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三邀”:王小波。當年還在“讀書報”做編輯的李靜,第一次讀到王小波的作品時,就覺得這個人特别有趣,在那篇《中國知識分子

作者:午夜讀經典

“十三邀”: 王小波。當年還在“讀書報”做編輯的李靜,第一次讀到王小波的作品時,就覺得這個人特别有趣,在那篇《中國知識分子與中古遺風》中,王小波寫到,知識分子在當權者眼裡,還是一種需要被教訓的物種,甚至有人說過,知識分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後來,李靜去了北京文學,從此也成了王小波作品的編輯。在李靜看來,雖然王朔也幽默,但是他沒有更多的營養,他也是讓你虛無的一個人,而作為一個作家,除了尋求好的文學以外,還需要一種超越文學層面的内心的力量,那是精神價值層面,這一點,王朔給不了,但王小波可以,他的幽默是一種對虛無力量的戰勝,他是高于虛無的。李靜甚至認為,王小波的藝術性和他的啟示性,他的思想的能量,可以和魯迅相提并論。

魯迅有一種塑造原型的能力,我們到現在還能指認有些人是阿Q,有些人是九斤老太,這些人物,有一種極強的概括力,這種概括力是穿透古今的,是對一些靈魂類型的勾勒,這種靈魂一直存在。這種穿透力是一個思想型的文學家才有的,王小波也是這樣。

“十三邀”:王小波。當年還在“讀書報”做編輯的李靜,第一次讀到王小波的作品時,就覺得這個人特别有趣,在那篇《中國知識分子
“十三邀”:王小波。當年還在“讀書報”做編輯的李靜,第一次讀到王小波的作品時,就覺得這個人特别有趣,在那篇《中國知識分子
“十三邀”:王小波。當年還在“讀書報”做編輯的李靜,第一次讀到王小波的作品時,就覺得這個人特别有趣,在那篇《中國知識分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