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我并不想寫這篇文章,也不想提這個名字。但是,看到一些文章,如鲠在喉,覺得必須要寫一寫。我向來不追熱點,因為越是熱點,就越容易迷失真相,一不小心就成了别人的“工具”。
有關劉某州的事,我都隻是看看,心裡感到惋惜。但有些文章,讀了之後,讓人覺得問題似乎越來越複雜化了,甚至有“國際化”的傾向。他們似乎要把這件事,往“深層”裡面引。而留言中的衆多“好評”,讓我覺得确實有寫一寫的必要。

一諾(圖檔來源于網絡)
一諾的“奴隸社會”,對于這樣的“熱點”,當然是不會錯過發聲的。1月25日,一諾以《看看劉某州,就知道這個社會是如何對待孩子的》為題,發表了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裡,當然是對我們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細緻的列舉,說明我們“底層的人”是如何被忽視的。
在文章中,“米國”理所當然地出現了。“以米國為例, 每個州政府,都有專門的兒童服務福利部門,有兒童拐賣反應部、兒童虐待舉報熱線、防兒童虐待辦公室、收養辦公室、代養服務部門等等。”
然後,就是說米國如何細緻地保護每一個孩子的權利。“都是政府負擔費用的”,這句話在文章裡,至少出現了3次。這樣一比,我們好像在地獄裡,而米國就像是天堂。而劉某州的離去,完全是我們“有關部門”不作為的結果。
在“一枚園地8”(都已經到8了啊?)裡,1月26日,釋出了文章《于無聲:人間苦難千萬種,最悲卻是劉某州》。這篇文章先還是“分析”了各種原因,然後,通過即将開幕的冬奧會,列舉了一些“特殊”運動員,同樣引出了米國。
文章說,早在100年前,他們就在收留我們的孩子了。“根據米國駐中國大使館的資料,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米國家庭開始大量收養中國棄嬰,至今已收養超過10萬名。其中很多都是女嬰和殘嬰。”最後,文章以“救救孩子”的呼聲結束。
這兩篇文章“不約而同”的方式,好像出自一人之手。我們是“苦難的人間”,而米國是“美麗的天堂”,這是這兩篇文章給我的印象。如果是在三年前讀到這樣的文章,我會有所相信。但現在,這樣的文章,隻能讓我“呵呵”一笑。
之是以看到這兩篇文章,其實是我有意搜尋的。之是以搜尋他們,是因為知道他們會有“獨特的觀點”。之是以知道他們會有“獨特的觀點”,是因為“公益人”陳行甲和方方的緣故。一諾是“公益人”陳行甲的朋友,一枚園地因為老是釋出方方的“聲音“而被她“特别感謝”。
陳行甲一諾(圖檔來源于網絡)
果然,他們的文章裡,充滿了“對底層人的悲憫”,充滿了對我們的不滿。而米國,就像一面鏡子,更是照出了我們的缺陷和不足。我就是有一點好奇,他們既然認為米國如此之好,為何還要呆在我們這裡不走呢?幹脆到那邊去不就得了?這裡他們咋還待得下去啊?
難道他們想與我們“共苦”?想“幫我們”一把?想“啟蒙開化”我們嗎?他們确實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态,“冷眼”看着我們。可對于他們的套路,估計相信的人會越來越少,事實就擺在那裡,每天的資料說得明明白白呢。當然,他們仍會“不遺餘力”,隻要有機會就會跳出來,我們權且就當個笑話看吧。
而對于被“公益人”陳行甲稱為“良心媒體”的某些媒體,兩篇文章都沒有明确提及,這确實“有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