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智能手機纏鬥不止,OV未站穩,華為未完輸

在兩大資料統計機構先後釋出年度資料後,2021年中國智能手機的銷量競賽總算是告一段落。CINNO給出的資料顯示,OPPO奪得了全年智能手機市場冠軍的寶座,以20.5%的市場佔有率稍微領先vivo。值得注意的是,這份資料中CINNO把realme和OPPO的銷量統計到一起,當然vivo和iQOO也是這樣處理。

2021智能手機纏鬥不止,OV未站穩,華為未完輸

至于另一份資料,Counterpoint指出,OPPO在合并統計一加手機的情況下依然不敵vivo,後者以22%的市場佔有率領先OPPO,蘋果像是坐了火箭一樣來到第三,緊随其後是小米、榮耀、華為和realme。

2021智能手機纏鬥不止,OV未站穩,華為未完輸

雖然說這兩份資料在細節上有一定出入,但大體的思路是差不多的:OPPO和vivo憑借穩紮穩打的政策逐漸占領市場,雙雙成為“後華為時代”的大赢家。同時,在最大的競争對手失位後,蘋果就如脫缰的野馬一路狂飙,結合最新的資料顯示,iPhone 13系列釋出之後蘋果一度成為第四季度中國手機市場中銷量最出色的手機品牌,以23%的份額獨占鳌頭。至于小米,雖然在份額上沒有太多亮眼之處,但畢竟獲得了40%的年增幅(Counterpoint資料),整體上依然可圈可點。

在這個一片祥和喜樂的氣氛中,華為仿佛要發出“隻有我受傷的世界出現了”這樣悲壯的發言,但實際上我們一看資料,可以發現其實華為的表現還是超出預期的,全年看來依然有10%的市場佔有率(CINNO資料為9.3%),實在難能可貴。

總而言之在2021年中,有人歡喜有人悲愁,但這都是一時的。随着市場競争的不斷加劇,我們相信變數依然存在。這一次的解讀我們選取了OPPO、vivo和華為作為着筆點,一個是新君,一個是舊王,他們在2022年将能滿足我們的哪些期待?

OPPO、vivo:危機尚存

OPPO、vivo能夠登上年度銷冠之位,實際上小雷不會覺得太驚訝。無論是研發實力、管道儲備還是使用者口碑,OPPO和vivo兩大巨頭的确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市場中的佼佼者。

在産品層面,OPPO和vivo的打法大體上是相同的。首先,要有一個面向主流群體的走量産品,OPPO這邊reno系列手機經過數次疊代準确地抓住了“輕薄”這一特性, 成功地在市場上打造了“輕薄5G手機”的标簽,同時靠不俗的顔值吸引消費者。

2021智能手機纏鬥不止,OV未站穩,華為未完輸

vivo這邊的走量代表作自然是S系列新品,除了蔡徐坤代言帶來的流量優勢外,更是因為強推的自拍特性,成為了細分領域中的代表機型。簡單總結一下,在走量産品層面無論是OPPO還是vivo都有了穩定的代表作,并通過數代産品的更疊累積了相對穩定的粉絲群體,這些中高端機型成為了OV站穩市場的基本盤。

2021智能手機纏鬥不止,OV未站穩,華為未完輸

其次,OV兩家大廠在基本盤之外謀求更多的增量,比如說向高端市場進發。實際上,向高端市場進化已經是整個行業的共識,尤其是見到蘋果鲸吞掉華為讓出來的高端份額後,“米OV”紛紛調整戰略加快進軍高端的步伐。

而就OPPO和vivo兩家廠商來說,他們在高端市場上是取得一定成功的。先來說OPPO,從2021年年初開始就密鑼緊鼓地推出Find X3系列手機沖擊高端,又在年中推出定制款“Find X3 Pro攝影師版”以穩固産品熱度。雖說産品本身有不少争議,但小雷認為OPPO Find X3 Pro系列的到來依然有着重要意義,從前小雷曾在文章中指出,手機廠商要打造高端産品除了足夠的産品力外,更重要的是堅持。

和一衆老前輩相比,OPPO Find X系列手機的确顯得有些稚嫩,還沒有在市場上建立足夠的品牌聲量和粉絲基礎。這時候,系列産品的正常更新就十分重要,OPPO Find X系列必須不斷地對高端使用者形成感官形成刺激,用一代又一代的産品建立使用者記憶,為了未來某一天的爆紅打好基礎。雖說在絕對銷量上OPPO Find X3系列似乎不夠成功,但我們留意到至少在市場内的讨論中它的存在感相當充分,我們相信未來隻要大家談起旗艦手機,OPPO Find X系列必定會加入到讨論清單中。

2021智能手機纏鬥不止,OV未站穩,華為未完輸

至于vivo目前的旗艦手機X系列,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線。vivo X系列手機實際上是定位提升而來的結果,通過多款産品的價格、定位提升,最終跻身旗艦行列。

也正因為有了一定的産品曆史底蘊,使得vivo X系列手機,特指去年的vivo X70系列手機在中高端市場中得到了超預期的認可。vivo表示,X70 Pro+在雙11旗艦成為了“線上全網安卓手機5K+價位段”的銷量Top1,雖然定語加得不少,但可以見到相比過往幾代手機進步還是十分明顯的。

2021智能手機纏鬥不止,OV未站穩,華為未完輸

不過相對OPPO而言,vivo還有一招尚未打出,那就是已經停更多年的NEX系列手機。有消息稱新一代NEX将會在2022年登場,但對于它的表現小雷認為需要兩看。一方面,在vivo X70系列已經獲得一定高端使用者支援的情況下,vivo NEX5有可能再接再厲,一舉奪得萬元級使用者的青睐;但另一方面,vivo NEX5能不能超越vivo X70 Pro+還是未知數,這不是說NEX5不會比X70 Pro+更好,而是說它的體驗提升和售價提升,是否為正比,是否能讓超高端使用者掏錢。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在2021年底OPPO拿出了Find N這張牌,搶在vivo之前進軍超高端市場,并獲得了預期外的成功——目前為止OPPO Find N依然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态,市場熱情之高令友商羨慕。但顯然,折疊屏手機這個市場的體量還是十分有限,短期内還撐不起任何廠商的高端戰略。在一個細分領域中取得好成績固然值得欣喜,但這還不是銷量大戰的決勝點。

2021智能手機纏鬥不止,OV未站穩,華為未完輸

簡單總結,OPPO和vivo在自己的長闆處取得了空前成功,但短闆也就是高端市場進步還是稍慢了些,年底iPhone的一波爆發直接将他們打回原形。這也是小雷認為的,智能手機市場在2022年仍沒有定數的原因之一:無論是OPPO還是vivo,能夠獲得如此成績隻是“守成守得好”。但長遠來看他們在新的業務領域都沒有取得足夠顯眼的突破,更不用說他們的中低端手機銷量,其實是在伯仲之間,難分勝負。

高端領域的乏力依然是目前國産手機廠商最大的不穩定性因素,相對而言他們在市場上沒有明顯的“統治力”,這場拉鋸戰還遠不到分出勝負的時候。

華為:餘威猶在

單純從資料來看,華為在中國手機市場中的排名已經滑落到第六,跌幅達到了68%,似乎勢頭不是很妙。但實際上,經曆一系列限制之後華為還能在市場上占有不算少的市場佔有率(10%),這是超出小雷預期的。這說明,一方面華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之前的市占率的确高得可怕;另一方面說明,哪怕在已經無法推出5G手機、新機釋出節奏被打亂甚至無法順利消化訂單的情況下,華為在國内依然有一大批目标使用者,市場認可度依然不容小觑。

大體來看,華為在2021年過得還是比較艱難的(特指手機層面),業務因為非自身因素而不得不收縮,空有龐大的粉絲基礎和消費熱情卻無法滿足目标使用者,相信對華為和其支援者來說都是莫大的遺憾。

話雖如此,但華為在2021年裡推出的幾款産品,還是可圈可點的。比如兩款折疊屏手機Mate X2和P50 Pocket,分别在那個時候代表了橫向和豎向折疊兩種形态的最強産品力(或者可以加上之一),而在市場上也是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肯定,成為“理财産品”。

2021智能手機纏鬥不止,OV未站穩,華為未完輸

至于“唯一”的正統機型華為P50系列,其實也有不少亮點,比如說螢幕上的更新、拍照的補強和實裝鴻蒙OS等等,抛開網絡支援不談,大體上依然是一款相當有競争力的旗艦産品。

2021智能手機纏鬥不止,OV未站穩,華為未完輸

和手機業務的掙紮不同,其實華為在2021年中更多的看點是在汽車行業。當然,任正非依然重申華為不會造車,但在外界看來華為除了沒有官宣造車之外,其實什麼和造車有關的事情都做了:和車企直接合作推出定制産品、聯合車企推出“問界”品牌和首款汽車、将鴻蒙車機生态推廣到更多的車型中去……

2021智能手機纏鬥不止,OV未站穩,華為未完輸

可以說,在汽車市場中華為的存在感十足,甚至有人開始讨論華為加持下如“問界”、“賽力斯SF5”等産品是否有了叫闆新勢力的實力。

難能可貴的是,通過這一系列動作華為已經成功地在一個幾乎陌生的領域建立了不小的知名度,甚至有“出圈”的趨勢:不論關不關注汽車圈,都知道華為的存在;不論關注不關注數位圈,都知道華為的插足。

我們相信,在2022年裡華為在汽車等泛科技領域有更多的動作,汽車可能會換代,車機生态也可能會更新,華為将會成為一股不容小視的力量,以驚人的技術儲備向車圈發起挑戰。

大體而言,華為在手機業務受挫之後,轉向其他領域、拓寬業務邊界的決心已經非常明顯,同時我們也見到,無論是手機也好,汽車也好,還是IoT業務也好,華為正在弱化産品概念,而是更多地将“鴻蒙”的概念搬到台前。這一舉動的目的也十分易懂:硬體層面的發展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但軟體和生态卻是難以被攔截的,相信在往後,“鴻蒙”生态才是華為的真正代言人。

漫長的纏鬥

小雷還是得堅持自己的觀點,2022年裡中國手機市場會全面進入群雄割據的局面,OPPO和vivo在國産手機中赢面最大,很可能會在個别月份中交替領先,但小米、榮耀等品牌也在虎視眈眈,不斷給到領頭廠商更多的壓力。

銷量不斷狂飙的蘋果再次成為國産手機品牌的共同敵人,但目前來看他們能夠拿出什麼好的辦法抵禦蘋果的猛攻嗎?個人認為暫時還沒有。但凡每一次的iPhone降價,都會給國産手機帶來極大的麻煩,可能辛辛苦苦建立的在高端市場的份額,又會瞬間潰敗。

歸根到底,智能手機發展到如今水準,也就是十多年後,國産智能手機依然無法确立真正的領先優勢,更不必說“不可替代性”。2021年掀起的“造芯熱潮”或許可以看作是國産手機廠商的亡羊補牢之舉,然而鑒于半導體項目回報周期之長,可想而知在短期内國産手機的“核心競争力”依然是不夠的,高端市場中國産手機被蘋果魚肉的局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如果從好的一面來看,那我們也能見到國産廠商持之以恒做出的努力,比如說在細分場景中的耕耘、在使用者痛點上有着入微的精準洞察,同時在人性化功能上的不斷投入。平心而論,國産手機,尤其是高端國産手機在個别領域上的表現是令人信服的,但這種“個别領域出色”的表現隻會讓手機成為“工具”而不是“夥伴”,而且在如今智能手機瘋狂内卷的大環境下,難道安卓旗艦手機真的不可替代嗎?相信答案是否定的。

總而言之,想要在如此巨大的存量市場中找到增量是一件相當難的事情,在iPhone面前國産手機一直處于被動狀态,新的技術、新的品類如折疊屏等雖然能夠小範圍地引爆個别細分領域,但放到整個大盤來看是微不足道的。

更重要的是,随着5G逐漸普及,消費者對5G的感覺也變得薄弱,這意味着從2019年開始的5G換機紅利已經被吃得差不多了。手機廠商們是不是該思考一下,接下來我們的産品到底靠什麼吸引使用者?從3G時代到4G時代到5G時代,為什麼還是無法擁有産品的核心競争力?難道真的熬到6G時代,再等待時代紅利嗎?

有些時候,溫水煮青蛙可比猛烈的攻擊來得更恐怖。如果這樣思考的話,現在安然活着的手機廠商,還不一定比得上處處被針對的華為呢。

eeeeee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