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長行原創丨說好“過年話”(散文)

周長行原創丨說好“過年話”(散文)

說好“過年話”

文/周長行

“過年話”不是虛話,它是人人都想說的大實話;“過年話”不是套話,它是禮義中國的過年規矩;“過年話”更不是廢話,它像寓言或神符,一年四季的運程或許都在這“過年話”裡。

——題記

筆者的一位朋友幾乎每臨年關都要到我這裡來躲一次“災”。他說他有一個好說“鋪毛”(當地土語)話的親戚,平時說說罷了,過年串門還是把不着“門”,數落朋友家這不行那不行,專提不熱的“壺”,越說越“鋪毛”,越說越令人讨厭,沮喪,直到大家不歡而散。大年下,何必呢,惹不起,躲得起!是以每當“臭嘴”登門,朋友就趕緊借故躲到我這裡來。他還說,其實“臭嘴”的處境并不好,有這麼一張臭嘴能好得起來嗎?世上事情就是這樣,熱衷于嘲笑别人的人,自己可能更糟。這倒是“過年話”的一個反證!

在我老家,祖宗傳下來的規矩,過年打掃衛生,也要把嘴巴打掃幹淨。一年365天唯有過年這幾天全村人要皆大歡喜,無論男女老少,都非常在乎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能說。絕對“淨化”語言環境,敬畏禁忌。滿村滿大街滿胡同都是溫良恭儉讓。不省事的毛孩兒也被大人嚴格管束着,唯恐亂說“鋪毛”話掃了大家的興,壞了新年好兆頭。比如吃年夜飯時,不能說“吃完了”,要說“吃好了”。“完”與“好”僅一字之差,據說卻決定一年的運程。萬一摔碎了什麼東西,不能說傷氣話,要說“碎碎(歲歲)平安”。一樣話十種說法,為何不撿最吉利的說呢。貼在廚房竈王爺處的“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那副對聯更生動地描繪了“說”的重要性。

在上了年紀的人那裡,在民俗專家那裡,“過年話”都有一套積累與講究。它是幾千年來民間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盡管随着時代的變遷,有的“過年話”失傳,有的變味,有的被取而代之,如今大部分“過年話”流行在網上了。然而,“想聽、動聽、愛聽、吉利、吉祥、祝福”,仍然是“過年話”的題中應有之義,萬變不離其宗矣。

唯“鋪毛話”是一種禁忌!想想看吧,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都有自己的痛,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臨到過年了,再不把語言環境整幹淨,再不把“很累”的心撫慰一番,這年還過個什麼勁呢?某些時候,特定時刻,說一句好話,勝造七級浮屠。誠所謂“态度決定一切”,語言就是一種态度。

說白了,“過年話”或許就是專門為中國春節定制的集體心願、集體期待、集體慰藉、集體祈福!它有成規,約定俗成,也在發展與更新。總之,“過年話”是一年中最溫馨可人的音符,它是春天最先開放的“花朵”,正可謂“過年話”報春矣!

是以,在虎年即将來臨之際,願大家說好“過年話”,互相安慰,互相珍重,互相欣賞,互相祝福,把“過年話”作為一件厚禮送給親朋好友左鄰右舍。讓虎年生機與神威在一句句“過年話”裡變成現實。

祝您一年比一年過得幸福安康與吉祥!祝天下中國人虎年大展宏圖,心中常駐芳華!

(寫于2022年1月27日。插圖:周長行書寫)

周長行原創丨說好“過年話”(散文)

【作者簡介】周長行(男),1949年2月出生于山東省汶上縣南站鎮黃南村。1969年2月參軍入伍。1990年9月轉業回地方供職于濟甯電視台。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資深記者、詩人。出版有長篇報告文學《鲲鵬騰飛的地方》、長篇傳記文學《不醉不說 喬羽的大河之戀》《喬羽戀歌》《偉大的我們》《大浪淘金》等。曾主筆撰寫中央電視台39集大型電視系列片《大京九》,其由鐵道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大京九解說詞》已被中國傳媒大學作為正式教材使用。退休後,緻力于網絡文學的寫作,以其接地氣、獨立特行的作品獲得國内外讀者好評如潮。“作品至上,讀者至上,生活至上”的理念,正是他奮力筆耕下潛民間的動力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