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起眼的尼泊爾也是藝術的國度

尼泊爾人,仿佛一個個天生就是藝術家。

尼泊爾的藝術,猶如尼泊爾女性身上明亮飄逸的紗麗,鮮明多彩,讓人流連忘返,見之忘俗。

到了尼泊爾,隻要見到尼泊爾女性,就可見到紗麗;見到紗麗,也就見到了流動的藝術。尼泊爾女性膚色略褐,襯着輕盈曼妙的傳統服飾紗麗,加上深邃的眼神,便散發出一段令人浮想聯翩的南亞風韻。尼泊爾人以别具一格的創造力诠釋着對于生活、審美、色彩的了解和追求。無論在婚喪宴席的重大場合,還是在上班勞作的日常生活,幾乎無處不能瞥見這些美麗的身姿,顧盼神飛。

黑格爾在他的美學講演中,将人類曆史上所有的藝術區分為三種類型: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根據黑格爾,典型的象征型藝術是建築;典型的浪漫型藝術是詩歌;典型的古典型藝術是雕刻。

根據自己的旅遊觀察,我也将尼泊爾的藝術粗略劃分為流動的藝術和靜止的藝術。需要時間的,我稱其為流動的藝術;隻需要空間的,稱為靜止的藝術。

尼泊爾的藝術之是以令我震驚,主要的還是他們的流動的藝術。

除了剛剛提到的紗麗,音樂是尼泊爾的主動脈,是人生須臾不可或缺的重要而優美的伴奏。

尼泊爾幾乎是一個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樂器的王國,好像人人都是樂器特長班出生的。男女老幼,各階層群衆,吹拉彈唱,樣樣精通。你進人城市或鄉間,随時随地,從淩晨的祈禱到深夜,一整天都可以聽到音樂。

在博卡拉,去魚尾山莊Fishtail Lodge的過渡碼頭,我們遇見了拉琴拍鼓的兩位尼泊爾民間音樂人,他們邊演奏便唱歌,一曲Resham firiri,奏唱得如此投入如此動人心弦,令在場的各國聽衆完全沉浸其中,甚至翩翩起舞。從喧鬧的泰美爾街區,到寂靜的鄉間,無論走到哪裡,你都能夠聽到這優美動人歡快婉轉的旋律。我從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就被其簡單淳樸的旋律深深打動了。這首情歌小調是尼泊爾非常著名的民歌,其地位相當于唱遍中國大江南北的茉莉花。整個音樂非常有節奏感,旋律簡單反複吟唱,很是琅琅上口,淋漓盡緻地展現了尼泊爾神秘、獨特的民族風情。他們拉這首曲子的樂器就是薩倫吉四弦琴,伴奏的是雙面手鼓多拉克鼓。賣這種四弦琴的小販遍布尼泊爾,他們邊走邊拉邊唱,技巧純熟,常常令人駐足聆聽,最後忍不住就買了。就像我。

在晨曦初現的時光,加德滿都杜芭廣場,已是熱鬧非凡的蔬菜水果和雜貨的巴紮,從廣場延伸出去的大街小巷裡,走出吹打着各色樂器的穿着各種服飾的團體,他們舉行着儀式性很強的小規模遊行,走了一隊又來一群,仿佛過節一般。在巴德岡杜芭廣場,巴德岡的大街古巷,在神牛節期間,幾乎傾城而出的人們,吹吹打打,滿城歡樂。

據說,尼泊爾主要從事民間音樂活動的藝人稱為達曼依和蓋雷。達曼依平時以裁縫為職業, 組織成隊,各自穿着統一服裝走村串戶。每逢宗教節日和民間喜慶活動,他們便被雇去奏樂助興。蓋雷原是18世紀時的宮廷樂師,19世紀後淪為流浪藝人。他們善唱抒情歌曲、叙事歌曲和宗教歌曲等。我覺得奇怪,尼泊爾有這麼多的裁縫和宮廷樂師嗎?

由于地理、曆史及民族等多種因素,大體上形成了兩種不同風格的民間音樂: 山區音樂與平原地區的音樂。山區音樂以五聲音階為基礎,多使用二拍子,曲調較平穩,經常在一個八度内進行,西藏音樂的影響較為明顯。平原地區的音樂主要是六聲或七聲音階。有大量的複拍子和裝飾音。民間歌曲較為豐富,民間歌舞曲是常見的體裁,印度音樂的影響較多。尼泊爾的主要樂器有: 薩倫吉琴、沙赫奈依管、多拉克鼓、号筒、笛等。這些構成了尼泊爾音樂的豐富性和代表性。有些歌曲類似中國的無音音階,聽起來很熟悉,但是特殊的滑音卻又把感覺帶向印度,甚至中南半島泰緬越的情調中。這就是尼泊爾民歌的特殊韻味。

藏族同胞也喜歡飙歌。在拉薩的雪頓節最後一天,從羅布林卡回來,公共汽車上快樂的藏民高亢地唱起藏歌,全車人受感染,和聲同唱,拉腔拖調,場面動人,令人難忘。但藏人少用樂器,即便用來伴奏歌舞,他們也隻選擇吉他——紮木年,俗稱藏族六弦琴。

在尼泊爾,司機也擁有很高的音樂素養。響徹尼泊爾大街小巷和城鄉馬路的汽車喇叭聲,高亢而充滿旋律,嘈雜但不單調,不但不會感到煩躁,反而大多數時候還是一種藝術的享受。整個尼泊爾,所有的車輛組成了一個龐大的交響樂團。

尼泊爾人的藝術天賦,還展現在視覺上。尤其令人歎為觀止的就是那些花裡胡哨的汽車“臉譜”和“紋身”。 但凡貨車和大巴,車身上幾乎沒有一塊空白之處,無一例外畫滿了五彩缤紛的圖案和文字。絕妙的是,那些圖案和文字都是手繪的,沒有一輛車的圖案和文字是一樣的,就像在尼泊爾你找不到外牆設計一樣的樓房一樣。每輛車都個性張揚,幽默爆棚。細心地欣賞着每輛尼泊爾汽車的裝飾藝術,你會發現那簡直就是免費的綜合性的繪畫長廊,美不勝收五花八門琳琅滿目的流動藝術。你才真正感受到什麼叫酷愛藝術。

尼泊爾除了流動的藝術,更有遊客津津樂道的擁有幾百年曆史的靜止的藝術。

尼泊爾的建築極具特色,在全國各地,都可以看到曆經千年風雨,至今儲存完好的具有濃厚尼泊爾民族風格的建築。不論是曆朝王宮,還是百姓居家,建築門窗上都有精美的木雕,花紋鳥獸,别具一格,做工靈巧透剔。雕有孔雀形象的“孔雀窗”和巴德崗老王宮的55扇窗,是世界文明的傑作。木雕被視為尼泊爾的驕傲。

關于尼泊爾的藝術,再舉個近一點的例子:2010年上海世博會尼泊爾國家館共有門窗約200件,所有的門窗完全是用最簡單的傳統手工雕刻完成,這些展品和裝飾品是300多戶尼泊爾家庭的工匠們集體辛勤勞動的藝術結晶,沿承了尼泊爾13、14世紀時期的傳統技藝。如果四五個人共同制作一件門窗的話,差不多需要20到25天左右。據了解,尼泊爾館将被命名為“阿尼哥中心”, 以紀念阿尼哥在建築方面以及為增進古代中尼兩國友好交往而作出的傑出貢獻。阿尼哥是尼泊爾的國家英雄,也是一位在中國有着較高聲譽的尼泊爾古代傑出建築工匠,他有生之年建造了衆多的佛塔,北京也留下了他的偉大傑作——白塔。

尼泊爾豐富的的藝術寶藏,由此可見一斑。

接下裡請朋友們欣賞一組編号為158-203231,尼泊爾黑金畫風的六道唐卡:

不起眼的尼泊爾也是藝術的國度
不起眼的尼泊爾也是藝術的國度
不起眼的尼泊爾也是藝術的國度
不起眼的尼泊爾也是藝術的國度
不起眼的尼泊爾也是藝術的國度
不起眼的尼泊爾也是藝術的國度
不起眼的尼泊爾也是藝術的國度
不起眼的尼泊爾也是藝術的國度
不起眼的尼泊爾也是藝術的國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