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養雞場的硝煙

作者:刺猬閱讀

牧民者也。

養雞場的硝煙
養雞場的硝煙

“我的雞舍要成為全世界最好的雞舍,我的母雞一天就要下10個雞蛋!”——席勒志在必得地說道。

在鷗牙鎮的最東邊有一座村莊,這裡的人們世代以勞作為生,本分但又富有。村民們依靠着腳下的土地便可以延續自己的生活,是以很少與外界發生聯系,對村外的世界感到陌生而又畏懼。然而周圍的其他村莊卻并沒有遺忘這裡,對這裡的富足很是羨慕。

不過,随着近幾年自然條件的持續惡化,這座原本富裕的村莊漸漸地破敗了起來。時有發生的幹旱已經使得村裡的收成滿足不了村民的生存需要,這使得原本封閉的村落不得不主動向外求助,而早已是蠢蠢欲動的商人們便趁機進到了村内大肆地售賣起了生活物資,賺取着村民們本就為數不多的财産。

幸運的是,這樣的生活并沒有持續很久。村内一些思想較為活躍的年輕人引進了許多的先進生産方式,豐富了村内的産業結構,使得原本單調的村莊生活漸漸地精彩了起來。

“咯、咯咯!”伴随着一聲嘹亮的雞啼,傑斯靈活地在黑暗中穿好了衣服,順手拿起了放在門口的竹筐,向着雞舍走去。

這個小小的雞舍是傑斯在鄰村的養雞大戶山姆叔叔的幫助下建成的,雖然規模不大,但是也還像模像樣,傑斯也是以成為了全村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養雞人。

按道理說,傑斯的雞舍應該會漸漸地壯大和成熟起來,畢竟他在村内沒有什麼競争對手,而且還有專業人士的指導和幫助。可是事實卻并不是傑斯設想的樣子。

在一陣的忙活之後,傑斯完成了今天的收蛋工作。在他手中偌大的竹筐中,隻有可憐的幾顆雞蛋,連筐底都沒有放滿。

看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傑斯不禁地憂愁了起來。他原本想借着養雞事業擺脫耕作的辛苦生活,可是這都過去快半年了,雞蛋的産量還是不溫不火,甚至還不如最初了。

傑斯認真地反思了自己養雞的每個環節,并沒有檢查出什麼疏漏。百思不得其解的他隻好去鄰村請來山姆叔叔,希望這位救世主可以給自己帶來好運。然而,山姆叔叔在一番檢查之後也沒有發現任何原因,無論是溫度還是飼料都沒有問題。最後山姆告訴傑斯,可能是母雞還沒有适應現在的生活,再等等應該就會好轉的。

在送走了山姆叔叔後,傑斯喪失了最後的希望。把問題的解決留給時間其實往往是最無奈的選擇,也是對個人努力根本性的否定。

半年的時間轉瞬即逝,傑斯的母雞們不僅産蛋量沒有增加,而且還出現了生病甚至死亡的現象。時間給了傑斯最終的答案,他并不懂得如何飼養母雞,至少他不了解自己的母雞。

住在對門的毛姆親眼目睹了傑斯從信心滿滿變得垂頭喪氣的全過程,他也明白傑斯養雞的問題出在哪裡,但是他并沒有去告訴傑斯。因為毛姆想接手傑斯的雞舍,而且更加有信心。現在就隻等着傑斯放棄的那一天。

沒過多久,傑斯便放棄了雞舍,去南邊謀求生計了。而接盤雞舍的人當然是期待已久的毛姆。

與傑斯不同的是,毛姆并沒有選擇一個人單幹,他還叫上了同村的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鄧肯,這樣在增加了投資的基礎上也加強了抗擊風險的能力,在毛姆的眼中,前景是十分美好的。

毛姆早就知道傑斯失敗的原因在于他喂養的飼料。雖然飼料是沒有品質問題的,但是與這些母雞的品種并不适合。固執的山姆隻知道把自己的成功經驗照搬給傑斯,他當然發現不了兩家的母雞存在着差異。

由于之前養雞的成果不好,傑斯在将為數不多的雞蛋販賣掉後,并沒有将僅有的資金用于改善雞舍和糾正問題之上。在滿足了母雞們的最低生存所需之後,其餘的收入全部被自己消費掉了。而且,傑斯總是将一頓的飼料全部倒在雞舍的中央,讓母雞們自由的争取食物,這就使得相對弱小的母雞常常競争不到飼料,進而日漸消瘦,最終染病甚至死去了。

對于這些問題毛姆早已想好的解決的方案。

在接手雞舍的第一天,毛姆便用更适合的飼料更換掉了原有的舊飼料,并且為每隻母雞都建造了獨立的格擋,這樣便有效地解決了互相争食的問題,使得每隻母雞都可以吃飽肚子,進而保持穩定的情緒。除此之外,更為改善的還有日常對于雞舍的維護與改進。毛姆和鄧肯每天除去自己所必需的開支後,将賣掉雞蛋的剩餘收入都用于了雞舍的發展之中。同時,他們還自己開始研究關于飼料等雞舍所需物質的制作,以節省開支和減少對外界的依賴。

漸漸地,雞舍的規模擴大了許多,而雞舍的運作也變得自給自足了起來。

然而,由于村子物質基礎的薄弱和自身能力的有限,雞舍的發展很快便遭遇了瓶頸。與此同時,由于封閉的态度和異于其他雞舍的發展模式,毛姆的雞舍遭到了行業内部的抵制。雞飼料的供應商們因為毛姆自己也生産飼料而拒絕為其提供飼料,其他的雞場主們害怕自己的母雞也會要求他們像毛姆一樣對雞舍加大投入的比例進而減少了雞場主自己的财富,是以當毛姆的雞舍遇到了突發問題時,外界不會提供任何的幫助,都在等待着毛姆的雞舍自取滅亡。

就在毛姆和鄧肯一籌莫展的時候,沒想到曾經緊密無間的合作夥伴之間也産生了分歧。

鄧肯看着曆經艱難所發展起來的雞舍面臨着破産的風險,對于毛姆依然固執且封閉的思想早已是厭倦不已。終于有一天,鄧肯鼓起了勇氣向毛姆提出了放棄自給自足的模式,重新與外界建立合作關系,在競争之中提升雞舍的活力。在已有的高投入比例的基礎之上,增大雞蛋的産量,必然可以使雞舍成為鎮上最成功的養雞場。現在對于雞舍問題的解決已經是迫在眉睫了,如果仍然固執的堅持原本的思路,而不考慮具體情況的話,最終便隻有覆滅的結局。

在聽完鄧肯的意見後,毛姆決定由母雞來決定選擇誰的觀點。鄧肯也隻好同意,畢竟這是關于雞舍的問題,當然應該由母雞們來決定,但是隻知道吃食和下蛋的母雞又能了解到什麼呢?

之後的幾天内,毛姆和鄧肯分别按照自己的方式管理了雞舍。由于鄧肯的方式需要将一部分收入被外面的商人賺取,是以投入在雞舍之上的收入比例則減少了許多,這使得母雞們在鄧肯進入到雞舍時便紛紛“咕咕咕”“咯咯咯”地吵鬧着。是以,鄧肯便隻好離開了雞舍,不再參與雞舍的經營。

然而,毛姆的勝利并沒有持續太久,母雞們的認可隻是對雞舍問題脆弱的掩蓋。不久後,由于生産不出所需的物資,雞舍已是殘破不堪,飼料的供應也開始限量甚至中斷了。

陷入絕望的母雞們開始了瘋狂的舉動,它們飛出雞籠在院子内肆無忌憚地掠奪着一切可以使自己生存的東西。而那些對于母雞沒有實用價值的東西則被肆意的破壞,任由母雞們發洩着自己的憤怒。至于毛姆,他也沒有辦法控制住現在的局面,而且看着這些自己傾盡所有愛護的母雞們竟然變成了這般的模樣,在無盡的失望和内疚中,毛姆離開了自己苦心經營的雞舍,再也沒有回來。

在聽說了雞舍發生的事情後,鄧肯決定傳回雞舍,用自己的主張将雞舍重新經營起來,而且一定會比之前發展得更好。

在鄧肯回到雞舍後,瘋狂的母雞們也早已是精疲力盡了。此時鄧肯的歸來,母雞們仿佛是看到了救世主一般,此前對鄧肯堅決的反對情緒也早已是抛到腦後,九霄雲外了。是以,鄧肯接下來大刀闊斧的改革并沒有遭到任何的反對,而在度過了開始的過渡期後,母雞們也看到了雞舍的進展,紛紛又充滿了希望。

因為之前雞舍本身已經具備比較全面的生産基礎,是以雞舍在融入全鎮的養雞市場時并沒有遭到太大的阻力。至于那些原本孤立雞舍的商人們看在利益的面子上便也放下了恩怨,重新和雞舍建立起了合作關系。

在之後鄧肯細緻的管理之下,雞舍的面貌漸漸地煥然一新了,雞蛋的産量和母雞的數量也逐漸地增長了許多。雞舍收入的增加不僅使得母雞們的生活品質直線上升,也使得之前荒廢許久的飼料制作等其他業務也得以恢複。不僅母雞們可以在多種的飼料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品類,而且雞舍生産的飼料等産品也由商人們經銷到了全鎮各地。至此,雞舍進入了長期的良性發展之中。

随着雞舍不斷地擴大和雞蛋等産品生産量的提高,鄧肯決定将雞舍交給年輕人來經營,自己已經漸漸地跟不上雞舍的發展需要了。于是,在衆多的競聘者之中,鄧肯選擇了毛姆家的一位晚輩代替自己負責雞舍未來的發展。因為鄧肯始終是認可毛姆的付出的,隻是不願眼睜睜地看着雞舍數年的發展在毛姆的固執之中功虧一篑。

第二天,在送别了鄧肯之後。席勒便正式地開始了屬于自己的雞舍時代。

此前,雞舍不斷擴張的規模已經達到了一個人管理能力的極限。是以,接下來的發展必須要轉變思路,在現有的規模不變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增加經營收入。

節省開支必然是不可以選擇的方式,之前毛姆的教訓已經充分的證明了這一點。那麼,就隻能從提高生産效率和提高利潤率兩方面入手了。

席勒首先将整個傳統的雞舍換成了更為先進的高科技雞舍。新的雞舍無論是在溫度控制和濕度控制還是居住舒适度和外觀上都是按照母雞生蛋的需求所針對性設計的。同時,席勒還從鎮上聘請來了最有名的獸醫在養雞場内成立了母雞診所,以最少的時間解決母雞的生理問題。

更為重要的是,席勒還為母雞們配備了專業的下蛋老師,保證每一個母雞都可以學習到最先進的下蛋技術,而且還定期地給母雞們宣傳關于下蛋價值的資訊,并且标榜母雞們中下蛋能力最為突出的母雞,為其餘的母雞們樹立應當追趕的榜樣。

以上便是席勒采取的一些關于提高生産效率的手段,也的确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是在雞蛋和其他産品的銷售過程中總是還有很多的經銷商層層分掉了一些利潤。于是席勒開始借助新興的網際網路技術直接與全鎮的客戶們取得了聯系,直接由自己或者從事運輸工作的人将産品直接送到客戶的手中。

因為沒有了中間商,雞蛋等産品的售價比之前降低了不少,而席勒所獲得的利潤比之前卻是增加了數倍。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唯一負面的影響隻是來自中間商的咒罵。

至此,席勒的雞舍已經由當初的入不敷出發展成為了整個鷗牙鎮影響力最大的幾家養雞場之一。而席勒似乎并沒有絲毫感到滿足的意思,他還要繼續為雞舍做更多的事情,永不停下自己的腳步,一直走下去。而目前的下一步,他準備将雞舍南邊的地方買下,他對那片土地還有着其他的想法。

“我的雞舍要成為全世界最好的雞舍,我的母雞一天就要下10個雞蛋!”——席勒胸有成竹地說道。

養雞場的硝煙

聲明: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