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211189金霞 新網師 2022-01-29

溫馨提示:新網師2022年春季招生開始→尋找尺碼相同的人 | 新教育網絡教師學習中心2022年春季招生簡章,截止時間2月10日。
淺相守,薄相知,淡相忘,隻問淺笑安然,不問花開幾許。撫一曲花事凝煙,撚一彎今生淺笑,我們唯一能做的,是站在歲月之端放牧心靈。
——題記
寫在前面——
現在是2022年1月26日晚11:40,我終于忙完了手頭的其他事情,開始撰寫新網師一日叙事。想起來真得感謝新網師,正是她的“讓每一位教師被發現”的做法,給了我一個“發現自己”的機會。
自從加入新教育,我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充滿挑戰,每一天都充滿不期而遇的小确幸。因為走進新網師,我知道了“承擔即成長”,認領義工是一件無比幸運的事;我知道了,在教室裡跟孩子共同編織的生活才是“活出來”的生活,才是值得期待的幸福和完整;我尋找到了我的“鏡像”,這個“鏡像”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很多具體的人,他們的某一點是我希望達到的,是以,我努力着像“他們”那樣去面對生活和工作。
放假已經幾天了,每天依然保持着上班時的狀态,用讀書和練字填滿每一天的生活。從昨天開始調整作息,希望每天早上還是5:30起床,但昨天實施得并不好,因為鬧鈴響過後,沒有立即起床,後來又睡了個回籠覺,直落得自己一頓埋怨。
是以,今天借着新網師的力量,再逼自己一次,以至無數次……
#01
黎明:用美好喚醒
淩晨5:30,忠實的手機鬧鐘開始唱歌。眯縫着雙眼,摸索着抓住那個此刻聽來覺得非常不美妙的聲音,強睜雙眼,關掉鬧鐘。為了逼自己一把,我把鬧鐘設定成間隔10分鐘的3次重複鬧鈴,如果不關掉,等會還是會響起來,與其被它不斷吵鬧,還不如聽點好聽的東西,每天用學習喚醒生命總比被鬧鐘喚醒要美妙得多。
找到手機首頁的CCtalk小程式,打開老魏的咖啡館,再聽聽關于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的錄音,把自己還搞不太清的幾個問題搞搞清楚。我發現自己是比較适合“聽”學的,有很多書都是“聽”來的。是以,我比較喜歡聽書。平時也會用碎片時間“聽”書學習,這已經成為我碎片時間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
CCtalk有個好處,聽完一課後自動往後播放,省得一課一課點,這樣聽着也過瘾。
今天再聽《給教師的建議》共讀第二講。魏老師講到國小低年級要培養孩子讀書、識字、寫字的能力,讓孩子在海量閱讀前達到自動化閱讀的水準,對孩子以後的國文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達到自動化閱讀的标準是2小時可以閱讀10萬字的童書。
這一點觸動了我。經過一年多的訓練,我現在教的二年級班中的孩子讀書的速度非常快,常常讓我自歎弗如。孩子們喜歡在我面前“炫耀”又讀完了什麼書。他們的“高調”讓我開始懷疑人生:我有沒有達到閱讀自動化水準呢?因為小時候我們沒有書讀,很多時候就是靠聽廣播“讀”書的。我想,這可能就是我現在“聽力”較好的原因所在了。
聽着魏老師梳理文本内容,回答學員的問題,被他接地氣的共讀方式感染,心中不禁“蠢蠢欲動”:今天我也來測試一下自己的自動化閱讀水準。
聽完了1個多小時的課,可以起床了。擔心還像昨天睡回籠覺,搞得自己哈欠連天,萎靡不振。我索性一骨碌爬起來,把可能賴床的任何想法“扼殺”在搖籃裡。
#02
晨練:在筆墨書香中沉潛
起床後,沒有耽擱,稍微攏一攏頭發,一頭紮進書房,開啟每日的晨練:寫毛筆字。許是從師範起,就喜歡上了寫毛筆字這種練字的方式。每次遇到壓力,比較焦慮時,用練毛筆字的方式讓自己沉靜下來,如此,心情也會變得好起來。後來,學習催眠課程時,發現這種練字調節情緒的方式也是符合心理學的原理的。為自己的“創造”好好地高興了很久,并把這種做法堅持了下來。
放假前,跟孩子們約定,每天大家看我推薦的《跟着書本去旅行》後,完成一首詩的寫繪,把字寫好,配畫合适。為了鼓勵大家每天堅持練字,我口頭答應他們,每天練習毛筆字一頁。從21日開始,我每天練寫一幅毛筆字,孩子們每天一幅鉛筆字。
我首先描紅“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千古名句,接着再臨寫一幅。應一位佛教朋友之約,利用寒假時間描經書,為家人祈福。放假前就開始描的《普門品》經卷已經快到一半了,今天再添了兩行。此刻,想起早上發給兒子的一段話:做該做的事,走該走的路,不退縮,不動搖。無論多難,也告訴自己,哪怕每天進步一點點,也比原地不動強。
8:00的鬧鈴聲響起,我趕緊去洗漱、吃早餐。趁這個時間去找一本10萬字的童書。找了半天,發現陳美麗老師的《走出大漠的女孩》9.3千字。今天,我就來考察一下自己,是不是能達到自動化閱讀的水準?
#03
考察:用閱讀豐富生命
鬧鐘調好,喝完水,把手機扔得遠遠的,坐下來開始讀書。
很快,我就被陳美麗老師的叙述給吸引:
鄂爾多斯的最高山丘——罕台的環境實在是糟糕,每天限制供水,連最基本的生活條件都無法保證,條件惡劣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以幹國祥老師為首的“全人之美課程”的開發者們滿腔熱情地投入到這裡,為新教育實驗“開疆拓土”默默耕耘。
在來報名的二年級學生中,遇到了不識字,不會做算術的曼曼。陳老師将她帶到安在學校的家裡,為她買來衣服,教她洗澡,搞好個人衛生。不認字,記不得,陳老師帶回家教,不厭其煩地教;兩位數加減法,一道一道算,錯了再來;不會讀書,一遍一遍讀,老師示範讀……就這樣,陳老師用心用情記錄下與曼曼共同生活的國小5年時光。這5年時間,陳老師用愛創造了曼曼的幸福生活,用愛創造了曼曼成長的奇迹,更用愛編織出生命的美好。
在這5年裡,“幹國祥老師們”參與到這些特殊兒童的教育中,給這些孩子帶來了福祉,進而改變了他們一生的命運。
我想到自己多年來,全年無休,指導身邊的家庭,進行家校共育,努力改變班級的教育生态,締造完美教室,建立班級電視台,與孩子共同編織教育生活,就是跟像陳美麗老師那樣的新教育人在同頻共振。為自己在陳老師的書裡找到了共鳴感到高興。
不知不覺,兩個小時沒到,書就讀完了,看來,我達到了自動化閱讀的水準。合上書,我不禁為自己是一名新教育人感到自豪,同時更明白自己肩頭的重量,知道在推廣新教育實驗的路上,任重而道遠。
在我們這所學校,新教育的很多做法還沒能得到認可,如何在新的一年裡,推廣新教育實驗,拉動更多的老師參與新教育,将是我的首要任務。我當如一片雲,去推動一片片雲,才不負此生。而隻有在這樣的推動中,我的生命才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04
活動:用生命創造美好
跟鎮婦聯聯合舉辦的“虎虎生威迎新年”螢火蟲親子共讀活動安排在今天下午舉行,約好上午再試一次投影。等我到校裝好東西準備出發時,對接的人卻說下午1:00直接去。趁這個時間,去超市買了點水果,讓孩子們開開心心地邊吃邊參加共讀活動多有意思啊。
從進超市開始,想到《蘭心書院》的共讀課還沒聽,打開手機聽《人生三術》第三講,這一講主要講了如何通過剛柔并濟、恩威并舉的方式,來掌握禮讓與争取、管理與擁護的藝術:第一,不給别人強加意志,不讓自己勉為其難;第二,說服靠"理",籠絡用"情";第三,用激勵造就動力,用獎勵滿足需求。剛柔并濟,這才是全面的操控方法,也是成功的馭人之術。恩威并舉,卻是管理與擁護的藝術。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此刻,這個碎片時間的“聽”字,就是對生命的美好擁抱。
下午1:30,雖然淫雨霏霏,但孩子們還是如約而來,超過了我預期的人數。小小的活動室裡,濟濟一堂坐滿了人。我們一起共讀繪本《春節》,聽孩子們介紹春節習俗,跟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沈海雲老師寫福字,跟螢火蟲義工何老師做“虎娃小燈籠”,跟葫蘆絲隊的奶奶們唱起《過新年》《新年好》,品嘗社群飯店送來的湯圓,孩子們和我們一起創造美好,感受美好。生活不就應該是這樣的嗎?
就像陳美麗老師說的那樣:
這所有的一切,都在向孩子們傳遞着教育或者生命的真谛:生命,就是應該這樣用來創造美好的!
作者供圖
寫在後面:
活動結束,義工們幫忙整理活動室,回到家已經是17:30了,雨依然無休無止地下着,但絲毫沒有澆弱我們這群義工的熱情。負責拍照的張老師将照片選擇好發送過來,我趕緊做好活動總結,撰寫、編輯公衆号并第一時間釋出報道,鎮婦聯的孫主任馬上将我的報道轉發到南通婦聯公衆号,沒多久,南通婦聯公衆号就以圖文形式報道了我們的活動。這樣的速度,絕對是“新網師速度”。
忙完了這些,我再來完成晚間的閱讀,最近參加的寒假教師共讀,正在閱讀《于永正:我這樣教國文》,今天讀完《教學相長》《和教育名人的一席談》這兩篇,就讀完了第一輯《國文教育,應該為學生留下什麼》,完成了讀書打卡;選修的《現代極簡教育技術》課程,必須做好預習工作,讀了《子產品一 學習準備:極簡教育技術初體驗》,到釘釘群打卡。順便浏覽新網師公衆号上的文章,郝曉東老師的“早安,新網師”,順便完成學習強國上的習題,把每天的分數賺足……再看時間,已到23:40,趕緊整理思緒,撰寫我認領的新網師一日叙事。
幹國祥老師說:學校,應該是一個充滿神奇的地方。這一天的經曆告訴我:生命,更是充滿神奇的存在!在新網師的裹挾下,我真正體會到了“被動的能動性”的奇妙,更感受到:生命,就是應該這樣用來創造美好的!
作者:金霞,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平潮國小國文教師,中國小進階教師。
編輯:李力
稽核: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