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
2022
夕
New Year's Eve

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
除夕,在國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這個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遠的遊子也是要趕着回家去和家人團聚,在爆竹聲中辭舊歲,煙花滿天迎新春。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是有關除夕的、最有知名度的一首詩。王安石筆下的過年氣氛極度濃郁,放鞭炮、喝屠蘇酒、貼春聯,都是最典型的過年習俗。
風俗習慣
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年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飯桌上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是象征“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
南北方的差異也很大:北方一般吃餃子;南方則吃湯圓或長面。
貼年紅
年紅,是春聯、門神、窗花、年畫、福字等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統稱,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這一習俗據說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
貼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緻,将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紋樣常以“吉祥喜慶”、“豐年求祥”、“五谷豐登”、“六畜興旺”、“連年有餘”、“貴花祥鳥”等為主體。
貼福字
“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展現這種向往和祝願,有的人将“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氣已到(倒)”。
挂年畫
年畫是大陸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着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于“門神”。
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祭祖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意思就是說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我們人類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古人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鐘鳴鼎食之意。南方人祭祖尤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火鍋,按靈位設杯箸。
守歲
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所有房子都點燃歲火,合家歡聚,并守着“歲火”不讓熄滅,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迎接新年到來。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曰“燃燈照歲”或“點歲火”,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還要專門在床底點燈燭,遍燃燈燭,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過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财富充實。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挂燈籠
過年挂燈籠是中國的古老習俗,紅色代表喜慶,圓形燈籠則寓意團圓美滿,紅燈籠象征着平安祥和、紅紅火火。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
壓歲錢
年晚飯後,長輩要将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在曆史上,壓歲錢是分多種的,一般在新年倒計時時由長輩分給晚輩,表示壓祟,包含着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另一種就是晚輩給老人的,這個壓歲錢的“歲”指的是年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團團,除夕除了習俗還有其他的嗎?
當然有啦,團團給文化學子們準備了新年專屬幸運簽,快來試試吧!
哇,我已經迫不及待了。
學業
順利
上上簽
升職
加薪
狂吃
不胖
新年專屬幸運簽
團團有話說
在這個辭舊迎新的大年三十,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通宵守夜多喜樂,再加上陣陣炮竹辭舊歲,聲聲祝賀迎新年,片片窗花送如意,字字祥聯帶好運。願歲歲無虞,長安常安!
注意:團團也要在這裡提醒大家,走親訪友時不要忘記個人防護,在疫情期間避免大型聚餐遊園活動!
(關注團團,看更多文華生活)
來源 | 校學生會新媒體部
圖檔 | 網絡
編輯 | 邵夢娣
責編 | 苗思佳
稽核 | 韓玉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