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劉義璇于8月8日在香港去世,享年99歲。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9日表示深切哀悼,稱贊劉轶軒是香港文學大頭。劉轶軒出版作品40餘部,他的小說具有現代都市色彩,風格獨特,作品《酒人》被公認為中國第一部意識流小說。其他重要作品包括"Down"和"Island and Peninsula"。
《酒人》作者,素有《香港文學大同》著稱的作家劉義軒,8歲,将告别香港。

著名作家劉轶軒(左圖)。(圖檔來源:紀錄片《在島上寫作:1918》截圖)
作品啟發了王家偉的電影《花式歲月》
9日淩晨,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黃淑賢在社交網站上發來慰問信,透露:"我們敬愛的香港作家劉義軒先生于.m 2點25分去世。中原標準時間2018年6月8日,東區醫院。"
劉曉波,本名劉同宇,1918年生于上海,1940年代末移居香港。作為作家和報紙編輯,劉先生于1985年創辦了《香港文學》月刊,并擔任主編直至2000年。
"當我離開内地前往香港時,我沒有多少錢,以為我最多會在香港呆幾個星期。但當戰争一路向南發展時,我無法回到香港。最後,我拿了所有的錢,隻有一支筆和幾張白紙,然後寫,生活就是這樣。當時,香港手稿的成本是1000字和三四港元。當時,香港不得不以三四美分的價格買一碗面條。寫一篇2000字的文章,每天吃面條也可以通過。是以我在香港靠一支筆活了下來。"八年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劉轶軒說。
這位畢生緻力于報紙文學編輯創作的文化家,近百年來,一生中共出版了40多部作品。其小說具有現代現代都市色彩,風格獨特,其作品《酒人》被中國第一部意識流小說所認可。其他重要作品包括"Downside","He Have a Sharp Knife"和"Island and Peninsula"。
此外,香港著名電影導演王家偉的傑作《花式歲月》和《2046》分别受到劉轶軒小說《下行》和《酒人》的啟發。
在2001年及2011年,劉先生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及銅紫荊星章,以表揚他對香港文學藝術的貢獻。
介紹"意識流"的标志性作家
劉先生一生緻力於推動香港文學的發展,他的逝世被香港各界人士所記住。
據香港 Dagong.com 報道,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黃淑賢與劉轶軒相識,8月8日下午,他将社交網站的照片變成了黑色,以喚起人們對本世紀文學大師的回憶。
與劉義軒一起創立香港作家協會的潘耀明·贊劉是香港文壇的标志性人物:"他是最早引入意識流的香港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對弘揚香港文學起到了重要作用。香港公開大學稱贊劉老的文學創作是1930年代上海新覺派的後續作品,以及1960年代和1970年代後香港現代主義文學的發展。
香港作家協會轉達了中國作家協會會長鐵甯和錢小軒書記對劉義璇逝世的哀悼和家屬的慰問。世界華人作家協會緻辭高度肯定劉先生對香港文學的貢獻:"他在30多年前創立了'香港文學',編輯香港出版社的文學花園,以繁榮香港文學。他将永遠活在香港作家和中國作家的心中,不朽!"
香港作家協會副會長蔡一懷說,如果說劉義軒是"文學先驅"、"文學界教父","他的作品《酒人》和《壞處》,已經成為香港文學界的經典,發揮了相當大的影響力,引領了不同時代的文學家。劉義軒走過了他的文學人生道路,每個人都應該為他感到高興。"
半個世紀的婚姻,千裡之迸的第一線
劉義軒的去世,大家都感到遺憾,也欽佩他一生有一位優秀能幹的妻子羅佩雲默默地支援着,他們的婚姻,經過半個世紀的考驗,感情越長越強。
1948年,劉曉波在香港一家報紙擔任編輯,但因處理不當、不符合老闆利益的編輯工作而被解雇。1952年又來到新加坡南部,至今仍在報社工作,在報社工作了幾年,經常到舞廳聽歌和減壓,認識現代舞團的女主角羅培雲。當時,很多人對自己的關系并不樂觀,但兩人突破了困境,從新加坡到香港,開始了"不折不扣的24小時分居"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兩個人總是心地靈敏,劉一軒的每一份手稿、書都很重要,劉太太總是熟悉多于秘書,在劉義璇身體不好的時候,羅佩雲小心翼翼地照顧着他,經過50年的風雨,兩人還是形影不離,無論進出。即便是今年,劉先生也因病入院,她一直默默陪伴在身邊,依然沒有被抛棄,堪稱文壇真愛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