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雖然更完美地解釋了各自範圍内宇宙的某些現象,但它們是沖突的,不可能都是對的,也不能從根本上解釋宇宙。

弦理論、超弦理論和M理論是研究的新方向。
弦理論有可能成為一種宇宙統一理論,描述所有粒子和基本互相作用,包括引力。
弦理論的一個基本點是,自然界的基本機關不是電子、光子、中微子、誇克等點粒子,而是非常小的線性"弦"(構成所有物質的最基本機關是占據二維時空的一小段"能量弦",與粒子類型的唯一差別是弦振動的頻率差)。
弦的不同振動和運動産生不同的基本粒子,能量和物質可以被轉化。
弦理論主要試圖結合起來解決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這兩個主要實體理論之間的沖突,進而成為解釋宇宙的統一理論。
1.弦理論:"弦理論"現在指的是玻色子弦理論,它包含26度的空間。
2.超弦理論:"Bose弦理論"在加上超對稱性後被稱為超弦理論。
3.M理論:20世紀90年代,愛德華·懷頓提出了一個11度空間的M理論,證明當時不同版本的超弦理論實際上是M理論不同極限設定條件的結果,M理論誕生了。它結合了五個超弦理論和十一維空間的超重力理論。
随着M理論的不斷革命和發展,有望成為宇宙大統一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