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球迷都看完昨晚國足的一場比賽之後都深陷絕望,因為國足0-2輸給了日本隊,而這場失利标志着國足基本無緣2022年的卡達世界杯。當然了其實輸球是在很多球迷預料之中的,但是很多人失望的并不是2球落敗的結果,而是過程讓人觸目驚心。國足整場比賽幾乎都是被壓縮在自己的半場,球連過半場都很罕見,可以說全場比賽呈現出來的場景就是,我們的防守守不住,同時進攻完全踢不出來,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完敗。

而縱觀這場失利的過程,可以說這個場面并不如雙方首回合,雖然同樣是被壓着打,但意義是不一樣的。第一回合的時候,國足選擇5後衛擺大巴,雖然輸球,但至少在防守上能夠穩得住,日本隊無法從正面進入禁區,而邊路也隻有伊東純也那一次想要的機會。而這次4後衛,防守少人顯得薄弱,同時也并沒有吸取第一場的教訓,沒有對伊東純也進行限制,最後導緻了防線門戶大開,頻頻被打身後,最終兩球落敗。
可以說李霄鵬并沒有吸取李鐵首回合失利的教訓,而且甚至還加重重複了之前的錯誤。從李霄鵬中場位置的安排就可以看得出,讓身體不夠強壯的王燊超打後腰,讓蒿俊闵打邊路,讓吳曦去踢前腰,讓武磊去踢邊前衛。目的其實很明顯,就是拼一下對中場的控制,然後發動反擊。這個錯誤其實就是對于自身和對手認識的不足。認為上技術球員就能實作控制,這個錯誤卡納瓦羅曾在2019年中國杯上犯過,當時他派上了蒿俊闵、張稀哲和吳曦的組合,結果被泰國隊全場遛猴,0-1落敗。同時李鐵也犯過這樣的錯誤,首場對陣澳洲,用吳曦和張稀哲,試圖通過中場組織進攻,結果是0-3慘敗。也就是說凡是對于國足中場有信心的教練,都得到了教訓。
是以說李霄鵬對這場比賽的安排其實就是重蹈覆轍。國足目前唯一的路就是穩住防守打反擊,這也是為什麼國足能夠1-1戰平阿曼和澳洲,徐新和吳曦的雙後腰能夠穩住防守,破壞對方的進攻的同時,還能打出反擊。也就是說隻有防守穩了,才能追求控制,沒有防守做基礎所謂的控制那就是自我削弱。
那怎麼樣能夠快速提升自己的防守強度,讓對方無法自由地組織和傳球呢?很簡單那就是踢得更加強硬一些,要敢于上身體,敢于對抗。尤其是對付日本隊,我們就一定要利用自己的身體優勢。以前日本球迷和媒體總說,中國足球是功夫足球,說我們踢球很粗野。對手這樣說其實就是表明了他們的身體對抗并不如我們,這是我們唯一能夠讓他們害怕的武器。當然了說踢得更兇狠并不等于就要故意傷害對手,而是你要踢得更強硬,更有氣勢,讓對手害怕,不能夠從容地傳接球。
然而這場比賽我們卻把自己最鋒利,最能讓對手害怕的武器收起來了,我們的球員都變成了小綿羊。基本上都是躲着對手踢,不敢上身體,即便是對手比我們瘦弱單薄很多。甚至我們在進攻的時候,總被對手上身體破壞傳球的節奏,自己的優勢反而成了對手的優勢。當然了也有的球迷會說,人家節奏快,我們想上身體也夠不着對手。其實這是不對的,我們在拿球的時候明顯對方對我們用身體,他們是在靠近我們,在貼身,怎麼就叫碰不到對手呢?對手其實都送上門了,我們就是不用身體。如果我們的每個球員都在接球前,利用身體把位置和空間拿下,怎麼會傳不出球呢?
是以這也是日本隊覺得國足好踢的原因,因為一個沒有牙齒的老虎連小花貓都不如,因為你連惡心對手都做不到。不過其實在這場比賽中,我們隻有一個人知道怎麼踢日本隊的,他就是替補上場的韋世豪。當隊友都已經坦然接受對手的壓迫和羞辱的時候,他始終覺得自己能夠赢,能夠進球。就像他那腳超遠距離的任意球直接射門,以及面對對方利物浦球星南野拓實的時候,他那股不服輸的勁兒,這是其他球隊缺少的。
而韋世豪為什麼會知道這麼踢,一個是他就是這樣的風格,另外就是韋世豪曾代表國青2次擊敗日本隊。第一次是在2014年的U19亞青賽,國足小組賽首場面對日本隊,韋世豪在那場比賽中梅開二度,幫助國青2-1戰勝對手。第二次是U23亞洲杯預選賽,韋世豪代表國青一傳一射,再度幫助國青2-1戰勝對手。而這兩場比賽國青都不占據場上優勢,控球權都是對手的,但是我們的球員拼搶夠兇狠,也夠自信,硬是讓對手的狂轟濫炸變得無效,還讓對方嘗到被反擊打敗的苦果。
但是國足隻有一個韋世豪顯然無法改變比賽的結局。而這場失利,除了雙方之間的差距之外,主要原因還是我們的球員主動變成了小花貓,主動收起了自己的最強武器,主動變成了對手想要的樣子,而且日本隊也絕對不會同情一個主動求敗的弱者。而這場比賽最後唯一的價值就是給李霄鵬指導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然而這樣的經驗卡納瓦羅得到了,李鐵得到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還會有人得到。而得到了之後呢?他們大部分沒有機會讓經驗轉換成價值,這就是中國足球一直無法發展起來的重要原因。不斷重複地内耗讓我們更加弱小。你怎麼認為呢?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一起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