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貂蟬這個名字好聽嗎?高潔的玉器、男子的冠帽與貌美的工具人

作者:阿燈啊
貂蟬這個名字好聽嗎?高潔的玉器、男子的冠帽與貌美的工具人

最近寫作小組沒什麼動靜,都在拼命工作,盡量讓自己能在春節休息幾天,我也就沒什麼選題好撈。

不過好在阿燈加的群多啊,總會有讓我感興趣的話題。

前段時間我進了 一進制檢史 閣主 碧血黃沙 的群,每天跟在大家身後默默的漲姿勢。

頭兩天有一位大佬提到古人的名字,覺得很多名字一聽就有畫面感,比如貂蟬,一聽就是大美女。

我隐約記得某次聽人講過,貂蟬是丫鬟的意思,那這個不美啊。

然而阿燈的記憶,一向是不可信的...

于是我趕忙去查資料,錯過了後面對王鋼蛋這個名字的讨論。

遺憾。

貂蟬這個名字好聽嗎?高潔的玉器、男子的冠帽與貌美的工具人

誰是貂蟬

現在我們都知道貂蟬大機率是個虛構出來的人物,她的原型可能有很多,但不會是一個。

追根溯源的話,史書上的原型,似乎也隻有董卓侍女這一個形象。

而且對這一人物的描寫,連寥寥幾筆這個詞都用不上。

簡單的說,就是董卓家,一個愛和呂布鼓掌的小侍女。

雖然沒提過王司徒的連環計,不過這個小侍女确實也撬動了不安的呂布,為滅董事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卓自以遇人無禮,恐人謀己,行止常以布自衛。然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為卓顧謝,卓意亦解。由是陰怨卓。卓常使布守中閤,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三國志.魏書·呂布張邈臧洪傳》

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傅婢情通,益不自安。《後漢書.劉焉袁術呂布列傳》

而藝術形象上,元代話本《三國志平話》和雜劇《錦雲堂美女連環計》則貢獻了貂蟬的基本形象。簡單的說,就是呂布和貂蟬本來就是夫妻,隻不過因為某些原因,兩個人分開了。了解情況的熱心人王司徒聽說後,決定幫這對夫妻團聚,然後他就把貂蟬送給了董卓。

糟老頭子壞的很!

于是董卓和呂布成功反目成仇。

有意思的是,雜劇中貂蟬的思想覺悟很高,哪怕被送給董卓,也有是心甘情願,有着為國為民的抱負。而事成之後,皇帝也确實給予冷“封君”的賞賜。

好家夥,第一期女子封侯差點又添加素材!

漢帝封賜:“呂布訂賊建首功,封王出鎮幽燕地。其妻貂蟬亦國君,随夫之爵身榮貴。”

而到了小說《三國演義》時期,就基本固定成為,我們現在所熟知的藝術形象,也就是王允收養的侍女,好姿色,善歌舞,月下焚香,自願參與連環計等等。

貂蟬這個名字好聽嗎?高潔的玉器、男子的冠帽與貌美的工具人

貂蟬是什麼

你有沒有想過,貂蟬,可能真的是隻“蟬”。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一直以為貂蟬的chan,是女字旁的“婵”,後來仔細看,發現并不是。

蟬,也就是“知了”。它在羽化成蟲之前,會在土中蟄伏多年。是以在古人看來,蟬象征着“複活”和“永生”。而它趴在樹上,從不去水源喝水的行為,也演變成“品德高潔”的含義。

可能以前綠化确實好,是以它們吸樹汁,影響樹木生長這事兒,直接就忽略了。

既然有君子之德,那也要配飾在君子人身上。自古以來以玉配君子,那玉蟬也就順應而生。

從用途上,玉蟬大體可以分為三種,也就是佩蟬、冠蟬、唅蟬。

佩蟬:一般頂部有孔,佩戴在身上作為裝飾

冠蟬:一般兩側有孔,帽子上的裝飾品

唅蟬:一般沒孔,放在口中的随葬品

而冠蟬的另外一個名字,就是“貂蟬”。

别急,還沒完。

根據《漢官儀》和《晉書》記載,“貂蟬”是金竿貂尾和蟬紋金珰的合稱,作為侍中、常侍的冠飾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某些官位的代稱。

侍中冠武弁大冠,亦曰惠文冠。加金璫,附蟬為文,貂尾為飾,謂之貂蟬。《漢官儀》

侍中、常侍則加金珰,附蟬為飾,插以貂毛,黃金為竿,侍中插左,常侍插右。胡廣曰:“昔趙武靈王為胡服,以金貂飾首。秦滅趙,以其君冠賜侍臣。”應劭《漢官》雲:“說者以為金取剛強,百煉不耗。蟬居高飲清,口在掖下。貂内勁悍而外柔缛。”又以蟬取清高飲露而不食,貂則紫蔚柔潤而毛采不彰灼,金則貴其寶瑩,于義亦有所取。或以為北土多寒,胡人常以貂皮溫額,後世效此,遂以附冠。漢貂用赤黑色,王莽用黃貂,各附服色所尚也。《晉書》

貂蟬這個名字好聽嗎?高潔的玉器、男子的冠帽與貌美的工具人

這種搭配方式,很快流傳開來,成為達官貴人标榜高貴身份的一種風尚,也就有了《晉書》中,女尚書著貂蟬、佩玺,陪乘皇室的記錄。

有意思的是,“貂蟬”并不是漢朝廷的首創。漢禮承襲于秦,而秦滅六國,統一天下之後,曾經将大量的六國官方服飾納入新王朝的禮制當中,其中就包括的趙國武将的冠飾。這是趙武靈王搞“胡服騎射”改革時,借鑒來的胡帽,當時隻有貂尾和簡易的金珰,并沒有蟬紋。估計秦王朝在改良中,把玉蟬融入了金珰的設計,也就形成了後面的“貂蟬冠”。

春秋左氏傳有南冠而絷者,則楚冠也,秦滅楚,以其君服賜執法近臣禦史服之。高山冠,蓋齊王冠也,秦滅齊,以其君冠賜近臣谒者服之。趙武靈王效胡服,以金铛飾首,前插貂尾,為貴職。秦滅趙,以其君冠賜近臣《漢官解诂》

和流傳已久的,“貂蟬”是女官代稱的說法不同,自古以來,“貂蟬”都作為男子服飾出現的。雖然從東晉開始有女官開始穿戴,但也幾經周折,經常有官員反感,甚至有人認為女子穿戴貂蟬,是國家衰敗的征兆。北魏的高澄就是其中的急先鋒,通過他的上書,朝廷一度禁止女官穿戴貂蟬。

貂蟬這個名字好聽嗎?高潔的玉器、男子的冠帽與貌美的工具人

不過男子穿戴貂蟬的情況也愈加混亂,基本全看皇帝的心情賞賜,這種混亂經過隋唐的整治,直到北宋才有了明确的制度和等級劃分。

這時的貂蟬,又叫“籠巾”,比之前的貂蟬要漂亮許多,蟬飾從一個增加到四個。而到了明朝,劃分的則更為細緻,不過這顯然,也就不在本次話題的讨論範圍了。

貂蟬冠名籠巾,織藤漆之。形正方,如平巾幀。飾以銀,前有銀花,上綴玳瑁蟬,左右為三小蟬,銜玉鼻,左插貂尾。《宋史》

明朝的公、侯、伯、驸馬四等品級官員的梁冠,均有貂蟬用以裝飾。由于官階品級之差異,梁冠及其上的貂蟬有所差別。具體來說,公冠八梁,加籠巾貂蟬,前後玉蟬;侯七梁,籠巾貂蟬,前後金蟬;伯七梁,籠巾貂蟬,前後玳瑁蟬。驸馬與侯同。

景紅豔總結自《明史》

貂蟬這個名字好聽嗎?高潔的玉器、男子的冠帽與貌美的工具人

美不美?

當然美。

如果不是華美東西,怎麼會從先秦一直沿用到明朝?

可你說怪嗎?

也有點兒怪。她就好比現在寫小說的,實在不知道起什麼名字了,就去翻了翻名牌。

哎,既然姓範,就叫範思哲吧。

不過我們也能看到,“貂蟬”這一命名,與其說是形容她的姿色,不如說是她命運的寫照。

貂蟬冠雖然一度成為達官貴人的流行品,但它本質上還是武将的配飾。

在漢末三國那個年代,被塑造成連環計關鍵一環的貂蟬,其本質也不過是董卓、呂布等一系列武将彰顯勇武的飾品而已。在演義中,真正屬于貂蟬一人的高光時刻,不是舍身董卓,也不是鳳儀亭哭訴,而是後花園的月下焚香。

隻有這時,才是這位奇女子真正展現自己魄力的時刻。

貂蟬這個名字好聽嗎?高潔的玉器、男子的冠帽與貌美的工具人

而後,連環計成,再出現的貂蟬就完全失去了那種敢作敢為、敢愛敢恨的風采,與那些柔弱妾室沒有差別了。

如果再算上後面為了塑造“關聖人”偉岸形象的《關斬貂蟬》,這位當了一輩子武将配飾的女子,則徹徹底底淪為“活道具”。此時被儒家拱衛的“關聖人”,一如北魏的高澄,發出紅顔禍水、禍國殃民的感歎,把送來壓床的貂蟬,變成了關刀下的亡魂。

那這美,又何美之有呢?

參考資料:

1、劉詠濤李焦利,論三國文藝作品中貂蟬形象的演變,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4期

2、馬奇,簡論玉蟬的演變及“漢八刀”玉蟬的鑒定,文物鑒定與鑒賞2014年 第3期

3、景紅豔,論貂蟬冠的産生及其曆史演變,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 第4期

4、耿朔,流光溢彩說貂蟬,文物鑒定與鑒賞2010年 第2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