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日之戰後中超如何引進來——論外援制度如何變革

27日的中日之戰意料之中的讓國足球迷的出線幻想徹底落空,從比賽過程更是看到了全方位的實力差距。現實是殘酷的,而中國足球的未來更是讓人憂心忡忡,對于接下來該如何追趕對手是所有關心國足的球迷主要讨論的熱點。對此本人認為中國足球未來發展無非還是得靠兩條路:一是“引進來”,二是“走出去”。“走出去”即是派球員留洋,這方面足協已經積極推進留洋政策,該政策是否成功還有待觀察,在此先不予評論。本文主要就“引進來”發表下觀點,也就是我們中超聯賽在外援政策上該如何改進,另外也對改進外援政策後u23政策的适用以及如何保護青訓球員的問題做簡單解答。純屬業餘球迷的個人觀點,希望能抛磚引玉對中國足球發展起到些幫助。

中日之戰後中超如何引進來——論外援制度如何變革

外援政策:開放其數量,壓縮其薪水

首先,關于外援政策如何調整的問題,個人認為最好的方案是“放開數量,大幅降薪”。談起中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高薪低能。本土球員且不說,中超外援的薪水一度曾處于世界頂尖水準,即便後來足協出台“限薪令”後有所下降,但稅前300萬歐元依然能稱得上高薪,如此情況下引進的外援水準遠超國内球員,即便數量有限,也會導緻各隊也均以外援為核心,形成依賴,而且從實際效果來看超級外援對提高本土球員的效果并不明顯。

外援的數量和薪水等方面都嚴格限制了,但為何還是難把握“外援依賴症”和提高聯賽競争之間的平衡呢?究其原因還是計劃時代的思維問題,過于依賴政策這隻看得見的手去調整商業化的足球市場必然捉襟見肘,是以我認為應該讓市場這隻無形的手來主導調整,具體如下:

一、完全放開外援數量和上場限制;二、外援個人頂薪要降到和國内球員相同的稅前500萬人民币(約70萬歐元)。此舉可以帶來三大利好,1.可以消除外援與本土球員的由于差別化對待的隔閡,從薪水層面破除凡是外援天生就高人一等的概念,而是僅以球技論高低,能者多得;2.進一步降低本土球員薪水,畢竟在開放競争中真正有本事拿頂薪的本土球員恐怕是鳳毛麟角;3.降薪後能吸引到的外援水準會大幅下降,但由于數量的放開競争會變得更加激烈,能提高本土球員的上進心。

如果有人對第三點有疑問,那麼我舉個例子:我們上學那會,假如班上隻有一個超厲害的學霸,這種情況下你不太會想要努力去超越學霸,因為你們水準差距太大,努力也難追上,而且其他人也都是和你差不多的水準,不努力也不會受到歧視,但是如果班上沒有超級學霸而其他人都是僅比你稍高一點的水準,那但凡你是個有點自尊心的人都會想着不能當吊車尾吧!此番道理放在球隊也一樣。

中日之戰後中超如何引進來——論外援制度如何變革

對于這樣大膽的外援政策肯定會有不少疑問,比如可能有人會擔心70萬歐引進的外援會不會太次了,甚至不如本土球員呢?答案是不會。我們來看下2020年的資料:

中日之戰後中超如何引進來——論外援制度如何變革

部分聯賽球員年薪對比

從這個資料我們可以推測出70萬歐能吸引到的球員有以下兩類:1、巴西阿根廷聯賽的中下遊球員。巴甲平均年薪約52萬歐元,理論上70萬歐元應該能吸引到中上遊球員,可是實際上如果沒有超高薪水的誘惑誰會願意不遠萬裡去一個文化差異巨大的陌生國度呢?是以70萬的頂薪隻可能引進巴甲中下遊甚至巴乙球員,不過我們大可放心的是以目前的足球水準差來看,這種等級的外援的技術水準足以起到提升本土球員的效果。2、韓日聯賽中上遊球員及亞洲其他國家優秀球員。這些國家與我們距離不遠,文化差異小,适應起來相對容易,而且近些年金元足球導緻中超的品牌在亞洲範圍内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再怎麼說我大中超也是為數不多4個亞冠名額的聯賽),此類運動員的加入不但可以豐富中超球員的技術類型還能幫助中超擴大在亞洲的影響力,提升品牌價值。

中日之戰後中超如何引進來——論外援制度如何變革

過渡方式:先看齊亞足聯,再緩步開放

可能資深球迷還會擔心個問題,那就是以目前我們貧瘠的足球土壤如果一下子徹底放開外援數量,即使是上述兩種低水準外援也可能擠占掉球隊全部首發。為此我們就得在市場調節的基礎上輔以政策這隻看得見的手,也即暫時限制每隊外援人數為6人,此後随着我們本土球員水準的提升逐漸提升外援數直至完全放開。至于為何是6人?因為亞足聯即将推行的新政要求外援人數是5+1,這樣我們就可以和亞足聯政策無縫對接(我相信降薪後的6名外援中基本都有一人以上的亞外),更有利于我們的球隊在亞冠保持戰力(退一步說即使中超六外援沒有一個亞外,那也隻需減少一名外援即可)。

中日之戰後中超如何引進來——論外援制度如何變革

實施:三級聯賽同步,頂薪依次遞減

最後,上述外援政策不應該僅僅是中超推行,還應推廣到中甲和中乙,并且外援數要保持一緻。我們現在打足協杯以及更新附加賽的時候,動不動就強制進階聯賽球隊減少外援使用,導緻進階球隊發揮不出實力,而低級球隊也勝之不武。這其實也是源自有形之手的畸形幹預,要知道強制減外援會破壞球隊原來的化學反應,導緻競技水準大幅下降!為此我認為凡是三級職業聯賽的球隊都應該統一外援數,至于中甲中乙水準不足,擋不住擴大化外援沖擊的問題也不用擔心,畢竟同步調整的還有薪金上限,中超外援是頂薪500萬,那麼中甲就是300萬,中乙120萬,同樣是和本土球員一緻的頂薪。

中日之戰後中超如何引進來——論外援制度如何變革

青訓政策:取消U23,學習日德聯賽

關于保護本土青訓球員的問題,我的主張是取消u23限制,改為每隊每場必須上場至少五個本隊培養的青訓球員。

其實對于U23政策我并不像很多球迷一樣反感,畢竟客觀地說u23政策實行以來确實取得了一定效果,起碼現在的聯賽湧現了郭田雨、張玉甯等一批好苗子,不過這種違背市場規律的做法還是沒能實質上起到促進青訓的效果。比如很多球員23歲剛打一年首發24歲後就被抛棄,而很多俱樂部甯可花錢買u23也不培養自己的青訓。是以正确的做法是學習德國和日本的青訓政策,要求每隊都有自己的青訓球員,不一定要首發但必須保證有出場。這樣既不會過分幹涉主教練的排兵布陣,也能迫使每個球隊都重視發展自己的青訓,畢竟你有了青訓就等于有了闆凳深度,才能有争冠的可能。

中日之戰後中超如何引進來——論外援制度如何變革

以上為個人愚見,雖不成熟,但作為愛國球迷也希望為中國足球的崛起提供一點探索思考!歡迎大家理性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