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越
農為邦本,本固邦甯。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着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品質。
今年,黨的二十大即将召開,做好“三農”工作,穩住“三農”基本盤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如何紮紮實實強基礎,穩步推進鄉村振興?怎樣努力加快農業強省建設,推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1月28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貫徹省兩會精神主題系列第五場新聞釋出會上,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今年農業農村工作重點,并回答記者提問。
提升糧食産能
加快創新驅動
作為全國糧食主産省之一,今年我省将持續嚴格落實國家糧食安全責任制,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確定糧食播種面積保持穩定,努力提高糧食單産水準和綜合生産能力。
圍繞“一穩定、兩提高”,我省将重點采取5項舉措。一是強化目标考核和責任落實,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5315萬畝以上;二是加強耕地用途管控,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三是加強耕地保護與品質提升,建設高标準農田390萬畝,同步實施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萬畝,分類實施黑土地保護面積1000萬畝;四是加強科技支撐,遴選推廣适宜不同區域種植的高産、優質、抗逆、宜機收優良品種,穩定提高糧食單産水準;五是加強科學防災減災,強化重大病蟲害監測預警,實作“蟲口奪糧”保豐收。
以農業科技創新為動力,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實作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我省明确要開展良種聯合攻關,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提升主要品種自主創新能力。強化科技推廣與成果轉化,教育訓練農技人員及高素質農民。同時,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強化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
産業提質增效
改善人居環境
鄉村振興,産業先行。我省明确,要從優化産業結構、推進産業融合、發展新産業新業态、做大做強農業品牌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産業發展品質和效益。同時,統籌推進鄉村建設,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産業發展方面,将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産業。今年要新增設施農業面積10萬畝,加快提升水果、食用菌、花卉等特色産業規模化、專業化、産業化水準。同時,抓好生豬産能調控,推動牛、羊、驢、鹿等草食畜牧業發展,并紮實推進海洋牧場建設。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業,統籌發展農産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新認定省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50個以上,建立7個農産品加工集聚區。大力發展新産業新業态,推進省級智慧農業中心建設,力争打造20個農業典型應用場景。同時,大力發展農業品牌,評選遼甯知名品牌農産品50個。
今年,我省将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深入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紮實推進農村改廁。深入實施鄉村綠化美化行動,推動村容村貌整體提升,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有效解決髒亂差問題。統籌鄉村建設相關資金,集中項目和資金建立美麗宜居鄉村1000個以上。同時,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改建、維修改造農村公路5500公裡,實施農村供水工程規模化建設、小型供水工程标準化建設改造和老舊供水工程更新改造等“三個一批”工程建設,推動農村電網基礎設施提檔更新。
持續深化改革
增添發展活力
改革再深化,鄉村添活力。
今年,我省将繼續穩妥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通過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推進農村集體資産進入産權交易市場流轉交易開展農村集體資産管理整治等,促進集體資産保值增值,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具體操作上,将穩步推進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穩步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穩妥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品質發展,新增示範合作社200個、示範家庭農場300個。
同時,我省将健全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适度規模經營。強化鄉村振興項目和各類工商資本下鄉項目與農民利益聯結,讓農民更多分享産業增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