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5歲新四軍幹部,交完黨費後舉槍自盡,他唯一的兒子後來怎麼樣?

“萬裡長征有何難?中原百戰又等閑。”這句耳熟能詳的詩句是曾經位列新四軍巨頭之一的人揮筆寫就的,他曾受到過偉人的贊揚。在新四軍剛成立時,便是偉人推薦了他成為新四軍的政治部主任。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能文能武的革命前輩,在35歲那年,交完黨費後竟然突然就舉槍自盡了,雖然他唯一的兒子之後也成為了國家棟梁,但年僅35歲的他便以如此悲壯的方式離去,無不令世人感到痛心。

35歲新四軍幹部,交完黨費後舉槍自盡,他唯一的兒子後來怎麼樣?

一、少年初長成

這位35歲便舉槍自盡的新四軍巨頭就是袁國平,他出生于湖南省邵東的一個小村莊,家裡非常貧困,常年靠彈棉花維持生計,但眼光長遠的父親認為讀書便是他們這種窮苦人家的出路,于是家人們辛勤勞作,省吃儉用,隻為送袁國平去念書。

小小年紀的袁國平非常懂事,他知道家人們的殷切期盼,以及自己求學機會的來之不易,他從小便勤奮苦讀,學習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後來,他更是第一次便考進了湖南第一師範,并憑借着優異的成績公費上大學。

35歲新四軍幹部,交完黨費後舉槍自盡,他唯一的兒子後來怎麼樣?

第一師範就讀期間,袁國平積極參加愛國演講活動,在這些演講活動中,他認識了同樣有着愛國情懷的蔡和森和何叔衡等人。在此期間,他澎湃的青年熱血感染了一個又一個的愛國人士。1925年,奮力尋求救國出路的袁國平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正式地成為一名中共黨員。

之後,黃埔軍校開始招生,袁國平在中國共産黨的安排下,考入黃埔軍校政治科,在軍校裡,他不但學習了先進的軍事理論,而且還參與了各種大大小小的實戰演習,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為後來參與的戰役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35歲新四軍幹部,交完黨費後舉槍自盡,他唯一的兒子後來怎麼樣?

二、才能凸顯

大革命失敗後,袁國平接連參與了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雖然這些起義最終也是以失敗告終,但袁國平在這些戰役中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後來新四軍成立後,因他在政治宣傳方面成績突出,偉人便推薦他成為了新四軍的政治部主任。

新四軍中,袁國平仍然不負衆望,在湖南第一師範就讀時積累的演講經驗再次發揮功效。在抗日戰争時期,正面戰場上我方部隊連連失利,士氣低沉,袁國平不厭其煩地給士兵們鼓氣加油,一次次瓦斯他們昂揚的鬥志和愛國情懷。

35歲新四軍幹部,交完黨費後舉槍自盡,他唯一的兒子後來怎麼樣?

據說,袁國平每次在給士兵們演講時,都可以看到台下士兵們激動的淚水和信心再次回歸胸膛的微笑。每次演講完畢,台下皆是雷鳴般的掌聲,他給無數于戰争中迷茫的戰士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給他們打氣鼓勁。

因為袁國平那一流的口才和不凡的見識,偉人曾誇過他是我軍的“士氣支柱”,認為袁國平這位政治部主任是新四軍中不可或缺的存在;陳毅同志也曾為他鼓掌,稱他是我軍的“鼓動宣傳家”,我軍難以離開袁國平同志。

35歲新四軍幹部,交完黨費後舉槍自盡,他唯一的兒子後來怎麼樣?

而滿腔愛國情懷的袁國平也确實将自己的才能發揮到極緻,挽救了一陣又一陣低迷的士氣。袁國平不但鼓勵士兵們,他也鼓勵着自己,每次戰役,他這位政治部主任同戰士們一起扛炮拿槍。

外表看似文弱書生,溫潤如玉的他,在戰場上從不文弱,永遠沖在最前面,口号永遠是他喊得最響。袁國平并不是隻在口頭上鼓舞着戰士們的鬥志,他還身體力行地給予戰士們動力,成為戰士們的榜樣。

35歲新四軍幹部,交完黨費後舉槍自盡,他唯一的兒子後來怎麼樣?

三、悲壯殉國

非常遺憾且無奈的是,這麼一位為紅軍帶來“精神糧食”的英雄前輩,終究是沒有看到革命勝利的那一片曙光。若是沒有那一場事變,沒有那一場戰争,袁國平也不會為了不拖累戰友,交完黨費後,便于深夜舉槍自盡。

1941年春天,新四軍在皖南地區突然遭遇敵人突襲。這次的皖南事變使得新四軍成員死傷慘重,袁國平也在這場突然襲擊中身受數槍,重傷昏迷。之後被其他戰友發現,一路帶着失去意識的他突圍逃走。

35歲新四軍幹部,交完黨費後舉槍自盡,他唯一的兒子後來怎麼樣?

因袁國平傷勢過重,無力行走,也沒有可以擡他的工具,便由突圍的戰友們輪流背着他前行,路上袁國平醒來,看着身邊的戰友為了救自己這個“将死之人”被敵人的機槍掃射而一一倒下,他痛心不已,讓戰友們自己走自己的,不用管他。

袁國平一路哀求戰友們放下自己,戰友們始終不願意就這麼放棄他們的袁主任,大夥就這麼東奔西躲,晚上當戰友們休整時,虛弱不堪的袁國平,顫抖着将自己身上僅剩的幾枚銀元交給自己的連長,表示自己該交黨費了,麻煩他幫自己交黨費。

35歲新四軍幹部,交完黨費後舉槍自盡,他唯一的兒子後來怎麼樣?

這天半夜,袁國平等大家熟睡之後,偷偷掏出自己的配槍,舉槍自盡。他在向連長遞出銀元的那一刻便想好了自盡,希望以此來減少對大家的拖累。袁國平以如此壯烈的方式犧牲,讓在場的戰士們潸然落淚,戰士們将袁國平就地安葬做好标志。

袁國平最終也沒能看到新中國成立,1955年,袁國平的遺骸被國家移送到南京菊花台,讓這位烈士享受他應受的榮譽,為國犧牲的他值得如此對待。

35歲新四軍幹部,交完黨費後舉槍自盡,他唯一的兒子後來怎麼樣?

四、兒子成棟梁

袁國平犧牲之後,所有人悲傷得不能自已,其中最悲傷的莫過于他的妻子。袁國平的妻子名叫邱一涵,她既是袁國平的人生伴侶,也是袁國平的革命戰友,邱一涵曾經就因營救自己的戰友,右臂中彈,最終落下終身殘疾。

袁國平犧牲的噩耗,并沒有擊垮這位堅強的女人。因為她知道,自己丈夫因何而犧牲,她也知道自己丈夫最想看到的是怎樣的局面。她繼續積極地投入到革命事業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35歲新四軍幹部,交完黨費後舉槍自盡,他唯一的兒子後來怎麼樣?

為國效力的同時,邱一涵也沒有降低對兒子的要求,她給兒子說着爸爸袁國平的英雄事迹,說着自己長征路上的艱辛。将自己的愛國情懷一分不落的灌輸給兒子,她一遍遍的告訴兒子他的父親袁國平是英雄。

她重視兒子的學業,讓兒子以父親為榜樣,成為一個能文能武的棟梁之材。最後,她成功地将兒子撫養長大,兒子袁振威子承父業,成為了一名英勇的解放軍少将,正如他父母所希望的那樣,成為了國家的棟梁之材。

35歲新四軍幹部,交完黨費後舉槍自盡,他唯一的兒子後來怎麼樣?

五、總結

正是因為袁國平這些英勇的革命先輩,我們才能有現如今這麼安穩和諧且多姿多彩的生活。人們現在幸福都有那些壯烈犧牲的革命先輩們的一份,當今社會的每一個人也應有着像周總理那般“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愛國情懷。

我想,那些無數如袁國平同志般為國犧牲的戰士們如果能夠看到現如今的新中國,心中定是欣慰而激動的,雖然他們沒能看到如此美好的中國,但這都是他們勝利的果實,這有他們的一份力。讓人們向這些革命先輩們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