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鐘振振教授陪您讀古詩詞(220)

鐘振振教授陪您讀古詩詞(220)

鐘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台“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台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鐘振振教授陪您讀古詩詞(220)

鐘振振教授陪您讀古詩詞(220)

酹江月·石頭城

[宋]杜旟

江山如此,是天開萬古,東南王氣。一自髯孫橫短策,坐使英雄鵲起。玉樹聲消,金蓮影散,多少傷心事。千年遼鶴,并疑城郭非是。〇當日萬驷雲屯,潮生潮落處,石頭孤峙。人笑褚淵今齒冷,隻有袁公不死。斜日荒煙,神州何在,欲堕新亭淚。元龍老矣,世間何限馀子。

【注釋】

杜旟,字伯高,号橋齋,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宋孝宗至甯宗時在世。與弟杜旃(字仲高)、杜斿(字叔高)、杜旞(字季高)、杜旝(字幼高)俱博學工文,人稱“金華五高”。陳亮稱其賦“如奔風逸足,而鳴以和鸾”(《複杜仲高書》)。著有《橋齋集》,今不傳。存詞三首,見明楊慎《詞品》。

“石頭城”,故址在今南京城西清涼山,古時面臨長江(今山下已成陸地),南抵秦淮河口。戰國時,楚威王在此建金陵邑。東吳孫權時,加以整修,改名石頭城。城依山而立,以江為護城河,地形險要,曆來為兵家必争之地。

“江山如此”,蘇轼《遊金山寺》詩曰:“江山如此不歸山。”

“是天開萬古,東南王氣”,古代迷信之說,帝王,或命中注定的未來的帝王,其所在地上空必有祥瑞之氣。晉孫盛《晉陽秋》載,秦始皇東遊,望氣者雲:“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

“髯孫”,謂孫權。《三國志·吳書·吳主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漢佚名《獻帝春秋》,魏、吳合肥之戰後,魏将張遼問吳降人:“向有紫髯将軍……是誰?”答曰:是孫權。髯,臉頰上的胡須。

“橫短策”,謂騎馬。蘇轼《次韻黃魯直畫馬試院中作》詩曰:“見此忽思短策橫。”策,馬箠,一端有刺,用以驅馬奔馳。按,漢獻帝建安十九年(214),孫權曾親乘駿馬與曹軍戰于合肥,見《三國志·吳主傳》及裴松之《注》引晉袁晔《獻帝春秋》、虞溥《江表傳》。

“坐使”,緻使。

“鵲起”,喻指乘勢奮起。南朝齊謝朓《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詩曰:“鵲起登吳山。”

“玉樹聲消”,唐許渾《金陵懷古》詩曰:“玉樹歌殘王氣終。”玉樹,指南朝陳宮廷歌曲《玉樹後庭花》。陳後主時創制,辭藻豔麗,旨在贊美貴妃張麗華等的姿色。見《陳書·皇後傳》。一說詞曰“玉樹後庭花,花開不複久”,曲調哀怨,乃亡國之兆。見《隋書·五行志》。

“金蓮”,南朝齊廢帝東昏侯蕭寶卷寵愛潘妃,鑿金為蓮花貼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華也。”見《南史·齊廢帝東昏侯紀》。

“玉樹”三句,以豔曲歌聲、美女身影的消散,概括南朝統治者多以奢侈淫靡而亡國破家,傷心千古。

“千年遼鶴,并疑城郭非是”,舊題晉陶潛《搜神後記》載,遼東人丁令威學道于靈虛山,後化鶴歸遼,止于城門華表柱上。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于空中,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杜詞翻用此典故,謂昔人如化鶴歸來,恐怕連城郭都辨認不出了,不僅僅是見不到舊日的人民而已。蓋極言石頭城的滄桑變化。

“萬驷雲屯”,北周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曰:“萬騎雲屯。”萬驷,萬乘戰車。晉傅玄《魏德頌》曰:“戎車萬驷。”驷,四馬共駕一車。雲屯,屯集如雲,形容盛多。按,石頭城六朝時為軍壘。

“潮生潮落處,石頭孤峙”,古代的石頭城,城下即長江,故雲。

“褚淵”,字彥回,河南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南朝宋明帝崩,遺诏以其為中書令,與尚書令袁粲同輔幼主(後廢帝)。齊王蕭道成廢宋自立,他與謀其事。南齊代宋,封南康郡公,官至錄尚書事。見《南齊書·褚淵傳》。

“齒冷”,笑必露齒,笑久則齒冷。按,褚淵身為宋室顧命大臣,卻背宋附齊,故人多恥笑之。《南齊書·樂預傳》載樂預曰:“人笑褚公,至今齒冷。”

“袁公”,袁粲,字景倩,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與褚淵同受宋明帝顧命。順帝時為中書監,鎮石頭城。蕭道成欲廢宋,他拟起兵誅蕭氏,事洩被害。見《宋書·袁粲傳》。

“不死”,謂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心。

“神州”,指金人占領下的中原地區。

“堕新亭淚”,東晉初,自北方南渡的部分士族官員常聚飲于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南)。一日,周顗歎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諸人皆相視流淚。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元龍老矣”,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詞曰:“元龍老矣,不妨高卧,冰壺涼簟。”元龍,東漢末陳登字元龍。忠亮高爽,沉深有大略。少時即有扶世濟民之志。博覽載籍,雅有文藝。年二十五,舉孝廉。官至伏波将軍,廣陵(今江蘇揚州一帶)、東城(今安徽定遠一帶)太守。所至多有治績、戰功,甚得吏民愛戴。年三十九卒。劉備嘗言曰:“若元龍文武膽志,當求之于古耳,造次難得比也(倉促之間難以找到可與他相提并論的)。”見《三國志·魏書·陳登傳》及裴松之《注》引佚名《先賢行狀》。

“世間何限馀子”,喟歎世上多碌碌無能之輩。馀子,東漢末,祢衡隻看得起孔融、楊修二人,嘗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馀子碌碌,莫足數也。”見《後漢書·文苑傳》。馀子,本義為其他人,後用為蔑視之稱。

本篇押用一部上去聲韻,韻腳分别是“氣”“起”“事”“是”“峙”“死”“淚”“子”。其第一句“此”字、倒數第二句“矣”字亦屬此韻,或出于偶然,故未計算在内。

杜旟此詞,上片從石頭城之形勝寫起;而後追溯六朝盛衰,始以吳大帝孫權之英武創業,終以南朝齊廢帝、陳後主之奢侈敗家;歇處活用丁令威化鶴歸遼事,慨歎人世滄桑。雖是懷古詞的慣常做法,卻也提綱挈領,筆力精健。

下片首言石頭城昔為屯兵要塞,藏龍卧虎,今則潮生潮落,空城孤峙,隐然有歎惋本朝不思北伐,舍此戰略要地而不加經營之意。以下牽出曾鎮此城之袁粲,順及與之相對立的褚淵,抑奸揚忠。繼而自然過渡到抒寫自己的一腔報國忠忱。最後自傷老大無成,感喟世多庸碌之輩,因國事之不可為而憤懑不已。“詞莫要于有關系”(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一旦詞涉時政,言志慷慨,“懷古”即轉為“詠懷”。詞人之豪傑本色、英雄個性,遂爾凸現于墨楮之間,生氣凜然了。

作者/鐘振振 編輯/馮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