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斯拉這條鲶魚在翻騰,魏曉麗們經得住他攪動的大浪嗎?

作者:火星資料研究所

特斯拉是誰?大家都知道哈!魏曉麗是誰?字面上是蔚來、小鵬、理想的發音集合,簡稱魏曉麗。其實魏曉麗代表了本土一衆土電動車企。

2019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舉行奠基儀式,開始破土動工;9月全面驗收通過;10月拿到生産資質,開始生産Model3;12月30日,國産Model3正式在上海工廠向員工車主傳遞。特斯拉超級工廠項目于2018年7月簽約,總投資達500億元人民币,其中,一期投資160億元。2021年投資12億擴建後,毛豆3和毛豆Y産能合計年60-70萬台。

一、特斯拉的引入,對上海的經濟的貢獻是越來越顯著

不得不說,上海引進特斯拉,目光長遠獨到。特斯拉的産業鍊和傳統汽車産業鍊一樣比較長,拉動經濟的能力可觀。特斯拉在上海的出現,培養了一大批相關企業。這為上海乃至全國相關企業的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特斯拉這條鲶魚在翻騰,魏曉麗們經得住他攪動的大浪嗎?

特斯拉産銷兩旺,對上海經濟增長頗有貢獻。從2021年上海重點行業産值完成情況看,汽車行業同比增長21.1%,列各行業之首。對上海GDP的拉動作用,達到4.0%,比排名第二的機械行業高出将近一倍。汽車行業這兩個資料都遙遙領先其它行業,可以說特斯拉是上海汽車行業的重要功臣,對上海經濟發展也有一定助力。

特斯拉這條鲶魚在翻騰,魏曉麗們經得住他攪動的大浪嗎?

二、面對極不公平的輿論重壓,特斯拉卻取得了喜人的業績

但特斯拉最大的作用,恐怕不是如何拉動上海經濟發展,而是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乃至中國汽車行業,帶來的鲶魚效應。特斯拉逼迫着一衆本土車企改變經營理念,提升創新能力,跟上發展步伐。不然跟在特斯拉屁股後面追趕,都會追錯跑道,失去方向,被淘汰出局。

2021年,因為上海車展河南車主維權事件,特斯拉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輿論壓力。

4 月 20 日下午,幾乎同一時間,《半月談》、《長安觀察》、《中央政法委長安劍》釋出評論文章,集體聲讨特斯拉。我不知道這是否代表了官方對這個事件的态度。

在上述三家媒體發表評論前的4 月 19 日事發當日,新華社就發表了題為《" 車頂維權 " 成熱點 , 是誰讓誰不 " 體面 "?》的評論。新華社評論稱,作為汽車行業的 " 明星 " 品牌,特斯拉對品質的自我要求、對使用者的承諾需要與市場期待相比對,這才能獲得更多消費者的信任和青睐。

接着《中央政法委長安劍》評論稱, " 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佼佼者,不能為車主提供安全可靠的産品,出了問題不能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爆出安全事故,一次次将車主置于險境,試問企業的責任和擔當何在!"

《半月談》在評論中稱,如果相關車企涉嫌 " 店大欺客 ",有關部門也要加強監管。要讓消費者維權更高效、便捷。

北京日報旗下的《長安觀察》評論指出,不體面的維權不是特斯拉 " 不妥協 " 的理由。" 一家世界級跨國公司對待消費者投訴顯然應該有更成熟、更服衆的做法,更重要的是解釋并解決品質問題,而不是直接從動機上否定使用者,完全撇清自己的責任。"

這是主流媒體第一次對車企、對企業、對外企集體抨擊、集體聲讨。

而在自媒體平台,有數不清的自媒體賬号,挾持“愛國”符号,猛蹭特斯拉熱點,故意抹黑特斯拉汽車品質。這才引發了1月26日特斯拉在法院起訴某平台的自媒體大V“小剛學長”,訴其侵犯名譽權一事。

即便遭受如此極不公平的輿論重壓,特斯拉也堅強地站着,堅韌地用好産品來為自己正名,并取得了喜人的業績。

1月27日,特斯拉公司(NASDAQ: TSLA)釋出了截至12月31日的2021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報。研讀着特斯拉新一年的耀眼财報,再瞧瞧本土電動車企魏曉麗們财務資料上的慘不忍睹,我這心裡的氣啊、恨啊,真的是無法控制也無處躲藏!

大家先來看看特斯拉2021财年四季度和全年的财務報表。

特斯拉這條鲶魚在翻騰,魏曉麗們經得住他攪動的大浪嗎?
特斯拉這條鲶魚在翻騰,魏曉麗們經得住他攪動的大浪嗎?

特斯拉财報顯示,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計算,特斯拉第四季度總營收為177.1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5%;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23.2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60%。2021年全年,特斯拉實作營業收入538.23億美元,同比增長71%;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55.1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65%。

四季度65%和全年71%的營收增長,特别是四季度760%和全年665%的歸屬于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的增長,實在是出乎意料、出乎想象!

特斯拉這條鲶魚在翻騰,魏曉麗們經得住他攪動的大浪嗎?

特斯拉财報最大的看點是:2021年年度傳遞93.6萬台,毛利達到29.3%,其中第四季度達到30.6%;股東淨利潤率達到10.3%,其中第四季度達到13.1%。特斯拉财報資料顯示,随着産能擴大,機關研發成本随着銷售規模的增大而快速降低,毛利率和淨利潤率均逐漸增加。

特拉斯發出的财報給我們發出了兩個信号:

一是原來造電動汽車,還是可以賺大錢的。這颠覆了國内電動車廠商給我們的“造電動車就得虧損”的固有印象,畢竟蔚來、小鵬、理想一直都在巨虧。這對傳統燃油車企,抛棄掉發動機,變成純電,絕對是引導與鼓舞。傳統汽車廠商們都抛棄發動機的時候,我們的碳中和目标就會更快實作。想不到一個特拉斯,除了造車,還能推動碳中和的功能。

二是特斯拉擁有足夠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來支援其電動汽車産品路線圖以及長期的産能擴張計劃和其他費用。特斯拉财報意味着在年傳遞300萬輛車的時候,自由現金流可以高達280億美元,年傳遞1000萬輛車的時候,自由現金流高達933億美元,要知道微軟的年自由現金流才560億美元,蘋果是920億美元……按照特斯拉的産能計劃,2022年傳遞140萬輛,2023年傳遞210萬輛,2024年将傳遞315萬輛。

三、魏曉麗們的财務資料在特斯拉财報面前,醜得一塌糊塗

男人最怕女人說自己不行。為什麼?因為這意味着女人拿你和她經曆過的其他男人作了比較,比較的結果是你不行!企業好不好,也是靠比較的。可這不比不知道,一筆吓一跳!

特斯拉這條鲶魚在翻騰,魏曉麗們經得住他攪動的大浪嗎?

2021年,特斯拉銷售新能源汽車93.6萬輛,居然比魏曉麗和比亞迪銷售之和87.3萬輛還多7.2%。号稱新能源汽車本土老大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售量僅為特斯拉的63%。魏曉麗的銷量都隻有特斯拉的十分之一左右。

特斯拉這條鲶魚在翻騰,魏曉麗們經得住他攪動的大浪嗎?

衆所周知,企業有盈利才能持續發展,一直燒錢的企業,發展前景肯定不明。從盈利角度看,特斯拉的毛利率和純利率,更是吊打本土所有的新能源車企。

從毛利率看,特斯拉工廠勞工的勞動報酬,無疑是最高的,但其毛利率依然達到了29.3%,魏曉麗分别為20.4%、13.2%、24.3%,比亞迪為13%(比亞迪毛利率和利潤率還包括傳統汽車以及其他業務),均明顯不敵特斯拉。

從歸屬股東的淨利潤率來看,特斯拉已經開始正常盈利,2021年淨利潤率高達10.3%,超過了A股9成以上上市公司的淨利潤率名額了。但魏曉麗全線巨虧,淨利率分别為-32%、-27.9%、-27.7%。比亞迪包括傳統汽車、新能源車、口罩防護服等所有業務的淨利率也隻有2.3%。如果單算新能源汽車,大機率也是和魏曉麗一樣虧得一塌糊塗。

特斯拉的财報告訴我們,特斯拉擁有足夠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來支援其電動汽車産品路線圖,以及長期的産能擴張計劃和其他費用。特斯拉财報意味着在年傳遞300萬輛車的時候,自由現金流可以高達280億美元,年傳遞1000萬輛車的時候,自由現金流高達933億美元,要知道微軟的年自由現金流才560億美元,蘋果是920億美元!

四、特斯拉這條鲶魚在翻騰,魏曉麗們别睡了快動起來!

特斯拉這條鲶魚在翻騰,魏曉麗們經得住他攪動的大浪嗎?

2021年大陸的車市,以2608.2萬輛和2627.5萬輛的産銷總量,拿下全球的第一名。并且以産銷分别為3.4%和3.8%的同比增長率,結束了自2018年以來産銷連續三年負增長的局面。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産銷兩旺,全年累計銷量達到333萬輛,同比增長181%,市場滲透率也從2020年的5.8%大幅增至14.8%。預估2022-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量将分别達到450、550、750萬輛,2025年可達到1000萬輛。

2021年,大陸新能源汽車銷售量中,特斯拉48萬輛,占14.4%。即我們每賣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其中就有144輛特斯拉。從2018年開始,特斯拉産能發力,在全球各地的市占率就快速提升了。

特斯拉這條鲶魚在翻騰,魏曉麗們經得住他攪動的大浪嗎?

按照特斯拉的盈利能力和每年50%的擴張速度(特斯拉自己的計劃),特斯拉新能源車,2022年将傳遞140萬輛,2023年傳遞210萬輛,2024年将傳遞315萬輛。特斯拉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市占率2022年将達到16%,2023年達到20%,2024年達到22%,2025年達到24%。

特斯拉産能即将爆發,即将攻城略地,競争品牌岌岌可危,魏曉麗們看到了嗎?

魏曉麗們,你們别利用國家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的産業政策當床,消費者樸素的愛國熱情做被了,能不能有點本土企業的脊梁,從溫暖的被窩裡站起來,少些營銷花樣,多點技術創造?或者幾家聯合起來,壯大實力與規模,分攤研發費用?你們要清醒地知道,面對有科技含量的、有競争力的好産品,不僅消費者無法拒絕,國家也無法拒絕啊!畢竟特斯拉在中國有工廠,也在我們這繳稅啊!

特斯拉這條鲶魚在翻騰,魏曉麗們經得住他攪動的大浪嗎?

【作者:國證大資料 徐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