工藝美學

與中國春節相碰撞時

會讓人産生怎樣的思考?

正值農曆壬寅虎年

嘉人将以不同以往的、沉靜的姿态

在為期七天的春節假期中

每天分享生活中的文化與設計價值

用思考承襲中國年的精神和藝術

春節第一期内容,我們借虎年初一的今天,回顧部分曆史中虎年誕生的設計,以此了解現代世界的設計本質,探究設計語言之軌迹。當我們真正和美的事物交流時,才能反映出我們情感和文化價值。

那些誕生于虎年的設計

Thomas Heatherwick(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于1971年,在曼徹斯特工藝學校學習三維設計後進入皇家藝術學校,1994年畢業并獲得文學學士學位。

托馬斯·赫斯維克曾被英國《泰晤士報》評為“英國當代最具創意奇才”的建築師,36歲時就獲得具有“工程技術界奧斯卡”之稱的“菲利普親王設計獎”,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皇家工業設計師。2010年榮獲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的萊伯金建築獎(Lubetkin Prize)。

那些誕生于虎年的設計

“我想孩子們總是很有創意,隻是我比較幸運,從來沒有人讓我停止,從來沒有人對我說現在你應該變成一個成年人了。”——Thomas Heatherwick

2010年,托馬斯·赫斯維克的著名作品——上海世博會英國館标志性建築“種子聖殿”正式向人們展示。展館外形由約6萬隻纖細的透明亞克力‘觸須’組成,向外伸展,随風搖曳。

“我希望人們在看外表的時候就開始好奇,那是什麼?值得我排隊去看嗎?當你白天走進去時,是全然沒有人造光源的,也沒有喧鬧的電影,很安靜,6萬顆種子的效果一定也是震撼人心、引人思考的。”

那些誕生于虎年的設計
那些誕生于虎年的設計

6萬根透明的亞克力杆,每根底部都裝有不同的種子,當風吹過的時候,種子會随風搖曳,組成光影間神奇的變幻。

那些誕生于虎年的設計

出生于意大利設計師、建築師 Gaetano Pesce,在威尼斯建築大學學習建築學,并進入了威尼斯工業設計學院。他主要從事活動和系列藝術領域的研究,設計範圍包括劇院電影院中作為表現手段的照明、運動和音響。自1962年起,他一直從事設計、新材料和特殊空間實驗工作。1971年,他與BracciodiFerro合作(Cassina集團),創作了很多實驗性作品(如Moloch台燈(1971年),可吹脹顯示内涵和雕飾内容)。

那些誕生于虎年的設計

1986年為 Cassina 設計的 Feltri 椅是 Pesce 對合成材質的細緻思考,也闡釋了生活偶然對藝術創作的哺育。他采用樹脂浸透方法,将精确剪裁的厚毛氈以不同的時長浸泡于液體樹脂中。因浸泡時間不同,座椅也不再單調成形:上部好似打開的衣領,下部則是堅實的基座。

作品的靈感源于多年前中國香港一個尋常的雨天街頭——“我看到地上有一塊浸在水裡的氈子,産生了用環氧樹脂代替水的想法。環氧樹脂被毛氈吸收後,變得堅硬,形成了一個潛在的物體架構,這就是後來的 Feltri。”

那些誕生于虎年的設計

Gaetano Pesce,Feltri Chair,1986 Gaetano Pesce

那些誕生于虎年的設計

Gianfranco Frattin于1926年5月15日出世在意大利帕多瓦。1953年他畢業于米蘭理工學院建築系并加入Gio Ponti工作室。1954年初,他開始為Cesare Cassina工作,并受到青睐成為領軍人物。

那些誕生于虎年的設計

意大利設計黃金時代的先驅——Gianfranco Frattini

Gianfranco Frattin的作品 Kyoto正是設計構思與精湛工藝之間交彙的完美表達。70年代初,在前往日本研究當地手工藝大師作品的一次旅行中,Gianfranco Frattini與木匠大師Pierluigi Ghianda共同拜訪京都的工藝店鋪,二人随即成為朋友與合作夥伴。受到當地加工技術與美學的啟發,他設計出一種榫接工藝,之後發展出同名桌子Kyoto,并于1974年開始投産。

全新黑色飾面取自Frattini與櫥櫃制造商一起設計的原始版本,在榉木實木結構上塗刷黑色開孔漆,黑色令作品呈現出更加圖形化和現代化的設計,線條形成方形編織,交錯式支柱腿可随意定位,頂部被漆成啞光紅色,突出了珍貴榫接工藝的完美。

那些誕生于虎年的設計
那些誕生于虎年的設計

作品Kyoto是米蘭三年展設計博物館的永久館藏。

那些誕生于虎年的設計

弗蘭克·奧爾巴赫(Frank Auerbach),英國當代藝術領軍人物,1931年出生于德國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弗蘭克·奧爾巴赫的作品深受巴黎畫派表現主義大師蘇丁的影響,有形的機理、無形的力量深沉地互相交織,使畫面色彩、機理更加飽和豐富,既有凝重的穩固感又有筆觸之間揉搓拉起的運動感,視覺效果極其強烈。

那些誕生于虎年的設計

“藝術就是忘記自我,根據本能行動,人們不斷地變化與老去,記錄正在進行中的事物是一件動人的事情”——Frank Auerbach

傳統是藝術源頭的活水,它既是老師又是榜樣。奧爾巴赫就是不斷地從傳統和當代畫家作品中去汲取營養,逐漸地形成并豐富了自己的繪畫風格和技巧。在他的作品中,畫面顔料厚積,呈現出滴淌、拖拽、掃抹的或柔和或尖銳之效果,把顔料本身的色彩美、肌理美和可塑性發揮到了極緻。

奧爾巴赫1962年的作品《E.O.W.窺入焰心II》,顔色層層堆積,色彩流轉使畫面形成近乎雕塑的質感。畫面沒有情節,沒有寫實,沒有表現自我,而隻有傳達出人物的本真之“美”。正是這種本真之美,使他能夠在1986年威尼斯雙年展上,獲得了金獅獎,驕傲地站上了當代藝術家之最前列。

那些誕生于虎年的設計

《E.O.W.窺入焰心II》

(E.O.W looking into the Fire II,1962)

木闆油畫,45.7 x 40.6cm

那些誕生于虎年的設計

1922年,皮埃爾·讓那雷(Pierre Jeanneret)正式開始在巴黎塞夫勒街35号的工作室與勒·柯布西耶合作。從那時起,這兩個名字将永遠聯系在一起,特别是在那些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項目上。

時至今日,當我們說起他們的經典設計——昌迪加爾椅時,仍然繞不過把這兩個名字放在一起。而皮埃爾·讓那雷雖然共同和柯布西耶執行過許多項目,但總是位居幕後,極為謙遜。在許多建築師或收藏家的空間内,很常看到其家具作品。

那些誕生于虎年的設計

皮埃爾·讓那雷和柯布西耶在探讨昌迪加爾項目

1950年,Chandigarh Chair與昌迪加爾城市一同被創造出來。在那時,印度人向來有席地而坐的習慣,當年設計昌迪加爾椅系列家具出發點便是“讓昌迪加爾的市民有椅子可坐”。

幾十年後,時間還原了匠心設計的價值,昌迪加爾椅回到當代的空間,利于防潮防蟲的緬甸柚木、透氣性良好的藤編、結實耐用的 V 型腿,溫暖的造型,在衆多設計師、建築師的作品中出現。

那些誕生于虎年的設計
那些誕生于虎年的設計
那些誕生于虎年的設計

現代設計師們所設計的昌迪加爾椅

那些誕生于虎年的設計

賈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1901年在瑞士出生,于1922年移居法國巴黎,首次接觸到現代派,此後并一直在巴黎生活、創作,直至1966年辭世。

“人們通常把分離的事物整合在一起同時觀察。但是如果我觀察你,需要你不斷的退後,将我們之間拉開一段空間。直到相隔一條街道的距離,我終于能夠将完整的你納入我的畫框之中,但是同時我也感受到你周圍的空間持續湧入我的視線将你無情的壓縮。這種思想從未離開過我,這不是思考如何去創作雕塑,而是通過觀察雕塑般的去思考空間。”

——阿爾伯特·賈科梅蒂

那些誕生于虎年的設計

攝影師 Henri Cartier-Bresson 鏡頭下的賈科梅蒂

1926-1927年,賈科梅蒂創作《匙形女人》,積極回應着立體主義與超現實主義。《匙形女人》是一件正面化了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其藝術特征顯然是受原始圖騰的影響,它反映了對原始藝術和史前藝術的認識與深化。這件作品展現了畫家對創造形式的嘗試,這是一種人形模樣的完全抽象的形體,并具有一種強烈的幽默色彩。

它幾乎沒有細部的刻畫,但依然彙入了迷惘的冷漠的氣氛。由于其鮮明的個性與特點,把作品的内蘊指向了某種空虛,在特定的條件下留下的隻是孤獨。

那些誕生于虎年的設計

《匙形女人》的外部造型是一位形體頗似鑰匙的女人的象征性形象。

最後

讓我們在壬寅虎年

再次回望曾經誕生于黃金年代

曆久彌新的設計

以虎之力

感受設計史上“傳達”與“記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