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夜莺"可能錯了

作者:海峽網絡

《夜莺》飛不到奧斯卡,後悔掀起了新一輪的思考——《夜莺》,我們選對了?

當地時間12月20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公布了九部電影,這些電影将入圍下一輪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代表中國大陸的夜莺,代表中國香港的黃金時代,以及由中國台灣選出的冰毒,沒有進一步的機會。自2003年《英雄》以來,華語電影已經11年錯過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而到目前為止,隻有李安的《卧虎藏龍》被提名為2001年在洛杉矶拍攝的華語片。

随着秋天的消息傳出,法國人菲利普·米勒(Philippe Miller)執導的《夜莺》是否應該代表大陸,再次成為讨論的話題。兩個月前,對《夜莺》的評論引發了人們對黑馬以豪華陣容戰勝柏林"日間煙花"和"回歸"的質疑。一些評論家已經梳理了過去十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三個原因。

首先,沒有足夠的新鮮度。"奧斯卡,過去10年的獲獎影片,隻有奧地利一再出現,新舊新觀念一目了然,"網絡影評人史密斯說。在他看來,奧斯卡是一部鼓勵新國家和新面孔的短命電影,而這正是南丁格爾的全部意義所在。自電影上映以來,就一直被命名為中文版的《蝴蝶》,甚至導演也是《蝴蝶》法國人米勒的國際配音。雖然《夜莺》講述的是中國孫子孫女的故事,場景是廣西書林毛竹拍的,但無論叙事還是題材的表達都沒有跳出蜻蜓的"蝴蝶"。光是一點點"自我重複"就足以在起跑線上種下。

其次,《夜莺》之是以受到好評,是溫暖感人、内斂和克制。但這是奧斯卡喜歡的情感品質嗎?縱觀過去10年最好的外語片,令人驚訝但又有理由注意到,沉重的問題占據了世界的一半。根據影評人史航的總結,近十年來,《死亡》一直是奧斯卡外語片的首選類型。2005年法國和意大利西部聯合制作的"深海睡眠"探讨了安樂死;2009年獲獎的日本電影《大師》展現了死與生的靈魂在鏡頭内外被觸動;2010年的《謎般的眼睛》以兇殺案為藍本;而2013年外語片獲獎影片《愛》依然在情感上講述了死亡的故事。即使是10部電影中最短的,也是最接近《夜莺》、《離别》主題最為近期的電影,影片也能看到社會的深度、情感與理性的沖突。如果說奧斯卡外語片是命題構圖,毫無疑問,最令人賞心悅目的就是人生思維的終極命題,或者說是人性善惡的深度。回首夜莺,家庭成員之間的隔膜融化,現代文明與古代情感從碰撞到和諧的主題,難免過于新鮮。

最後一個聲音,來自法國,不能一概而論,但它至少代表了法國人,特别是法國媒體的一些觀點。法國電視台iTELE上海記者站台長馬樹蘭對《夜莺》能代表中國大陸崇澳表示困惑。"菲利普·米勒在中國的聲譽遠遠超過他在法國的聲譽。在她看來,《夜莺》之是以連續三個月在法國上映,除了中法合作問題,吸引10萬法國人看電影的根本原因不是電影本身,而是"法國人很好奇,什麼樣的電影能讓法國導演在中國抓人"。是以,當時南丁格爾送去審查的"國際基因"幾乎沒有什麼立足之地。

然而,《夜莺》并不一定是弄巧成拙的,因為今年的戛納金棕榈獎得主土耳其的《冬眠》、法國著名導演戴恩的哥哥《兩天一夜》以及橫掃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媽媽》。

奧斯卡金像獎獲得了來自83個國家的電影,包括阿根廷的"野生故事",愛沙尼亞的"紅橙",格魯吉亞的"莊稼島",茅利塔尼亞的"廷巴克圖",荷蘭的"指控",波蘭的"艾達修女",俄羅斯的"利維坦",瑞典的"遊客"和委内瑞拉的"解放者"。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将于明年1月15日公布,頒獎典禮将于2月22日舉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