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走進野人山》中發現真善美

作者:頭條四川

——李後強

(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成都市社科聯主席)

周末閑暇,選讀閑書。史料、史書、随記和遊記,平時沒有時間顧及的雜書,許多都想浏覽。正在研讀《山海經》和《本草綱目》時,老朋友楊洪斌送來他的新作《走進野人山》,真是喜出望外,立即挑燈細品,結果一夜沒眠!

從《走進野人山》中發現真善美

這是一本奇書。書中充滿奇遇、奇事、奇人、奇物、奇景!一頁一驚,一圖一詫,情節和文字緊扣你逐漸加快的心跳,不斷撞擊你已經足夠緊張的大腦神經,睡意全消,必須失眠。我馬上想到,此書就是當代《山海經》!封面是古老的原始野木,斑駁的枯枝上長滿了盛開鮮花的石斛,漸漸遠去的茂密森林深不可測,朦胧之中但見白雲與翠鳥飛舞,雲南民族出版社從淡淡的氤氲中顯影露相!洪斌說,這是“神秘世界的一隅原始森林的發現”!“野人山的一段段曆史沉澱、一步步印記追述、一幕幕生靈萦繞,帶給我的是持久的震撼!”書中老虎的嚎叫、民族的槍戰、洪水的突發、毒蛇的纏咬、毒販的狡詐…各種實景,觸目驚心,聞所未聞。

這是一本大書。反映的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文華為此書作序,題目是《新時代需要探索精神》,對書評價極高。李院士說,《走進野人山》一書,語言樸實簡練,手法是遊記,但絕不是一本簡簡單單的遊記,實際上是一大學考認識、科普讀物,全書貫穿了綠色發展理念——一種思想的流淌、一種文化的感染、一種執着精神的反映!洪斌在《後記》中也坦誠吐露,關注生态是地球的最強音,對野人山的認識是一種曆史與現實的考量,以遊記方式著此科普書,是一種全新的挑戰,既要有曆史的回望,又要有時代的脈搏,更要有生命的映照。說得對,人,是大千世界中的一員,必須與其他生物和諧共生!

這是一本真書。全書真實記錄了32天的野人山探險科考,每一頁都是貨真價實,每一個字都是真情實感,沒有花言巧語,沒有無病呻吟。野人山位于北緯25°、東經96°的中緬邊境,與印度接壤,被當地人稱為“魔鬼居住的地方”,是全球稀少的生物淨土。那裡世代居住拿嘎族等原始部落,山巒重疊,林茂如海,沼澤綿延,毒蛇衆多,瘴氣彌漫,常有老虎、熊豹出沒。拿嘎族部落與世隔絕,偶然一現就被誤認為是“野人”,野人山由此得名。野人山的原住民,樸實真誠,待人友善,頭人雙木、巴布、拉雲雲,向導阿木、阿南、阿布、覺覺等,親近可愛,個性鮮活。科考隊員和同伴段國君、陳儒生、盈盈、約約、老楊、小石頭等,勇敢智慧,堅韌執着。原始密林深處的野生石斛、千年古樹茶、稀有萬花蜂蜜,世間罕見,《本草綱目》都沒有記載。死樹、旱谷、野象、老虎、洪水、神山、毒煙、毒蛇、蚊蟲,令人印象深刻,過目不忘。

這是一本美書。全書都用進階銅版紙精心印制,凸顯精緻、精美、大氣、莊重。僅有4萬多字,共8章,但大小彩照就有150多幅,幾乎每頁都是美麗彩照加漂亮文字,讓人在閱讀中感受神秘世界的原始真美,透過古老的生境看到地球的真相。在野生山,滿山遍野的石斛花讓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手機無信号,指南針失靈,隻能觀察古樹或者懸崖上的苔藓來辨識方位。書中布滿恐怖、驚吓、險情、危機、忐忑、坎坷、失望,但也有甜蜜、美味、溫馨、友情、思考、堅持、抗争、希冀,給人積極向上、勇毅前行的力量。我去過中緬邊界的幹邦亞,那裡非常美麗,讓人想起希爾頓的《消失的地平線》。著名航天員楊利偉也去過那裡,還親手栽下紀念樹。

從《走進野人山》中發現真善美

這是一本史書。此書記錄了中國遠征軍的史事,若幹流落異國他鄉的中國老兵的現狀以及中緬人民深厚的兄弟情誼。書中寫到,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從緬甸穿越野人山撤退,在向導帶領下,一部分軍人成功到達印度的普拉村,另外一部分軍人回到祖國,在野人山犧牲和失散的将士多達數萬人,那裡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傷痛。1942年5月中國遠征軍有200多人流散在緬甸坎迪縣。為了懷念和守護在野人山犧牲的戰友,他們一直不願離開這個牽挂之地,并在欽敦江建立了自己的小村子。這些抗戰老兵先後去世,後代已經分别向緬甸臘戎、曼德勒、仰光等地遷移,目前隻剩下30多戶還在堅守。看了這些不被人知的史料,我禁不住淚水滿面,默默向遠方緻敬!

從這本《走進野人山》中,我發現了真善美。作者楊洪斌是真人,也是奇人,是詩人,也是學人,寫出這樣的好書,并不意外。宇宙的真理,野人的善良,生命的美妙,在他的書中暢流蔓延,激起讀者心中千層波瀾。洪斌個子不高,短發黑臉,沒有什麼特殊嗜好,初看就像一個純粹的鄉下粗人,不拘小節、不善衣着,席桌上不喝酒不敬酒、不說話不問好,隻是埋頭吃飯喝湯,動作麻利靈活,往往别人還沒有正式開張他已離席而去。他唯一的愛好就是種質和科研。有一次我到他的石斛基地調研,他慌忙之中騎着一輛破舊的三輪車來接我,說是司機不在,這樣更快捷和環保。他是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緻力于野生石斛研究10多年,建立了全國最大的國家石斛森林公園幹邦亞,在全世界約1500種石斛中,他收集掌握的石斛種質資源共有1097種,占全球73%。幾年前,我把洪斌引到成都市青白江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石斛種源庫和國際石斛研發中心,得到廣泛關注。2021年9月他與神舟十二号載人飛船合作進行了“太空石斛”科研,在世界上影響很大。這樣的人,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随時都會給你帶來驚喜,他走進了野人山,還可能登上珠峰頂!但他說,他最好的作品都出現在明天。洪斌,看您還有啥招數?!我們期待着。

(2022年1月27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