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前,我們這樣過年(木然)

作者:葉曙明

作者 木然

從前過年,簡單而滿足。

我啓蒙時中國還處于控制供應階段,政府配給每人每年的布票是一丈三尺六,如今講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那時候好像大家都很了解政府,沒有人抗議,也沒有人上訪。記得每年春節前的一個月,母親下班回家後匆匆将家務做完,就埋頭在縫紉機前日趕夜趕,從有限的布疋裁剪出一家大小的幾套新衣服來,現在想起來覺得母親真的偉大,就算「巧婦難為無布之裁」,但在我們家好像沒有什麽事情能難到她。到了年卅晚睡覺前,我和哥哥的床頭一定放好一套熨好的新衣服,那密集和精緻的手工,在我記憶裡就如做作業的方格薄,整齊而歸一。

從前,我們這樣過年(木然)
從前,我們這樣過年(木然)

過年的講究

從前,我們這樣過年(木然)

我們家過節有很多講究。年廿三、四是謝竈君,父親設好竈君神像,寫上竈疏,然後擺上齋菜、燒肉、雞、柑橘、糖果、茶、酒、金銀衣紙、香燭等物品,我們一家在父親的帶領下,點紅燭拜三拜,敬酒敬茶,跟着父親說一些吉利的話,正所謂父親雲,我亦雲,至于話語是何意思,從沒思量過;年廿八是洗邋遢日子,除了我們要用柚葉水洗澡外,每年到了這時候,母親會用新砍下來的葵葉做成長長的掃帚,将家裡屋頂的每一塊青瓦清掃一遍,然後将大大小小的糖果盒擺到茶幾上,拜祭祖先的神台也按家規擺設,一切做得井井有條。

從前,我們這樣過年(木然)

歡樂迎春

從前,我們這樣過年(木然)

廣東人過春節會包油角、炸蛋散、蒸年糕,這些工作一般在年廿九、卅來做,因為迷信的關係,每到這個時候,母親會千囑咐萬叮咛,小孩子講話要忌口,不該說的話不能說,像「死了」、「油角爆了」、「完了」之類的詞兒一定不能說。隻可惜童言無忌,誰顧得了那麽多呢?我們兄弟倆兒每年總會說出些「新意」的不吉利話語,母親後來乾脆将我們兄弟倆趕出家門,讓我們瘋狂在外面玩一天,這種「解放」于我們來說是巴不得的事情。

以前過年基本是孩子們的天下,那時沒有MP3沒有XBox 360也沒有iPad,最大的樂趣就是點炮竹和燒煙火。一支「滴滴金」,從燃燒到熄滅不過一分多锺的時間,我們盡情盡興地在夜空中畫出許多不同的曲線來,快樂得不得了。寫到這裡,我特别懷念已僊逝的父親,一個從舊中國過來的知識分子,他對我們的管教采取的是寬容和放任,從不會對我們說不能這樣做,不能那樣做。點鞭炮是有危險性的,記得有一年我不小心将手指炸得焦黑,父親不但沒有責怪我,還哈哈大笑彎下了腰。

如今印象最深的是有年春節來臨,父親買來一大堆煙火炮竹,然後一分為二,他讓我先挑,之後才輪到哥哥,哥哥覺得不公平,他投訴說父親是唐僧,總是寵着豬八戒,不體會孫悟空做哥哥的辛苦,父親聞言很坦蕩地對他說:你是兄長,你不讓弟弟,難道要弟弟讓你嗎?聽到父親這麽說,我倒不好意思先挑了,兩兄弟開始互相推讓,而父親臉上卻露出得意的微笑。

從前,我們這樣過年(木然)

祭祖與開筆

從前,我們這樣過年(木然)

我家對過年是及其認真的,我想這與父親是三代單存,年幼喪父之故。在他的觀念裡,每年春節是祭祖和悼念親人最重要的時刻,絲毫不敢怠慢。

我們家族早年在福州從事茶行生意,祖父年紀輕輕已是當時英國人在福州開設的茶莊大班,主要生意是将茶葉銷往英國。父親七歲時,祖父因肺結核去世,臨終前将所有家産傳給另一位叔伯兄弟,條件是這位族親必須扶掖父親長大成人。因為這個變故,祖母與父親變得一無所有,生活全靠族親照顧,喫過不少苦。我讀國小時記得母親曾經告訴我,每年過春節,父親清晨起來總會在我爺爺像前沉默良久,有次她聽見父親說:你為何這麽早就離開我呢?讓我無法對你孝敬。

我兩歲的時候,祖母無疾而終。那天正是年初一,親朋好友拜完年後,祖母說有些累,遂入卧房睡午覺,豈知就這樣睡過去了。自那年開始,我家每年大年初一都要随父親一起喫齋,父親說,這是對祖母一生養育的感恩。

父親是個說到做到的好人。每年的初一早晨,拜過祖先後,他會展開紅紙,親自研墨,首先寫下「新年開筆,萬事大吉」,之後是一些吉祥的話語,一張張寫下來,分别套在年橘的花盆上,或者是貼在水仙盤下。

從前,我們這樣過年(木然)
從前,我們這樣過年(木然)

講到水仙,先父不但懂花、知花,也是愛花、惜花之人。每年春節到來前兩個個月,他會帶上我去挑水仙頭,我記得他教我辨認好的水仙頭,必須是顔色正、形态飽滿、手感充實,夠重量,底部深凹入球體,腳芽要均勻對稱。水仙頭買回家,要精心的雕刻,刀法不同,出來的花語也不同。凋刻好的水仙球,正常溫度下(攝氏15-20度),下水45天左右就能開出花來。

泡水仙最妙之處是控制至大年初一開花,圖個吉利,這就需要各個環節都要準确。在南方,早春培育水仙,假如遇到陰雨綿綿、天氣奇冷,花期會格外長,需要調整室内溫度,催穀花開。那時我們家裡沒有暖氣,要催穀花期,通常會借助塑膠袋作保暖膜,然後将花放在煤爐旁,加速開花。記得有年父親到外地公幹,臨行前囑我每天将水僊放置在蜂窩煤爐旁邊20分鐘控制花期,豈知懶散的我一放就是兩天兩夜,那花像竹子般狂長起來,形如姚明。父親從外地回來,看見那如高樓大廈的花枝,無可奈何,他笑稱「節節高升」,豈料到年卅晚的時候,「節節高升」不但花開燦爛,更因為不堪花朵之重彎下了腰,這對于迷信的人來說自然不是件好事情,年初一花已凋零不說,且花枝彎折,這是多麽不好的兆頭,父親為了扭轉劣勢,他找來數支竹枝,用紅繩一圈一圈将花枝固定好,聲稱這是「節節高升有靠山」。為了延長花期,他在水中放了半片阿司匹林,且将花盆移到陰冷的角落,那年的水仙,在父親的照料下竟然從年卅開花,一直開到新十五都沒掉下花蕾來,這确實是奇迹。

從前,我們這樣過年(木然)
從前,我們這樣過年(木然)

過年有很多美好的記憶。從前生活條件沒有現在好,玩的方式也很單調,但我們卻都很快樂,很親情,我想這是因為我們内心沒有太多的誘惑和夢想。那時候一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快樂,是以,從前的日子總是如此溫馨和透明,這樣的回憶于我一生來說,遠勝于财富。

從前,我們這樣過年(木然)

讀本号文章,品廣州往事:

霍英東與省港杯足球

兩千年前,廣州的珠江有多寬?

那些年,我在廣州馬路上見過的車

景泰坑,有一位與鬼神相通的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