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一個素人改造節目,該節目的初衷是幫助那些與社會脫節的人輕松融入社會。
有一期節目裡,接受改造的素人是一位獨立生活的博士生,當改造師進入她家的時候,看到裡面的裝修風格非常極簡,就說:這不像是一個女孩子的家。接着,看到博士生的房間裡空蕩蕩的,就斷定她“不懂生活”,最後看到博士生衣服單調又覺得對方“沒有女人味”。
為此,很多觀衆都覺得這檔節目充滿了對女性的刻闆印象,太下頭了。
而且,不僅觀衆覺得下頭,就連節目中的被改造者們,也對這些想當然的評價,表現出固執和抗拒的态度。
為什麼大家都會下意識地去抗拒偏見呢?
《刻闆印象》這本書給出了合了解釋,書中說:刻闆印象會使我們啟動自我保護意識,思想和精力資源被分散,無暇顧及真正該做的事,進而影響我們實力的發揮。

這本書的作者是克勞德·M·斯蒂爾。他曾任密歇根大學教授、斯坦福大學教授、哥倫比亞大學教務長。
他還是美國教育學會、國家科學學會、美國哲學學會、社會科學研究委員會成員。
被刻闆印象裹挾是件痛苦的事,但是我們經常深陷這種困境中,接受着各種負面标簽的襲擊,也會不自覺地給别人貼一些标簽。
我們沒法清除偏見,但科學可以拓寬我們的閱曆,削減偏見對我們的影響。
一、提升安全感
最近看綜藝節目《毛雪旺》,發現裡面的嘉賓毛不易以前居然是名男護士,頓時驚訝不已,因為之前看過一篇名叫《一個男護士的内心獨白》的文章,裡面的男護士根本沒有毛不易的自信和從容。
這篇文章的男主角在成為護士之前是個開朗、帥氣的男生,但從上大學起他的噩夢就開始了。
在大學裡,護理專業一個系隻有他一個男生,同學們都叫他“獨苗”。
工作後更因為科室裡沒有男更衣室,隻能多次在廁所中換工作服……
各種異樣的眼神,讓他變得内斂,自卑,甚至開始憎恨這份職業賦予給他的身份、憎恨他的母親在聯考時給他報了這個專業。
後來,他在手術室中結識了另外一位男護士,兩人交談後,他被調去了手術室。手術室是個封閉的空間,減少了他和外界的接觸,也減少了身份風險的發生,而且手術室的醫生更需要年輕力壯的助手。再加上有同伴的陪伴。在這個環境裡,他很快就适應了下來,能力也得到了認可。
不難看出,這名男護士的身份讓他對環境表現出警覺、緊張、焦慮的情緒。進而,對周圍環境失去安全感,沒辦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和學習上。環境改變後,他重新找到了安全感。
《刻闆印象》中說:想讓學習和工作得到改善,就必須建立起對周邊環境的信任感。作者給出了兩個方法。
1.給你的身份找一個合适的環境。
2.找到認同自己或者和自己有同樣處境的人。
美國心理咨詢師費爾曼認為:當你感覺有需求,表達出來并被滿足,你會對周圍環境産生信任。當這種良性循環持續進行,你就會感到安全。安全感就是這樣被建立起來的。
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有不同的身份,我們可能随時随地都在遭受身份風險的威脅。是以我們要學會如何給自己創造安全感,讓我們的能力盡情發揮。這樣才能讓我們在生活中做到遊刃有餘。
二、改變心态
樊登曾經講過一個故事:加菲爾德高中是美國的一所公立學校,是一個以墨西哥裔為主的高中。因為美國高中優劣差異比較大,很多家長不會為孩子選擇這所高中,老師們的教學激情也逐漸減弱。
後來,來了一位叫傑米·艾斯卡蘭特的老師,了解了學校的情況之後,他問自己:“我應該怎麼去教他們?他們怎樣能學好?”并總結出了一套教學方式來“對付”那些頑劣的學生。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他不僅教會了學生們微積分,他的學生的成績在全國數學考試中還遙遙領先。這位老師的事迹感動了無數人。後來被拍成電影《為人師表》。
傑米·艾斯卡蘭特到加菲爾德高中之後,并沒有被吓跑,他擁有成長性心态,他相信自己能改變這所學校和學生的未來。
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認為自己的能力、智力等是永遠不可改變的。這種心态很容易讓他們把自己的成功和失敗歸咎到“命運”上,是以他們習慣了逃避,也不願意付出努力去改變。
心理學家們稱之為固定性心态。
而與之相反的則是成長型心态。成長型心态會使你相信個人特質是可以改變的,你會重視學習和成長,善于抓住機遇,不逃避挑戰和不堪。傑米·艾斯卡蘭特就是這樣的,他不畏懼挑戰,他認為每一次挑戰對他來說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這正是他能脫穎而出的原因。
作者在文中說道:如果你遭到刻闆印象風險,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倒不如選擇成長性思維去面對,建構“學習導向”心态,學會與持不同觀點的人一起探讨敏感話題。這樣才能改善局面。
是以,我們要學着用成長性心态去面對困難。
實體學家吉爾伯特曾說:你失敗時的想法将決定你需要多長時間重整旗鼓,然後獲得勝利。
畢竟,世界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人生也不會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時,不要逃避,勇敢地去面對。
當你再回頭看自己的時候,會發現自己愈加成熟了。
三、保持自我肯定
最近有一份社會調查顯示:60%的女性每個星期都會有受傷害和自我否定的體驗。
女性是天生的敏感體質,再加上社會上對女性的各種負面标簽,使現代女性肩負的壓力越來越大,而存在感卻越來越弱。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承受各種負面刻闆印象的女性,如果沒有堅定的自我意識,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中。
随之而來的就是承受着刻闆印象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的影響。
我們需要避免陷入自我否定。保持自我肯定的狀态。
什麼是自我肯定呢?
《刻闆印象》中說:一個人自我“轉圜”的過程被稱為“自我肯定”。
也就是,我們經過與自己内心的一次次調解,達到認可、肯定和喜歡自己的狀态。
曾經看到過一個漫畫短片,講的是一隻貓頭鷹和他的影子的故事。他的影子一直在貶低他,他越陷越深,一直沉浸在自我貶低中無法自拔,他讨厭自己、痛恨自己。直到有一隻白色白頭鷹出現,引導他說出自己的痛苦,他才從痛苦中走出來。
他大聲對影子說:“我不想你一直貶低我,我需要你支援我。”貓頭鷹說出自己的心聲之後,影子開始示弱,貓頭鷹也逐漸地自信了起來。
還記得片尾的一句話:“承認脆弱就是展示力量。”
每個人都有這樣一個影子,當你犯錯、被人否定或者遭受刻闆印象時,他就會冒出來,幹擾你的情緒和生活。我們這個時候需要的就是找到一個信任的人把你從深淵裡拉出來。人無完人,我們都有缺點。雖然避免不了别人的評價,但我們内心要堅定,自己是有價值的。
當有人對你評頭論足,評價你的穿衣風格、發型、學曆、體重,甚至于你的家庭的時候。你要清晰地知道,自己正在遭遇身份風險,它讓你對自己的認知産生懷疑。
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每一次遭到這種挑戰的時候,堅定并肯定内心的自我。不被刻闆印象牽着鼻子走。
最後
本書作者克勞德 ·M·斯蒂爾說:刻闆印象風險,是一個國家的厚重曆史對人們日常生活的一種滲透。針對特定社會群體的刻闆印象是曆史留給世人的一份遺産,我們常用它來适配情景下的個體進行相應的判斷。
也就是說,社會在發展的過程中,就讓我們對某些群體保持了一些固有的看法,一旦有人偏離這種固有的看法,就有可能引來人們負面的評價。
人生在世,避免不了評價别人或被别人評價,但我們終究要決定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希望你能擁有自我,保持良好的心态,讓自己擁有充足的安全感,迎接未來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