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能礦山隻有起點沒有終點,山東能源鮑店煤礦的“走在前”密碼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姬生輝 郭紀軒 通訊員 王 輝 焦 超 丁 甯

1月25日,北方小年。位于鄒城西部的山東能源兖礦能源鮑店煤礦安靜、祥和,礦區道路兩旁懸挂着喜慶的紅燈籠,加上每個人臉上的微笑,預示着這座礦井的穩健發展。

鮑店煤礦把智能化建設作為提高礦井安全生産保障水準的關鍵舉措,堅持“實際、實用、實效”原則,借助雲資料平台、萬兆工業環網、礦井5G網絡、大資料等先進技術,深度融合智能化采煤、掘進、機電、運輸、監測監控等各大系統,高标準建成7302、7304和8302三個智能化綜放工作面,達到“國内一流、世界領先”水準。礦井的發展帶來的一波又一波紅利,給每一位鮑店人帶來深切地感觸:勞動強度小了、安全更有保障、收入持續攀升……

智能礦山隻有起點沒有終點,山東能源鮑店煤礦的“走在前”密碼

無人智能開采

打造最強大腦

“8302工作面,我是地面集控中心。現在是否具備遠端開機條件?”

“現場已具備開機條件,可以授權遠端開機。”

随着地面排程資訊中心從業人員按下啟動鍵,8302智能化綜放工作面整套綜采機組立即啟動,隆隆的機器聲打破地層深處亘古的沉寂。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在鮑店煤礦地面智能集控中心的巨大電子顯示屏上看到,井下400多米深處工作面的采煤裝置自動運轉,割煤、移架、推溜、放煤、運煤,一切井然有序,滾滾的“烏金”如流水般“奔”向地面。

智能礦山隻有起點沒有終點,山東能源鮑店煤礦的“走在前”密碼

智能化開采,煤企轉型的未來。過去受限技術、信号傳輸等因素,極易造成危險。低延時、高網速、高可靠的5G技術,解決了這一痛點。2018年起,山東能源集團先後投入上億元,組建研發團隊攻關礦用5G技術,我省也拿出專項财政資金扶持。2020年8月,企業拿到礦用5G系統“安全标志證”。當年10月,全球首套礦用高可靠5G專網系統在鮑店煤礦運作。

“原來的延時大概是在2到3秒,使用5G之後,應該是在25毫秒左右。”鮑店煤礦排程資訊中心技術主管梁慶朋介紹,在智能化綜放工作面上,分布着50多個高清攝像頭、1000多個傳感器,利用這套5G專網系統,可以将現場畫面、壓力、溫度等資訊實時傳送到地面控制中心。

鮑店煤礦采煤工作面部署4台礦用5G基站,在溜頭溜尾每兩台礦用5G基站與礦用5G基站控制器之間組成環型鍊路,其中位置相同的兩台基站按照異頻部署,部署礦用邊緣計算控制器,實作本地業務資料分流,降低資料傳輸時延,提高系統組網可靠性。

“借助5G專網,依托最強大腦,從業人員在地面平台上就可以遠端操控地下幾百米的采煤裝置,實作智能化開采。” 梁慶朋說。

定位精度0.3米

安全更有保障

在鮑店煤礦礦燈房,即将下井的職工們需要通過“便攜儀智能化管理系統”刷臉,就能快速地擷取屬于自己的下井裝備。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看到,這套“便攜儀智能化管理系統”由儲物櫃組成,勞工隻需要找到屬于自己的櫃子,通過刷臉、刷卡等方式開箱,快速領取下井的裝備。

“現在領礦燈和自救器,不用排隊了,省了不少時間。”鮑店煤礦副礦長駱建營說,依托智慧化園區系統,職工可通過刷臉方式實作考勤、用餐、出入礦井,以及領取礦用裝備。

智能礦山隻有起點沒有終點,山東能源鮑店煤礦的“走在前”密碼

在礦井下如何保障勞工的安全、實作人員的精準定位?鮑店煤礦礦長郭英介紹,人員精确定位系統應用UWB技術,定位精度達0.3米,實作井下人員數量、作業區域和行走軌迹實時查詢;安全監控系統應用綜合分站、新型電源、雷射甲烷傳感器等裝置,可實時監測井下有害氣體濃度、環境參數和機電裝置運作狀态。

通過每個人身上的定位儀,監控中心可以實時監控井下的所有情況,井下候車室有多少人,各個工作面内多少人在工作,甚至這些人屬于哪些機關、叫什麼名字,都清楚地顯示在實時監控的LED顯示屏上。

梁慶朋告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在去年9月18日的礦井頂闆事故演練中,鮑店煤礦利用應急協調指揮系統,安全監控、人員精确定位、語音廣播等多系統鍊路融合,迅速通知井下作業區域的所有人員,全程僅用了不到3分鐘。礦井安全應急保障能力,得到淋漓盡緻的展示。

裝備智能更新

智慧礦山來了

“裝備更新是引領智能開采的原動力,要讓智慧礦山展現‘真功夫’,裝備更新這個‘牛鼻子’必須要抓牢。”面對礦井高品質發展新要求,郭英堅定地說。按照山東能源集團打造安全、綠色、智能、高效“四型”礦井的要求,鮑店煤礦制定智能化礦井建設實施方案,選擇配備國内外最先進智能裝備,縱深推進數字化礦井建設,高品質建成了集全面實時感覺、集約融合共享、高效協同運作的綜合資訊管控系統、智能化集控中心、5G+萬兆環網等,打造了“自動控制為主,人工幹預為輔”的智能化生産新模式,礦井各系統智能化建設水準實作大幅提升。

智能礦山隻有起點沒有終點,山東能源鮑店煤礦的“走在前”密碼

“我們通過裝備更新,實作安全高效的目标。”鮑店煤礦副礦長徐斌說,礦井主要采區全部實作膠輪車+單軌吊相結合的安全連續高效運輸新模式,成功打造了人員入井至作業地點“半小時”工作圈;自動雙臂錨杆鑽車的應用,使支護效率提升了30%以上;智能化開采的應用,綜放工作面生産人員由每班需要14到16人,減少到現在的7人,減少用工50%以上。

40歲的王彥明2006年進入鮑店煤礦工作,現為綜采二區區長。說起近年來礦井的變化,他深有感觸。“剛參加工作時,采煤一線的勞工勞動強度很大,近200斤重的單體支架靠人力扛,一個班下來真是精疲力盡。”王彥明坦言,随着煤礦的智能化更新,勞工們隻需拿着遙控器進行巡檢視檢。大部分時間,開采裝置都是在自動化運作。隻有出現異常情況時,才會去幹預處理。井下員工遠離了高粉塵、流通不暢的工作環境,擺脫了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也提高了産能。

智能礦山隻有起點沒有終點,山東能源鮑店煤礦的“走在前”密碼

2018年從山東科技大學采礦工程專業碩士畢業後,彭祥超進入鮑店煤礦綜采二區擔任技術員。“現在越來越多的先進技術應用到井下采掘一線,勞工正在從勞動型向技術型轉變,大家的幹勁更足了,獲得感和幸福感更強了。”彭祥超笑着說。

實施創新驅動

提升發展後勁

在鮑店煤礦辦公樓西側,有一座不起眼的藍色小樓,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大師的搖籃”。

這是2015年4月在煤炭系統首家建成的“大衆創新、全員創效”基地。基地設有各級勞模(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10個,個個行業内聲名顯赫。其中周朋雲創新工作室被評為山東能源首屆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王燕創新工作室被評為山東省勞模創新工作室、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

基地成立以來,累計完成創新創效項目2600餘項,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其中《綜放自動化工作面常态化智能開采研究與應用》等22項科技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技術創新優秀成果獎;《礦井粉塵智能防控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 》等5項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準;《特厚煤層大斷面巷道頂煤連續化高效控制關鍵技術及應用》等14項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準;117項專利獲得國家知識産權局授權。

智能礦山隻有起點沒有終點,山東能源鮑店煤礦的“走在前”密碼

“高端智庫”賦能智能化建設。鮑店煤礦将智能開采與創新人才培養相結合,在綜采二區精挑細選出20名業務技能熟練、綜合素質高的大專以上學曆職工,成立大學生班組。班組自成立以來,所有成員自我加壓,在從裝置組裝、調試到自動化系統的安裝程式、運作原理,再到日常維保等專業知識的學習普及中,發揮着青年先鋒擔當作用,在智能開采中迸發出蓬勃力量。

“大學生班組每個人的學習能力都很強,他們利用一切機會,主動與區隊技術員交流,把智能開采中遇到的難題逐個攻破,這種學習精神有效帶動全區比學趕超的氛圍,推進了智能化開采的全面應用。”鮑店煤礦綜采二區區長王彥明說。

敢為人先、敢打硬仗,這支年輕的隊伍率先“操刀”試驗自動放煤和自動割三角煤程式。他們發揮多面手、一專多能優勢,從操作支架、智能操作、檢修維修等入手,一力承擔下新工藝在智能化綜放工作面的試驗應用推廣工作,為煤礦智能開采技術的日趨成熟固本夯基。

“在智能礦山建設的征程上,隻有起點沒有終點。”郭英說,鮑店煤礦将繼續堅持以“高可靠、重裝備”為方向,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突出裝備更新、工藝改進和關鍵技術攻關,加快推進“四型”礦井建設,堅定不移打造“世界先進、國内一流”的智慧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