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8則一言足以召大禍,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墜也;一行足以玷終身,故古人饬躬若璧,惟恐有瑕疵也。
玷,白玉上的斑點。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詩經·大雅·抑》)
說出的話,覆水難收,不得不慎。
好多事情,要麼是沒把話說好,要麼是說錯話。很多兩性關系、親子關系、同僚關系就是這樣破裂的。
饬躬,修身之謂。
關于慎言,對比言論自由,并不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說話沒有什麼顧忌,這并不是言論自己,可以說是放縱自己的言論。
而真正的言論自由,其根在慎言,隻有慎言,才能真的得到這個“自由”,言論,談到點子上,時機對,能成事,這是言論自由。
在我們這個傳統裡,曆來講“人言可畏”,這也是輿論的力量。“防人之口,甚于防川”,禁言是沒有用的。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這裡涉及到人、我、體制。
體制,要寬容,給人言論的空間,這當然是要有體制的紅線的,并沒有無限制的自由。
而一個體制,不能容納批判的話,可能就是這個體制已經僵化,是不自信和勢弱的展現了。
人我之間呢,每個人對自己所說的話是要負責的,是守住自己做人的底線和原則的,有體察他人之心,領會體制整體之意。是以有仗義執言,有慎言少言,甚至閉口不言。
是以,該出言的時候不言,做縮頭烏龜,這就是“一行足以玷終身”,這就是德行上的污點。
此中的微妙之處,就是我們這個文化的智慧。智仁勇合在一起的,不是分開的。
仁者,其言也讱。(《論語·顔淵篇》)
言出如刀刃,傷人也容易傷己。其言也讱,就是慎言。我們在說話的時候,要保持一種覺知力,要顧及到整體。心裡懷着溫情和善意,見識上把握整體,行動中懷着敏銳與果斷。
後話:今年的冬令營一周下來,各種事情,真是透支了,現在才緩過來,可以寫一寫讀書筆記了。今年過年不回去了,就地過年,祝大家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