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百年前的中原年夜飯,在鄭州春晚“開席”

千百年前的中原年夜飯,在鄭州春晚“開席”

圖為飲食文化創意節目《宴飲圖》呈現出熱鬧的古中原宴飲場面。 韓章雲 攝

中新網鄭州1月30日電 題:千百年前的中原年夜飯,在鄭州春晚“開席”

記者韓章雲

1800年前東漢貴族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宴席,席間,樂人擊鼓、敲鑼、拍镲;舞者踏盤、踏鼓翩然起舞;雜耍者展示拿手絕活,吹火、擲丸、執節……席間賓客言笑自若,好不熱鬧。

上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鄭州新密打虎亭漢墓裡的壁畫《宴飲百戲圖》描繪的場景。跨越時空,1月29日晚間,2022鄭州春晚将這一熱鬧的東漢宴飲場面通過創新包裝在舞台上再現,尤其是一道道經典豫菜呈列席間,在虎年春節即将來臨之際,呈現出千百年前古中原年夜飯盛大開席的場面。

千百年前的中原年夜飯,在鄭州春晚“開席”

圖為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參與《宴飲圖》錄制。 韓章雲 攝

2022鄭州春晚這個有新意、有文化、好看又好吃的節目叫《宴飲圖》,一經播出,不少網友留言“看餓了。”

《宴飲圖》以一名年輕的現代豫菜廚師為切入點,年輕廚師精心烹制的黃河鯉魚并沒有得到師爺的認可,被指“缺乏韻味”,為尋找“韻味”,年輕廚師夜以繼日從堆積如山的書卷中尋找答案,直至墜入一幅古代畫卷,闖入東漢貴族的盛大宴席中。

據2022鄭州春晚總導演王欣介紹,節目《宴飲圖》是以新密打虎亭漢墓壁畫《宴飲百戲圖》為藍本創作的。“我們在節目中呈現了《宴飲百戲圖》中賓朋跽坐于席上,宴飲樂融、觀看百戲的畫面,呈現千年前的宴飲文化。”

千百年前的中原年夜飯,在鄭州春晚“開席”

節目創意呈現現代廚師通過《宴飲百戲圖》誤入東漢貴族宴席之中。 2022鄭州春晚節目組供圖

王欣也強調,節目并非原原本本還原東漢場景,節目中出現的是漢代、唐代、宋代、清代等多個朝代中原地區流傳至今的宮廷與民間美食。

宴飲盛會不可或缺的就是管弦絲竹之悅耳,為此,2022鄭州春晚導演組與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合作,原創制作、推出一首關于中原美食文化的宴飲古曲,打破傳統舞樂嚴肅沉重的印象,用輕松、诙諧的多次元風格與古樂團的嚴肅外貌進行對沖,形成奇趣的視覺效果。

“我們用盛大的古樂團演奏作為背景氛圍,渲染和演繹出《宴飲百戲圖》中古味十足的宴飲盛景,進而把悠久的中原飲食文化進行生動的現代表達。”王欣說,有曆史依據,也有現代創新。

千百年前的中原年夜飯,在鄭州春晚“開席”

圖為新密打虎亭漢墓《宴飲百戲圖》(複制圖)局部。 鄭州市文物局供圖

年夜飯的主角是美食,千百年來,中原古人的年夜飯會上啥菜?《宴飲圖》大膽呈現:糖醋軟熘黃河鯉魚帶焙面、套四寶、水晶脍、大耐糕、牡丹燕菜、蓮花鴨簽、鹵煮黃香管、八寶葫蘆、丹桂冰花羮、雙龍會、紅燒麟麟面等16道經典特色豫菜一一上席。

王欣介紹,《宴飲圖》席間呈現的各色菜肴均是有曆史考證的河南傳統名菜。“比如糖醋軟熘黃河鯉魚帶焙面,北宋時期東京汴梁市場上已流行;山海兜,唐宋時期流行的美食;大耐糕是一道古代名馔,南宋美食傳記《山家清供》早有記載;牡丹燕菜,洛陽傳統名菜,源自唐代……”

《宴飲圖》節目播出後引得網友圍觀,有網友稱“這不僅是一場精神文化大餐,還是一桌春節珍馐。”

鄭州大學文化産業研究中心主任汪振軍表示,在虎年到來之際,文藝工作者挖掘鄭州獨特的曆史文化資源,将《宴飲百戲圖》搬上舞台,展現出中華文化的禮樂文明,是一台美妙的藝術盛宴。

“将曆史文化變成人們喜聞樂見的現代文化,将靜态的藝術作品變成動态的舞蹈作品,将豐富的文化資源變成人們喜愛的文化産品。”汪振軍認為,與大衆需求相結合,與節日文化相結合,與民俗文化相結合,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節目《宴飲圖》既展現了對曆史文化的傳承與傳播,也展現了對曆史的活化與創造。

知識多一點:《宴飲百戲圖》出土于鄭州新密市打虎亭漢墓,壁畫長7.3米,高0.7米,畫面上下兩邊各繪一排貴族人物,他們身穿各種不同顔色的袍服,跽坐于席上,宴飲樂融、觀看百戲。壁畫構圖嚴謹,線條蒼勁有力,色彩富麗,人物衆多,充分展現出當時的社會生活和審美趣味以及匠人們的高超技藝,是兩漢繪畫藝術的瑰寶。(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