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全球同頻共振“歡樂春節·浦江藝彙” 以六種語言雲端呈現中華之美

與全球同頻共振“歡樂春節·浦江藝彙” 以六種語言雲端呈現中華之美
與全球同頻共振“歡樂春節·浦江藝彙” 以六種語言雲端呈現中華之美

雜技舞劇《化·蝶》

■記者 宣晶

從除夕夜起至元宵,一批國内優秀原創文藝作品将在“歡樂春節·浦江藝彙”與全球觀衆見面。作品涵蓋音樂、舞蹈、雜技劇、紀錄片、展覽等多種形式,并首次通過中、英、法、德、意、西等六種語言,向海内外各界人士奉上雲端藝術大餐,讓熱愛中華文化的朋友們與中華之美同頻共振。

據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的指導下,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承辦的“歡樂春節·浦江藝彙”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線上演藝項目1月31日起正式上線。在濃濃的中國年味裡,線上演藝項目将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中國原創舞台藝術,讓海内外群眾進一步感受中華文化的感染力、親和力。

好戲連“年”,歡樂春節聯通世界

“歡樂春節”是大陸與全球衆多國家共度中國春節、同享中華文化、共建和諧世界的一項重要文化交流活動。随着“歡樂春節”活動的深入開展,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越來越多地加入到喜迎“中國年”的隊伍中來。無論是披上“中國紅”的地标景觀,還是深受海外群眾喜歡的春節廟會、廣場巡遊,都成為獨具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的亮麗風景。

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近兩年的春節期間一系列内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大餐”紛紛走上雲端、線上,并以其獨特的呈現方式“聚民心、暖人心”。作為首次推出的“歡樂春節·浦江藝彙”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線上演藝項目品牌,依托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豐富的演藝資源和内容,将在即将到來的農曆壬寅虎年全新上線。數字手段打造更豐富的雲端展示平台,為全球觀衆奉上富有中國特色的視聽盛宴,共享中國文化發展的豐碩成果。在駐外使領館和海外合作夥伴的大力支援和推動下,浦江藝彙将以中、英、法、德、意、西等多語種版本呈現,為全球喜愛中華文化的朋友們奉上精彩、難忘的文化盛宴。

新意跨“年”,中華之美盛放雲端

壬寅虎年零點鐘聲敲響時,全球的“愛藝者”将共同徜徉在“歡樂春節·浦江藝彙”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線上演藝項目的缤紛之中。

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的輝映共生,借助數字化的審美诠釋經典,是線上演藝項目的獨特之處。項目彙聚了以“肩上芭蕾”驚豔講述中國故事的雜技舞劇《化·蝶》;也有将古老傳說架構在未來時空中的舞劇《白蛇·人間啟示錄》;還有用現代視角解讀“知音”的舞劇《伯牙絕弦》。雜技舞劇《化·蝶》以“梁祝”經典愛情為故事基線,結合莊周化蝶的哲學思想,用“蝶”的意象诠釋了生命與愛情的意義。全劇運用了雜技、舞蹈及戲劇等多元藝術語言,以現代手法重塑經典。雜技絕活多達32個,其中“肩上芭蕾”的運用更是畫龍點睛,讓觀衆體會到“曠世蝶戀,隻為在你肩頭片刻停留”的獨特藝術效果。

展播作品生動展現了中國這片藝術土壤的生機和活力。青年小提琴家林瑞沣以弓弦演繹經典、自得琴社的青年國樂演奏家們用中國傳統樂器呈現的創意、海内外舞蹈家與青年學生在藝術節“舞極限”活動中的蹁跹起舞,将在春節期間以線上的方式一一呈現。

缤紛多彩的中國藝術、海派文化也将通過雲端平台傳遞至全世界。其中中德藝術家聯袂制作并以國樂方式呈現的上海史詩《上海奧德賽·外灘故事》,以及海派建築和“海派百工璀璨非遺”的展播導賞,将向全球網友展示上海貫通中西的城市底蘊。

來源:文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