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雯麗,作為一名老戲骨,從藝已經30多年了,她從自來水女工一路逆襲成超級影後。
至今仍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白月光。
提起蔣雯麗,就不得不提從小把她帶大的外公,和祖孫倆之間的感人故事。
這段故事是蔣雯麗的童年中,最美的好記憶。
蔣雯麗的爸爸和媽媽都是安徽蚌埠鐵路系統的勞工,爸爸是工程師,媽媽是話務員。
蔣雯麗爸媽
在一次鐵路運動會上,爸爸撐跳杆、媽媽短跑,朝氣蓬勃的樣子給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後來蔣雯麗爸爸媽媽又一起參加了合唱比賽,高顔值的媽媽是許多男孩子喜歡的對象。
蔣雯麗爸爸給媽媽寫了一個字條:“我想和你做朋友。”
蔣雯麗媽媽回複:“同意”。
就這樣兩人開始了書信往來。
那時候車馬慢,書信很遠,一生隻夠愛一個人。
兩個年輕人在書信溝通中,确立了戀愛關系,但一年後蔣雯麗爸爸就因為工作關系。
被調到了新疆。
相隔千裡也沒有阻斷兩個年輕人的滿腔愛意,他們用一封封書信和照片,訴說着對彼此的感情。
直到5年後,已經27歲的蔣雯麗爸媽才領取了結婚證。
在那個年代,算是大齡青年。
婚後,蔣雯麗爸爸繼續在新疆工作,每年隻有20天假可以探親,每次坐火車要三天四夜。
夫妻倆異地分居的日子持續了15年。
但就在這種常年分離的狀态下,蔣雯麗父母依舊相愛、互相扶持、彼此依賴。
蔣雯麗爸爸和三個女兒
蔣雯麗曾經在自傳中說:“爸爸在媽媽50歲生日時,整理了一本詩集,在詩集中爸爸将媽媽稱為女神,願意一生匍匐在她腳下。”
在此不得不感歎,老一輩人的偉大和無私,為了建設事業,甘願放棄小家為大家。
他們的愛情在如今這種“快餐式”生活中,那種堅守和忠貞,尤其顯得難能可貴。
蔣雯麗父母原本隻打算要一個孩子,生完大女兒後,蔣雯麗媽媽一不小心又懷孕了。
生下二女兒後,蔣雯麗父母一緻決定,這就是最後一個了。
誰曾想,有一年蔣雯麗媽媽去新疆看望丈夫時,又不小心懷上了第三胎,也就是蔣雯麗。
夫妻倆一商量決定去做手術。
但那個年代做這種手術特别麻煩,需要夫妻雙方機關的簽字和印象。
夫妻倆,一個在新疆,一個在安徽。
書信一來一回的功夫,再加上各種手續辦齊還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就這樣一番折騰下來。
蔣雯麗已經在媽媽肚子裡呆了三四個月了。
于是,蔣雯麗媽媽又不忍心了。
就這樣,蔣雯麗才算有驚無險地來到這個世上。
蔣雯麗大姐叫安弟、二姐叫全弟,從名字就可以看出,父母多想要一個男孩來傳宗接代。
蔣雯麗出生後,爺爺奶奶一看,又是一朵“金花”。
蔣雯麗三姐妹
眼看着抱孫子的希望再次落空,爺爺黑了臉,和奶奶一起對蔣雯麗的媽媽冷嘲熱諷。
蔣雯麗媽媽自小嬌生慣養,再加上自己是個新時代女性,哪受得了這樣的委屈。
她考慮到自己還要照顧上面兩個女兒,沒多少時間蔣雯麗,幹脆就把蔣雯麗“打包”送到了外公家。
蔣雯麗出生時,外公已經是81歲高齡了。
蔣雯麗外公
外公有四個孩子,前三個因病去世,隻剩下蔣雯麗媽媽一顆獨苗苗。
外公把全部的寵愛給了蔣雯麗媽媽,是以對小蔣雯麗,外公更是當成掌上明珠一樣對待。
蔣雯麗外公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是當時最早的火車司機之一。
曾給馮玉祥、白崇禧、李宗仁等大人物開過火車,還被犒賞過30塊大洋。
退休後,每月能拿到38元工資。
在那個年代,這對一個老人來說算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
加上媽媽的工資也給了外公,小蔣雯麗的童年生活很是富足溫暖。
外公是個很有詩情畫意的人,喜歡養花、養魚,滿院子的花花草草。
很有一種“曲徑通幽”的格調。
在滿天繁星的夏夜裡,蔣雯麗和外公坐在院子裡,外公一邊講故事,一邊用蒲扇給小雯麗趕蚊子。
冬天,外公把衣服烤熱了再給她穿。
花半個月工資,給小蔣雯麗買布娃娃滿足心願。
小雯麗成了外公的小尾巴。
外公去哪她都要跟着,形影不離,同進同出,一刻也離不開人,一眼看不到外公就淚眼婆娑。
到了上幼稚園的年紀,蔣雯麗哭鬧了一個多星期不肯去,外公隻得把她接回到家裡。
親自來教導她。
外公雖然對蔣雯麗很寵愛但絕對不會溺愛,該嚴厲的教育和引導,在原則上外公寸步不讓。
有一次,蔣雯麗對外公撒了一個謊。
外公發現後,拿出一把戒尺,一邊教育蔣雯麗小孩子不能撒謊,一輩子也别學會撒謊。
一邊用戒尺毫不留情地打了蔣雯麗手心。
直到小蔣雯麗哭着求饒、認錯為止,這樣的教育,在蔣雯麗童年生活中随處可見。
這也讓蔣雯麗受益終生。
在人情世故方面,外公也對蔣雯麗言傳身教。
外公交友廣泛,許多的客人會去家中拜訪,到了飯點他們免不了要在外公家蹭頓飯。
一次兩次就罷了,時間久了小蔣雯麗就不高興了。
畢竟七十年代,家家戶戶都緊巴着過日子,誰家也禁不起天天多煮菜去招呼外人。
外公教育拉着小臉的小蔣雯麗。
如果不是日子困難,誰願意厚着臉皮在别人家蹭飯,無非就是自己少吃點,多添一雙筷子而已。
小蔣雯麗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蔣雯麗上國小時,外公已經快90歲了,但他還是風雨無阻的每天接送蔣雯麗上下學。
每次出門,外公都要給她編一束清秀幹淨的小辮子。
媽媽怕爺爺身體吃不消,連續三次給蔣雯麗換了離家近的學校。
因為頻繁換學校的原因,蔣雯麗融不進班級集體,在學校沒有朋友,經常受到同學們的排擠。
蔣雯麗性子傲,甯願自己玩,也不肯低頭去巴結其他同學。
但外公見不得外孫女受委屈。
他把蔣雯麗同學請到家裡,請她們吃好吃的糖果和零食。
然後和蔣雯麗的同學說:“聽說有一個女同學欺負我們家小雯麗,你們回去告訴她,要是再這樣,我就去找你們老師了。”
從那以後,再也沒有人孤立蔣雯麗,經常拉下着她一起玩遊戲。
外公就像一把保護傘,守護着蔣雯麗長大。
為了鍛煉蔣雯麗的身體,外公把她送去學體操,每次外公都站在門外不願意離開。
聽到小蔣雯麗因為壓腿,而疼的哇哇大哭,外公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最後實在心疼的不行,隻能一步三回頭的離開。
蔣雯麗一天天長大了,外公卻病倒了。
蔣雯麗時刻陪在外公身邊,像小時候外公照顧她一樣,給外公喂水、喂飯,給外公洗臉。
可是外公還是走了。
世上所有的親情都抵擋不住歲月的無情。
外公走的那一年,蔣雯麗才12歲,她仿佛一夜之間長大了。
一顆為你遮風擋雨的大樹突然倒了,這顆小樹也就長大了。
多年以後,蔣雯麗講述了外公去世前的一幕,外公躺在床上,身體幹瘦,雙眼沒有神采。
長輩們一個個與外公握手告别,輪到蔣雯麗時,外公原本毫無知覺的手突然攥住了蔣雯麗。
外公眼角還流下了淚水,他知道那是他最疼愛的外孫女。
站在外公墓前,蔣雯麗在心裡對自己說:
“我的童年結束了”。
外公離世,蔣雯麗并沒有感覺太大的悲傷。
因為外公曾經告訴過她,人這一輩子的經曆,就像花草,花開有時,但總是短暫的。
生命中更長的時間,是要沉默又堅韌地生長着。
成名後,蔣雯麗回想起外公這番話,更加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論面對成功還是失敗。
哪怕面對生離死别,都要有一顆平常心。
對已經逝去而無法忘懷的親人,今天我們好好活在這個世上。
不僅僅是為了有朝一日我們天上見,而是為了今天,我們與父母、伴侶、子女以及自己更好的相處。
進入演藝圈後,蔣雯麗通過《牽手》、《幸福來敲門》、《中國式離婚》、《金婚》等作品。
将能拿的獎項拿了個遍。
蔣雯麗也憑借精湛的演技,獲得了觀衆的認可,一度被評為“表演藝術家。”
她的演藝成就,讓許多女演員都望塵莫及。
當年她在《霸王别姬》中的短短7分鐘鏡頭,成了電影學院的經久不息的表演教材。
但蔣雯麗心中一直有個夢想。
演了那麼多别人的故事,自己的故事卻沒有人演過。
在外公去世30周年後。
蔣雯麗于2009年,籌拍了自己的處女作電影《我們天上見》。
将自己與外公的故事,搬上了大熒幕。
那些祖孫之間的往事,點點滴滴雖然樸素但又那麼的溫暖動人,令人淚目。
電影中,有句台詞最令人難忘,令人更加佩服外公的通透、豁達與大氣。
蔣雯麗問:“外公,你可怕死啊?”
外公回答:“不怕。”
蔣雯麗:“為什麼?”
外公笑着說:“活着跟你在一起,死了跟你舅舅他們在一起,兩邊都是我的親人。”
這部電影,有5萬人哭着打出了8.6的高分,也讓無數人記住了蔣雯麗與外公的故事。
這部電影,還獲得了釜山電影節“最受觀衆喜愛電影大獎。”
2013年,蔣雯麗又将與外公的故事寫成了書。
就像倪萍的《外婆語錄》一樣,蔣雯麗寫的《外公》也被許多書迷認可,口碑很高。
許多讀者都是邊看邊哭,尤其最後和外公訣别那一章,感情溫婉細膩、很溫馨很深情。
在書中,蔣雯麗說道:“外公和我,一個九十歲,一個七八歲,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他扶持我長大,我陪他走完人生的路。”
曾經有一位觀衆問蔣雯麗。
你覺得外公給你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
蔣雯麗回答:“是愛。”
外公用愛給了她幸福的童年,她也想把這份愛傳遞出去。
縱然世事艱難,我們也要用愛溫暖别人。
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