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紅”内飄帶何以順滑?揭秘冬奧火炬量産背後的廣東制造

2月2日,冬奧火炬開始傳遞,将有1200名火炬手參與。蘊含高科技的冬奧火炬如何實作量産?在冬奧會進入倒計時10天之際,南都記者前往負責生産冬奧火炬内飄帶和火種燈、儀式火種台等周邊配套産品企業的廣東中山加工基地。

“中國紅”内飄帶何以順滑?揭秘冬奧火炬量産背後的廣東制造

冬奧火炬。

火炬量産涵蓋京滬粵蘇冀五地

去年2月,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火炬“飛揚”外觀設計公布,其外殼由碳纖維及複合材料制成,攻關團隊消除碳纖維複合材料在極端條件下的應用瓶頸,并實作多項設計突破,最終定型了“飛揚”火炬和火種燈、火炬台等系列産品。

但設計和技術攻關的突破能否順利地應用到生産場景中去,如何量産火炬及火種燈、儀式火種台等呢?承接此次量産項目的中國石化上海石化利用自身生産優勢和供應鍊管理能力,解決了實驗到實作的問題。

南都記者獲悉,具體肩負起産業鍊鍊長責任的是中國石化上海石化,經過與北京冬奧組委聯合組織的企業現場考察和樣品測試驗證,最終确定了冬奧火炬各部件及周邊産品加工企業。

就這樣,在短短不到一年時間,一個集火炬外飄帶—内飄帶—燃燒系統—火種燈—儀式火種台—終端檢測—傳遞産品為一體的總流程,在上海、北京、江蘇、廣東、河北等五大基地迅速建立并快速運轉起來。

“中國紅”内飄帶何以順滑?揭秘冬奧火炬量産背後的廣東制造

火炬的内飄帶。

“中國紅”内飄帶何以順滑?揭秘冬奧火炬量産背後的廣東制造

量産的火炬内飄帶。

用工匠做工藝品手藝量産内飄帶

火炬内飄帶如何實作質地順滑?羅添翼是火炬内飄帶生産團隊的總工程師,2021年8月,接到生産任務後,便開始了工藝流程的攻關。

“3D列印的材質本身是粗糙的表面,在其它産品上,可能故意留着粗糙的表面以表現3D列印的‘原汁原味’,但在内飄帶的生産上則相反。”羅添翼告訴南都記者,根據要求,他們要在3D列印材質上“中國紅”,并且要表現出在天安門廣場上見到那種“國旗在空中飄揚”的感覺,絲綢般的順滑質感,100%還原設計師的“飄”和“亮”的理念。“剛開始接到這個任務,真的很難。”

“冬奧會的火炬是新能源和藝術的完美融合,也是新材質與傳統工藝的完美融合。”他說,要克服3D列印材質到成品的絲滑感需要采用傳統手工工藝,用工匠做工藝品級别的手藝來量産工業品。

為了實作内飄帶“絲滑”, 羅添翼在中山小榄、佛山順德、江門等地甄選出最好的材料打磨廠。“工藝品之是以值錢,濃縮的是工匠手工的矜貴,但工藝品不可能每一件都一樣,不同師傅做出來肯定有差别。現在要量産的工業品,要求1個到100個,100個到1000個都是一樣的标準。怎麼做到呢?”

攻關之初,羅添翼自己在上遊打磨廠的工廠中的房間裡琢磨了好幾天,把不規則螺旋型結構又帶波浪紋的内飄帶3D列印坯件摸透,做出來最先幾個合格品,然後他着手編寫精确到秒和力度的工作手冊,分發給打磨生産線上的師傅,教育訓練—試制,攻克坯件打磨到抛光關鍵前端節點。

“中國紅”内飄帶何以順滑?揭秘冬奧火炬量産背後的廣東制造

勞工師傅在加工火炬内飄帶。

“中國紅”内飄帶何以順滑?揭秘冬奧火炬量産背後的廣東制造

但打磨還隻是其中一個生産環節。回到生産廠房,則更多細節的流水線作業需要處理。3D列印坯件打磨--抛光之後,内飄帶要經過表面糙化、除塵、預熱、塗敷、烘烤等一系列流水線工序。

生産團隊利用本身的聚能燃燒瓦斯爐頭生産流水線為内飄帶的生産做減法,再做加法。局部把全自動化生産線改造為半自動化生産線,拆除機械部件,這是減法;再在流水線節點上把手工糙化、手工塗敷支架改造等特制組建安裝上去,這則是加法。而這兩個手工完成的節點不但需要硬體上的拆和裝,又需要先通過試制試産,編寫工藝手冊,再崗位教育訓練等一系列動作。最終成功讓流水線運轉起來,達到工業化量産水準。

南都記者了解到,火炬内飄帶成品要求有絲綢飄逸質感,納米級陶瓷塗層厚度,耐受800-1000度高溫5-10分鐘。

“中國紅”内飄帶何以順滑?揭秘冬奧火炬量産背後的廣東制造

羅添翼向南都、N視訊記者介紹火炬内飄帶生産的情況。

人物|在廣東打拼的北京人:

代表中國制造為冬奧火炬出力,榮幸且值得

羅添翼是位在廣東打拼的北京人,大院裡胡同旁長大的孩子,也是一位老兵、廣飄、技術控。在廣東打拼了接近20年,他在全國知名的工業強鎮中山小榄闖出了名堂,紮根落戶,年近50歲,創出了行内技術領先的科技企業。

“北京是我老家,能為北京冬奧做出自己貢獻,尤其為國家在工業産品領域上打出名聲,深感榮幸。個人付出不遺餘力,工廠為生産内飄帶是花了很多成本改造,就算是虧本,我們做得有榮譽感,值得。”他告訴南都記者。

“除了内飄帶,冬奧火炬首次采用碳纖維火炬外殼,燃燒系統采用高容量氫燃料瓶、承受極高壓強的氫氣閥門。”何偉堅說,火炬外觀好看,生産細節才是“魔鬼”。

視訊點選:

冬奧火炬的自述:我這樣從無到有産出,每處都有科技“彩蛋”

采寫:南都記者 任磊斌 潘珊菊 發自北京

視訊/圖檔:記者劉威(部分廣州石化供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