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寶寶長大,媽媽都想炫耀。
今天看到朋友圈,同學們在陽光下女兒第一次走路,上面寫着:
小腳的力量很大
你将來一定有你的光!

這讓我想起了我兒子第一次走路,顫抖,磕磕絆絆,張開雙臂向我走來,我既驚訝又緊張。
他擔心自己跌倒了,跌跌撞撞,摸了摸,很高興他今天終于離開了我的懷抱,走向了一個獨立的新世界。
孩子走路不像聽覺那樣天生,它需要獲得,它需要一個過程。
以下是寶寶何時會走路,如何幫助練習走路,以及寶寶學習走路時該怎麼做。
<h1類""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91">嬰兒能走什麼?</h1>
我的兒子走得很晚,超過14個月後,他顫抖着走了三四步,沒有外人的幫助。
我姑姑的女兒,和我兒子在同一年,10多月走路,11個月走離物體,12個月基本上學會走路。
沒有比較就沒有害處,我兒子走路比較晚确實讓我焦慮。
那麼,寶寶什麼時候走路是正常的呢?
《蝦米媽媽育兒經典》的作者給出了參考答案:
10個月大:你的寶寶會通過他的手和膝蓋移動他的身體。
11個月大:父母可以握住寶寶的手,把他向前走,或者逗他過來。
12至13個月大:您的寶寶将獨自邁出第一步。
13至15個月大:寶寶開始獨立行走。
18個月大:你的寶寶可以跑步和向後走。
2歲:寶寶可以跳到位,可以獨立1~2秒。
2歲半:寶寶可以單腳跳躍。
3歲:寶寶可以交替下樓梯,可以用腳跳。
簡而言之,大約1歲是幼兒的高峰期。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106">4個階段,讓寶寶學習走路</h1>
寶寶學習走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全身的參與和平衡,可以說寶寶從4個月大開始學習走路來鍛煉力量,儲備走路所需的肌肉和技能。
但是寶寶真正開始走路一般需要經過支撐站,走路、獨自站立、獨自行走這4個階段,新手媽媽可以在不同階段為寶寶提供不同的幫助。
1. 站立
您的寶寶隻有在能夠站立後才能正式進入幼兒期。
首先,渡渡鳥鼓勵寶寶站立,父母可以拉動寶寶的手,或者為寶寶提供支撐物,如椅子、沙發等,讓寶寶學會站立。
寶寶越習慣站立,他就越渴望通過張開雙腿來邁出生命中的第一步。
除了學習如何站立,你的寶寶還必須學習如何蹲下或坐下。
我的兒子總是站着,摔倒或哭泣,然後,在我的觀察之後,我發現他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
這時,他的父母向他展示了如何彎曲膝蓋,讓他的身體坐在地闆上或蹲在地闆上,而不是摔倒在地闆上。
2. 幫助離開
寶寶逐漸學會站立後,他會試探性地抱着東西走幾步,然後慢慢變得無處不在,幫助國家。而快樂的,家的角落是他探索的背影。
在這個階段,父母為寶寶提供的支撐是用寶寶的小手走路,為他提供保護和安全。當然,這一波手術會讓成年人感到疲憊的背痛,最好少用一些。
你可以給你的寶寶一個移動的輔助玩具。
讓你的寶寶自己推去,他會很充實,願意嘗試和練習很多次。
3. 獨立
經過擺在我們面前的基本工作,我們會發現寶寶的腿越來越強壯,漸漸地,寶寶可以無助地站立幾秒鐘。
父母在這個階段能給寶寶提供的支撐就是為寶寶創造更多的站立機會,比如讓寶寶直接站着,而不是讓寶寶坐下,每次抱着寶寶。
寶寶獨立起來讚美和掌饋寶寶:「哇,寶貝你真強壯,腳越有力,站得越久......"
這将給你的寶寶很大的信心,他會勇敢地探索。
4. 獨自一人
經過幾個月的探索和練習,寶寶獨自走進了水中。
他終于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父母又興奮又甜蜜。
這時父母需要提供支援的是,不要太擔心孩子摔倒會受傷,會哭,隻要是自然的。成長是在秋天完成的,一次又一次地失敗。
<h1級"pgc-h-arrow-right-right"資料軌道""133">寶寶的注意事項</h1>
1.赤腳比鞋子好
對于一個剛剛開始學習走路的寶寶來說,赤腳比穿鞋更合适。
李丹陽在他的書《新年蛋糕媽媽的輕松育兒百科全書》中寫道:
在室内,讓寶寶赤腳走路不僅可以刺激腳底的神經,促進血液循環,加強弓,加強腳踝,還可以讓寶寶的腳趾更牢固地抓地,防止滑倒。
"百病從寒,冷從腳底",如果家裡特别冷,可以給寶寶穿一雙防滑襪。
外出時,可以選擇柔軟、透氣、合身、防滑設計的幼兒鞋,這樣可以讓寶寶的腳趾抓地,有助于足底神經發育,可以幫助他更好地站立和學習走路。
2. 不建議寶寶吃幼兒
在我們的傳統認知中,使用幼兒車确實有很多好處。
兒子走路的時候,我花了很多錢讓他買了一個助行器,一方面,我覺得他可以保護寶寶不摔摔摔。
另一方面,蹒跚學步的孩子可以釋放我的勞動力,沒有寶寶的勞動力,我可以分散休息時間或做家務。
然而,我被美國兒科打了臉,他們認為給嬰兒提供幼兒汽車弊大于利。
它會讓寶寶依賴,以後學會走路,而助行器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安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一次讓寶寶在蹒跚學步的孩子裡呆30分鐘以上,很容易把寶寶壓扁。
固定彈跳椅或帶扶手,有一定重量的推拉玩具,都是學習站,幼兒的好幫手。
3. 不要強迫寶寶過早學習
讓寶寶過早學會走路是沒有用的,這會損害寶寶的腿部健康,并可能對寶寶的骨骼和關節發育産生不利影響。
父母隻需要跟着寶寶的"步伐"來幫助他。
4. 正對着寶寶,然後摔倒
每個嬰兒都是父母的心血肉,生怕長大後會碰到他。
當我兒子剛開始走路時,他踉踉跄地走到桌子的角落裡,把頭撞進了一個大袋子裡。
我們全家反應過度,以至于我們過分的态度和痛苦使我的兒子無法行走好幾天。
當寶寶學會走路時,摔跤是正常的,起初寶寶無法控制速度和平衡,隻有通過一次摔倒,你才能逐漸掌握走路的技巧。
父母需要做的不是擔心寶寶在學習走路時摔倒,而是為寶寶創造一個安全柔軟的環境。
另外,當寶寶摔倒時,父母不要大驚小怪,給寶寶一個安慰的擁抱,鼓勵他繼續。
你的寶寶會從他母親的态度中學到摔跤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5. 給寶寶良好的營養
當寶寶學會走路時,他的身體消耗了大量的卡路裡,除了牛奶,還要注意其他的食物和營養補充。
隻有充足合理的營養才能為寶寶的身體注入活力,寶寶的肌肉發育良好,學習方式自然快捷。
< h1類""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163">寫在最後</h1>
學習走路是寶寶最重要的大動作,也是寶寶的裡程碑。
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媽媽會有很多憂慮和困惑,但也應該保持冷靜,等待花朵綻放。
正如《丁香媽媽》的作者石春梅博士所說:
無論寶寶運動發育的哪個階段,媽媽和爸爸最好遵循兩個原則:不要過多的參與和充分的鼓勵。
對于絕大多數嬰兒來說,學習走路其實并不需要刻意的訓練,任何刻意的訓練都是有害的,也是未經實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