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白
爆竹一聲除舊歲,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一年一度的大年除夕夜就到了,奔波忙碌了一年的人們紛紛趕回了自己的家鄉,來到親人身邊共享一年最後一晚的團圓飯。除夕對于中國人來說非常重要,是所有傳統節日當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

對于小朋友們來說,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很多文化都非常陌生,而除夕夜這晚,孩子也難免會問爸爸媽媽“為什麼農曆一年的最後一晚上要被稱之為除夕?”
關于“除夕”由來的故事,我們的父輩們一遍又一遍說給了我們聽,曾經的孩子長大了,如今也都為人父母了,關于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也将由你來傳述給下一代。
除夕由來
通俗意義上說,除夕就是指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天晚上,過了晚上12:00就是新的一年了,一年的最後一天是“月窮歲盡之日”,一年的最後一天被人們稱之為“歲除”,故最後一晚就被稱之為“除夕”。中國挨家挨戶都會通宵不眠,隻為迎接新年第一天的到來,這則被稱之為“守歲”。全家人一起守歲,夜晚太難熬,就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娛樂活動,是一年中最放松最愉悅的時刻。
除此之外,關于除夕由來的傳說,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年獸”一說。
早在戰國末年時期,就誕生了除夕這種習俗,在西晉周處撰寫的《風土記》裡面則有明确記述,古人把臘月最後一天的晚上叫做“除夕夜”,而除夕中的“夕”和“年”則為同一種大大的四角惡獸。
每年歲末,大雪封山的時候,惡獸“夕”在深山裡面沒有食物吃,就會來到村子裡四處破壞,人們遭受夕獸的困擾,慢慢就在想各種辦法來對付它。後來人們知道了夕非常害怕紅色和巨大的聲響,看到紅色和聽到巨聲響起就會吓到四處逃竄。
于是在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挨家挨戶都會在大門上貼上紅色的對聯,挂上紅色的燈籠,燃放爆竹,來驅趕夕獸。所有人都會在大年最後一晚緊閉門窗,防止惡獸的侵害。
人們将藏好的食物用來烹饪一桌美味的佳肴,用來犒勞自己一年的辛勞,同時還會在吃飯前祭奠祖先,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順遂。吃過年夜飯後,人們又會坐在一起唠唠家常,舉行一些娛樂活動,聚集在一起也是為了防止夕獸再次侵犯。慢慢地這種習俗就變成了除夕夜大家一起守歲的習慣了。過大年,這裡面的年獸與夕獸是一種四角獸的兩種稱謂。
大年這一天具體都有哪些習俗活動呢?家長們細細回顧一下,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延續到下一代。
貼春聯
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也就是在年夜飯正式開始前夕,每家每戶都會張羅一件大事那就是“貼春聯”,每年的大年三十或者是二十九,人們一早就會上街買好春聯,然後貼在自己大門外,一般春節的門對子都是以工整、簡潔、對偶的句子表達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憧憬。同時人們還會挂上喜慶的紅燈籠,有些地方的人還喜歡貼門神保新年平安。
隻要在中國,到了大年這一天,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都會換上新的一副大紅對聯,為新年增添新的喜慶氛圍。
祭祀祖先
大年除夕這天祭祀各家祖先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各個地方的祭祀禮俗不同,形式也都不一樣。大多數家庭都會将逝世祖先的靈位擺在正廳上面,點上蠟燭,然後陳列雞鴨魚肉水果等豐盛的貢品,子孫後輩祭拜的時候倒上美酒以視恭敬之意。
有些地方則會先去祖先的墓碑前焚紙祭奠,寄托自己一年對已故親人的哀思之情。
到了除夕之夜,家家戶戶都已張羅好一切,除舊布新、張燈結彩迎接祖宗回家後,便準備一起吃頓豐盛的年夜飯了。
年夜飯
年夜飯又被大家稱之為團圓飯,特指一年最後一晚除夕夜,阖家團圓聚在一起吃的最重要的團圓飯。每年大年除夕夜,一桌豐盛的年夜飯是當晚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寓意也十分有講究。人們一般要先祭奠完祖先後才能正式享用年夜飯。
一年一次吃的最重要的一餐飯,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一年平日裡很少吃到的食物,以前食物匮乏,人們很好能吃上一頓大餐,可是等到除夕夜,每戶人家都會備上雞鴨魚肉等美味食物,魚是一定要有的,寓意年年有餘。還有湯圓、蓮藕等食物,都有美好的寓意藏在一道道美味佳肴之中。
守歲熬年
除夕之夜吃完年夜飯,就到了守歲的時候了,在民間還被稱之為“熬年”,守歲最明顯的特征就是點歲火、守歲火。也就是房子裡面各處都要燈火通明,一家老小歡聚一堂說說笑笑通宵熬夜,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古時候人們除夕夜都是将蠟燭點燃各個房間,謂之“照虛耗”,現在則是不關燈火便可,如此照歲之後,就會使得來年家中财富充實。
長壽燈
在大陸北方,到了大年夜,人們還會在門前點上長壽燈籠,從除夕夜一直點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晚都要将紅燈籠點亮,也不能熄滅,這被民間稱之為“長壽燈”,徹夜通明則意味着家裡人丁興旺,益壽延年、長命百歲等等。
除夕當晚,民間流傳下來的還有很多禁忌,比如禁說不吉利的話語,忌打碎碗碟、忌惡語謾罵别人,也忌将污穢髒水潑到外面等等,有些地方則忌掃塵。
九冬三十夜,寒與暖分開。坐到四更後,身添一歲來。辭舊迎新除舊歲,農曆寅虎年到了,也願各位在新的一年裡能事事順心,萬事如意。也祝願小朋友們能在新的一年裡健健康康地長大,開心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