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港嚴肅文學巨匠劉轶軒逝世100歲 小說啟發王嘉偉創作《花式歲月》

作者:封面新聞
香港嚴肅文學巨匠劉轶軒逝世100歲 小說啟發王嘉偉創作《花式歲月》
香港嚴肅文學巨匠劉轶軒逝世100歲 小說啟發王嘉偉創作《花式歲月》

封面記者張傑

6月9日上午,有消息傳來,香港著名作家、媒體人士劉轶軒已于6月8日下午2時25分在香港華東醫院去世。他的妻子羅培雲在香港的訃告中公布了這一消息。得知劉曉波去世的消息,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子山先生在微網誌上寫道,《香港文學作家傳記》(618)由劉義軒編輯,香港市議會公共圖書館出版。昨天,我想起了香港作家劉義軒先生去世的那本偉大的書,享年一百歲。劉先生因其小說而聞名于世,如《酒人》、《廟内》和《惡毒》,以及他創辦的月刊《香港文學》。但他也非常重視文學史資料的收集和編纂,出版了一本文學回憶錄《看樹與樹》,這本工具書也是香港文學史編纂的重要成就。我要向劉義璇先生表示最深切的敬意。"

香港嚴肅文學巨匠劉轶軒逝世100歲 小說啟發王嘉偉創作《花式歲月》

劉義軒,原名劉同宇,1918年12月7日出生于上海。他于1930年代在聖約翰大學學習。據劉轶軒的口述,他上學期間以閱讀英文書籍為主,莎士比亞、狄更斯、喬伊斯的作品可以讀成朗誦,閑暇時還閱讀《西風》等"翻譯西方雜志精髓,介紹歐美生活與社會"等暢銷刊物,熟悉當時流行的風格。18歲時,他在一家書店裡看到了一本俄文英語小說,并受到啟發,開始寫一本文學書《流亡中的安娜·弗羅斯基》(Anna Frosky in Exile)。從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文壇開始,轉向抗日戰争後方,編輯了各種文學增刊,抗戰勝利後,在上海建立了淮正文化社。自1950年代以來,劉劉一直定居香港,主持各種報紙副刊,並緻力於文學創作。著有《酒人》、《唐人》、《廟内》、《錯》、《島與半島》、《模範郵票陶瓷》等作品,代表了香港文學史上"醉漢""倒下"的深刻影響。劉轶軒畢生緻力于嚴肅的文學創作,這是實驗性的和實用性的。其中,《酒人》被譽為中國第一部意識流小說,與《唐》共同啟發了王家偉,将電影《花式歲月》《2046》拍成。王嘉偉在《花式歲月》片尾字幕中向劉一軒緻敬。

6月9日.m 9點,已經快一年沒有更新的王家偉也在推特上發了一條紀念推文:"所有的記憶都濕了——為了紀念劉義軒先生。"還有《酒人》(The Wine Man)這本書的封面。

香港嚴肅文學巨匠劉轶軒逝世100歲 小說啟發王嘉偉創作《花式歲月》

從商業香港出發,劉亦軒一直逆潮流而動,堅持嚴肅的文學創作。他繼承了五四新文學傳統,率先引入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潮流,寫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被譽為"香港現代主義文學之父"。例如,在《酒人》中,劉義璇講述了一位從上海到香港的新文學作家因堅持嚴肅的文學創作而陷入困境的故事。特别是,看到香港高度商業化的文學市場,"我"的心與外界不斷争鬥,最終選擇妥協,為了謀生不得不寫一些以市場為導向、引人注目的庸俗小說。在寫作技巧上,劉一軒特别欣賞喬伊斯,在作品中巧妙地運用意識流和象征主義,用零碎的句子、詩意的語言描繪出酗酒者在精神分裂狀态下看到支離破碎的世界,展現了一個知識分子在面對心理商業化的浪潮時,帶着純粹的文學夢想。小說中有重複的無标點符号段落,記錄了主人公醉酒的咆哮,顯然受到尤利西斯的影響。句子風格主要是短句,通過比較、重複、重複和沖突修飾的方法,營造出跳躍和朦胧的審美。同時,劉曉波還大量運用意象,用形容詞和名詞的罕見組合,達到"奇異"的效果,讓讀者進入酒裡也是真實的,半夢半醒的世界。

香港嚴肅文學巨匠劉轶軒逝世100歲 小說啟發王嘉偉創作《花式歲月》

劉曉波還擅長用現代視角挖掘傳統資源,用現代主義的方法颠覆中國的曆史或傳說,深入挖掘人物的心理。比如,他開篇小說《蛇》:"徐賢右腿上有一道疤痕,像酒一樣大。有人問他:"你得了什麼瘡?"他搖了搖頭,拒絕講述這個故事。其實,這并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永遠不會丢面子。不,因為它有點奇怪。當時,剛過十一歲的孩子,在草地上接蟋蟀,抓到,放進竹桶裡。喜悅如浪,奔跑,天祿跨過一條五英尺長的白蛇,躍過,回家,右腿紅了。......"

2017年,劉曉波的小說集《失落的建築》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說集包含他寫的30個短篇小說。這些故事跨越了幾十年,展現了香港文學鮮明而真實的特點。新編的古代故事尤其突出,在傳統民俗和戲劇的故事架構和形象空間進入現代人的焦慮,想要與中外文化碰撞,書寫新舊兼具趣味。

香港嚴肅文學巨匠劉轶軒逝世100歲 小說啟發王嘉偉創作《花式歲月》
香港嚴肅文學巨匠劉轶軒逝世100歲 小說啟發王嘉偉創作《花式歲月》
香港嚴肅文學巨匠劉轶軒逝世100歲 小說啟發王嘉偉創作《花式歲月》

除了作家的身份,劉義軒還是一名報人。1941年,從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他前往重慶編輯《國家公報》,1945年他回到上海擔任《和平日報》主編,在那裡他擔任《星島周刊》、《香港時報》等報紙和雜志的主編,并前往新加坡和吉隆坡。1986年,他創辦了《香港文學》月刊,并擔任主編直至2000年。香港文學已成為海外華文文學交流的重要平台。文學紀錄片《他們在島上寫作》系列《劉義軒:1918》用光影影像記錄了劉義軒的經曆和創作。

<b>:"如果你有新聞線索,歡迎你向我們舉報,一旦被采用,就會有費用獎勵。新聞微信關注:ihxdsb,feedQQ:3386405712</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