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教不可缺

#這才是家庭教育#

我是一個遠嫁的女兒。在我小的時候,總感覺父親對我們(還有個妹妹)嚴厲的過了頭。記憶中從沒有過可以在父母跟前任性撒嬌的時候。放學後或寒暑假的時間段,除了完成作業外,做家務是必須的任務,而且還得做到位。例如掃地,就得把每個角落都掃到。每次剛拿起掃把,父親就會不厭其煩的解說一遍,該怎麼樣打掃才算合格,以至于聽得多了,心中直抱怨他太啰嗦。其他諸如洗衣做飯,要達到什麼标準,他也總會在我們邊幹活的時候邊解說,若是我們稍嫌厭煩,他馬上會有更多的一堆大道理等着給你上課。而且父親脾氣很不好,也許是沒盼到我媽生個兒子,是以常對我和妹妹不滿,媽媽也隻能在他太過分時稍加制止,管不了太多。童年的記憶中,若是從外面回到家裡,進門之前都要悄悄的先觀察一番,媽媽在不在家,若是不在,就要先去找到媽媽在哪裡,然後和媽媽一起回家。

因為這樣的成長經曆,是以在初入社會,遇見現在的丈夫時,隻覺得能離家(離父親)遠點很好。草率的私定了終身,父母也奈何不了,隻得認同。

剛開始的新生活就像刑滿釋放的感覺,自由自在。因為在婆家,即便兩人睡到日上三竿,也不會遭到責罵。這讓我感到很是幸福。但是随着相處的日子久了,當我開始考慮該為家庭未來作規劃時,卻發現丈夫依然像沒斷奶的孩子。他既不會幫着做家務,也不會主動去承擔照顧父母及孩子的責任。于是我的抱怨也随之而來了。可是,我卻隻能孤獨的面對這些壓力,沒有同盟。因為婆母是一位很能幹的農村婦女,大高個,從前家裡地裡的活幾乎都是她一個人幹。而她自己因為少年喪母,是以把自己的孩子幾乎當寵物一樣的養大,從來不教他們幹活,甚至于有時孩子們想主動幫忙,都會被她拒絕。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孩子的大姑,到如今都不會做飯,但這并不妨礙她是我婆母眼中最好的女兒。

或許這也沒什麼可讨論的,人嘛,有不可取處也必然有可取之處,怎麼與人相處愉快其實還得取決于自己的智慧與心量了。但是,從幾十年的婚姻生活中,我漸漸感受到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性格養成起決定性作用。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是以一個人的命運如何,看從小的生活環境基本可以觀到一些,這就是老祖先所說,一歲看大,三歲觀老,确實是有道理的。

無論在什麼年代,都有稀裡糊塗的人,雖然做了一輩子父母,卻是養而無教,其後輩自然也難有成才之望,代代平庸。也隻有祖上積德,娶得一門賢妻,知書達理,方能轉後世之運。而那些所謂大家族,無不對教育後代子孫相當重視,這便是所謂家規與家風的傳承。

現在的社會競争壓力大,人們把心思全都用在了外面,建人脈,挖管道,抄近路,為名為利終日忙,以為打下一片江山便可高枕無憂。其實,人生真正的危機并不在外,而是内心永遠無法獲得片刻安甯,早已忘了該怎樣去生活才是最好的選擇。看菜吃飯,量入而出,平凡筒樸的人生并不需要霓虹燈的燦爛,有陽光已足夠。這才是最紮根的好家教!

感恩各位朋友觀閱,在這裡我們一起吸收正能量,愉悅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