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婺源金光嶺汪氏今日舉行圓譜儀式

作者:汪氏網
婺源金光嶺汪氏今日舉行圓譜儀式

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參天之木必有其根,1月29日,汪氏宗親歡聚婺源金光嶺,共同見證金光嶺圓譜盛會,共賀與上屆續修時隔一百一十五年的族譜終于續修告竣。

婺源金光嶺汪氏今日舉行圓譜儀式

當日上午,金光嶺宗親來到位于婺源縣清華鎮的婺源汪氏宗親會接譜。

婺源金光嶺汪氏今日舉行圓譜儀式
婺源金光嶺汪氏今日舉行圓譜儀式

《中華汪氏通宗世譜》編修工作室常務副總編、婺源汪氏宗親會顧問汪湧,婺源汪氏宗親會顧問汪立浪、顧問汪根林、理事汪貴平4人将《婺源汪氏宗譜》鄭重傳遞至金光嶺宗親手中。

婺源金光嶺汪氏今日舉行圓譜儀式
婺源金光嶺汪氏今日舉行圓譜儀式

随後,宗親們驅車趕往金光嶺(金崗嶺)參加發譜儀式。

婺源金光嶺汪氏今日舉行圓譜儀式

發譜儀式由婺源汪氏宗親會秘書長汪海濤主持。

金光嶺本次續譜倡修的汪印紅宗長、汪關金宗長、汪加華宗長在現場與參加發譜儀式的嘉賓一一握手緻謝!

婺源金光嶺汪氏今日舉行圓譜儀式

汪關金宗長宣布發譜儀式正式開始

婺源金光嶺汪氏今日舉行圓譜儀式

沱川金光嶺續修族譜序

凡水流萬派,無不從其源。木長千枝,亦必有其本。而人則本之于祖也。金光嶺汪氏一族受姓自魯穎川侯,五十六傳,道安公奉命鎮婺,因居婺源:而道安公次子濆公文武才能,奉國讨賊,征戰銅步英逝,勳封為禦史大夫,世稱端公,居鳙溪,為鳙溪始祖。六十三傳,昺二公始遷沱川三溪張村:七十二傳,廿五公擇金光嶺寶地而居之,約元末明初。肇辟至今,且代遠年深,戶衍人繁。而世序清晰,千古不失,皆得益于康熙三十二年,乾隆四十年,道光十年,光緒三十二年,屢次續修。然,世事變換更疊,宗族文化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因戰亂及諸多原因而淡化,宗譜則成為模糊之事物,存世譜牒珍稀難覓。幸得國生宗親偶知清華坦頭天養宗親亦存譜牒,擇日前往,閱之:此譜于光緒三十二年蒇事于清華慎徽堂,主修戴垣,共收族三十餘派。惜之為殘譜!如若能全之,婺北各支派皆得繼承,不墜倫叙。

為承先祖之志,蒙衆宗賢合力,于己亥年底(二零一九)立譜局于清華,立志以收族敬宗為念。雖知尋譜之難,豈亦能畏其難乎!庚子初夏,車馬迂回池州、鄱陽,終得此譜全卷。各派續梓皆水到渠成。

今幸,金光嶺九十三世裔孫加華宗賢懐慎終追遠之誠,勇挑族譜續訂之重任,族衆同心。在分遷汪王後裔孫德華的協理下,二賢夙興夜寐,殚心竭力。歲初起事,歲末告成。開卷閱之:世系澤長,時序不紊。宗功祖德,垂範子孫,皆系二位用心良苦也。如今,時代日新月異,金光嶺子孫皆滿腹經綸,求知創業、天南地北任翺翔,也必散落遷徙他鄉。唯譜者可聯族屬,正彜倫,合萬殊而歸一本。雖地壤遐隔,且相視至親,燦然有禮以相接。

餘本一布衣,今幸從始而終參與金光嶺族譜續訂之盛事。臨付梓告竣之日,受加華宗賢托付,餘不揣固陋,弁數言于端,以至始末。

時共和七十三年辛醜季冬穀旦

浙源大坑九十五世裔孫海濤拜撰

婺源金光嶺汪氏今日舉行圓譜儀式

汪湧代表《中華汪氏通宗世譜》編修工作室發言,他說,史是國之譜,譜是家之史!曆史以來,凡是外夷入侵之時,必先試圖歪曲或消滅華夏文明史。所謂史之不存國之焉在!同樣的道理,宗族重視宗譜也要像國家重視曆史文化一樣,文化的傳承,乃立國立家之根本。汪湧把自己對《汪氏宗譜》的深刻了解,用非常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向衆人闡述譜牒的重要性,讓衆人明白什麼是汪氏宗譜,續修宗譜的意義。

婺源金光嶺汪氏今日舉行圓譜儀式

最後,由汪印紅、汪關金、汪根林、汪加華宗親點譜,頒發《婺源汪氏宗譜》,金光嶺各戶宗親上前接譜。發譜儀式圓滿結束。

婺源金光嶺汪氏今日舉行圓譜儀式
婺源金光嶺汪氏今日舉行圓譜儀式
婺源金光嶺汪氏今日舉行圓譜儀式
婺源金光嶺汪氏今日舉行圓譜儀式
婺源金光嶺汪氏今日舉行圓譜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