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遺珠、憶來路、知去處,來壹字讀書會感受靜安非遺魅力

澎湃新聞記者 夏奕甯

自2001年中國昆曲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産”一詞開始走進公衆視野。目前,靜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内共有33個非遺技藝,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有3個,市級的有12個,區級的有18個。

農曆新年将至,一場名為“技·憶”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精品展正在靜安區文化館舉辦,旨在通過實物場景再現的方式,聚焦非遺傳承人的精湛技藝,喚醒非遺文化記憶。 與此同時,《海上生遺珠:上海靜安非遺傳承人口述實錄》一書也即将面世。

生遺珠、憶來路、知去處,來壹字讀書會感受靜安非遺魅力

從左至右:主持人,張衆、江滿宗、王隸

以此為契機,近日,靜安區文旅局二級調研員、非遺工作負責人、《海上生遺珠》主編張衆,龍鳳旗袍第四代傳承人江滿宗,打花棍傳承人和推廣者、朝陽中學校長王隸做客“壹字讀書會”,以“憶”為主題,與網友、讀者們分享靜安非遺的故事。

張衆介紹,靜安非物質文化遺産涵蓋了傳統戲劇、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等五大門類,可謂展現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即将出版的《海上生遺珠》一書,正是選取了上海市靜安區的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為采訪對象,以他們在老上海的生活細節和切身經曆為線索,進一步傳承與弘揚海派文化,助力打造上海文化品牌。

在編撰《海上生遺珠》的過程中,張衆深入了解了幾位采訪對象的成長經曆,與他們在非物質文化傳承方面的成就與思考。他感慨,這些技藝之是以能成為非遺項目,凝聚了傳承人艱苦的努力,也反映了上海近現代的曆史沿革、城市變遷、市政發展……是以,他希望《海上生遺珠》不僅是一本生動有料的采訪錄,更是一本可讀性較強的地方文化口述史。

當天來到讀書會的,還有靜安區非遺技藝中國家級的“龍鳳旗袍”與市級的“打花棍”。

作為海派旗袍的傳承者,龍鳳旗袍發源于上海,也在上海的繁華中見證着民族服飾文化的潮起潮落。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電視劇《上海一家人》中,女主角李若男拜在師傅門下當了7年學徒,師傅經常用戒尺教導她,中間吃了很多苦,最終她成為了上海灘著名的商人。龍鳳旗袍第四代傳承人江滿宗道,這段劇情就很符合他們那一代學習技藝的經曆,跟着師傅“學三年放三年”,第一連速度、第二練手勢,沒有任何捷徑。

生遺珠、憶來路、知去處,來壹字讀書會感受靜安非遺魅力

龍鳳旗袍

随着時代變遷,旗袍設計也在不斷推陳出新,深入年輕人群。江滿宗表示,在帶徒弟的過程中,除了會傳授自己多年來的制衣經驗,也會鼓勵他們探索年輕人的喜好,融入時尚元素。

當天,江滿宗不僅帶來了龍鳳旗袍的“虎虎生威”“馬到成功”兩件作品,還詳細推介了一幅由靜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靜安區文化館與國家級非遺龍鳳旗袍共同為慶祝“建黨100周年”所制的巨型作品。該作品運用了龍鳳旗袍手工制作中的“盤”技藝,内容涵蓋了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上海毛澤東舊居、中共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等諸多坐落于靜安的紅色建築,上海展覽中心、百樂門、靜安寺等曆史建築,以及靜安現代戲劇谷、上海國際茶文化節等靜安文旅特色項目,曆經60天才制作完成,精美無比、意義非凡。

朝陽中學的王隸校長帶來的“打花棍”,則是一項據說可追溯至3100年前的民間技藝,不僅有娛樂性還能強身健體。在曆史的漫漫長河中,這項技藝既曾存身于宮廷,也曾流傳于民間;既曾在街頭巷尾流行,也曾走上過大小舞台,甚至走出過國門。

身為傳承人的王隸現場表演了這項絕技。他介紹,“打花棍”要求精神集中、眼神專注,對各年齡段人群的内外兼修都很有益處。起初,“打花棍”還是非遺傳人平時在小區裡自己耍玩,偶爾有街坊鄰居感興趣,他就做了道具送給别人。

生遺珠、憶來路、知去處,來壹字讀書會感受靜安非遺魅力

“打花棍”走進朝陽中學

2014年,“打花棍”走進了朝陽中學。 從最初的陌生到如今的愛不釋手,“打花棍”已在校園裡遍地開花,成果喜人。王隸先是邀請“打花棍”達人來教學,又找體育老師幫忙拓展“打花棍”技法。朝陽中學還研究制定了一套等級評分标準,比如,10秒鐘花棍不落地就是入門級,然後依次上升為小層級、大層級、高手級、達人級、至尊級……學生上手後很快就你追我趕、展開比拼,課間經常能看到他們在玩,湧現了很多至尊級玩家。王隸笑道,看來之前研究制定的1.0版标準已經跟不上進步神速的孩子們,要趕緊研究推廣2.0版了。

“壹字讀書會”是圍繞新時代、建黨百年大主題、文明實踐、家風家訓等主題,以“識文字、知文化、感受文明”為理念,旨在在市民中傳播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助力打響上海城市文化品牌,“隻取一個字,直抵事物之本質”。自2017年創辦以來,根據每期主題的不同或是嘉賓從事領域的差異而設定相應的字,至今已累計了40餘個。已故的知名表演藝術家劉廣甯,曾在2018年做客讀書會時以“聲”為主題字,與讀者們分享她的書以及配音生涯的故事。

生遺珠、憶來路、知去處,來壹字讀書會感受靜安非遺魅力

技•憶——靜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産精品展

負責人王志豪告訴記者,本期活動之是以“憶”為主題字,正是想在《海上生遺珠》一書即将面世之際、靜安非遺展進行期間,以及辭舊迎新的重要節點,感受非遺的魅力,喚起過往的記憶,憧憬未來的生活,“讓我們生遺珠、憶來路、知去處。”

責任編輯:夏奕甯

校對: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