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近視不可逆,電子螢幕真的是罪魁禍首嗎?

先來看一組資料:

2020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2.7%;

從2018年到2020年,國小一年級的近視率大概是14%左右,這三年基本上持平,沒有太大的變化。

2020年監測顯示,全國各地6歲兒童近視率都超過9%,最高的達到了19.1%。

學業繁重、缺乏戶外運動、過度使用電子裝置,種種原因導緻近視已經成了大陸的“國病”。

學業繁重?國家出台了“雙減”政策;

缺乏戶外運動?現在幾乎所有的學校都已經增加了體育課的比重。

可是,過度使用電子裝置怎麼避免?

《奇葩說》選手陳銘有一段話讓觀衆既深有同感,又覺得很無奈,他說:“女兒在家玩電子産品的時候,作為父親特别為難,科技在進步,女兒遲早要接觸這些,視力也會受到影響”。

近視不可逆,電子螢幕真的是罪魁禍首嗎?

的确,這也是很多父母困擾的地方。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表示:

「針對2歲及以下兒童,不建議看各種螢幕。」

孩子近視,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的呢?

對于導緻近視的原因,并沒有非常确切的結論,但是先天的遺傳以及後天的用眼不當是主要原因。

有人做過大量的家庭統計,凡是父母都是近視的家庭,子女近視的百分比明顯高于其他家庭。父母一方有近視的,子女近視率居中。父母雙方沒有近視的,子女近視率最低。

近視不可逆,電子螢幕真的是罪魁禍首嗎?

也許你也會說,可是我的父母不近視,為什麼我會近視了呢?我還會遺傳給我的孩子嗎?

答案是:會。

哪怕是你後天已經做了雷射手術,通過手術矯正視力,沒有度數,子女近視的可能性還是會增加。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環境因素。

多項研究已經發現,戶外活動時間越長,近視發病率越低,與戶外活動頻繁的孩子相比,戶外活動時間短的孩子近視幾率高2~3倍。

2020年6月,教育部對9個省份14532名學生(國小、國中和高中)的調研發現,半年近視率增加了11.7%,看螢幕的時間越多,近視的檢出率越高。

除了缺乏戶外活動,孩子的用眼習慣也很重要,包括環境的光線、用眼的姿勢、螢幕的清晰度等等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是以,我們很難說通過禁止螢幕的使用,換成看書或者是别的遊戲,就能很有效的降低近視的發生率。

作為父母,

是否應該杜絕一切電子螢幕?

我隻能說,這點真的很難做到。

近視不可逆,電子螢幕真的是罪魁禍首嗎?

正如陳銘所說,科技的進步使我們生活中已經無法避免使用這些螢幕裝置了。這些電子顯示屏不是近視的原罪,也不是洪水猛獸,關鍵還是在于如何使用。

看螢幕導緻近視率增加,背後的原因主要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

父母不應該一刀切直接禁止手機或ipad,無論看什麼,控制時間更重要。

2歲以下的寶寶需要絕對避免看電子螢幕,如果一定要與親友進行視訊聊天的,父母應該盡可能的縮減時間。

學齡前兒童每天對着螢幕的時間也不應超過 1 小時。如果孩子需要看一些卡通片,建議每看20分鐘節目應該停下來讓眼睛休息,或眺望遠處緩解眼睛的疲勞。

近視不可逆,電子螢幕真的是罪魁禍首嗎?

這裡其實不僅限于看螢幕,任何近距離用眼達到20分鐘時都應該休息,包括看繪本、搭樂高等等。

那麼,給孩子看螢幕,用什麼裝置不傷眼睛?

其實,不論是孩子還是成人,想要盡量不傷眼睛,記住一個原則:螢幕夠大、畫面夠清晰、距離夠遠。

如果寶寶要看卡通片,媽媽可以盡量把節目投在畫面清晰的電視上或者投影儀上觀看。手機螢幕太小,還是避免給孩子使用。

近視不可逆,預防才是關鍵

戶外活動是最優最省錢的預防近視的方法。每天 2 小時或者每周 10 小時的戶外活動,可以有效預防近視的發生。如果每周累計的時間能超過 15 小時,效果會更好。

戶外活動并不一定是要運動起來,哪怕是帶着孩子出去走走也是有好處的。有研究表明,對于已經近視的家長,每周帶寶寶到戶外活動 10 小時,也是可以起到保護作用、預防近視發生的。

近視不可逆,電子螢幕真的是罪魁禍首嗎?

其次,家長一定要有護眼意識,在孩子0-6歲期間,定期帶孩子接受兒童眼保健和視力檢查。孩子的視力健康是不可逆的,通過定期檢查可以了解寶寶的遠視儲備,當發現遠視儲備過低,就可以及早幹預,盡量避免過早發生近視。

寶寶的視力是後天慢慢發展的,年齡越小視力越容易受到損害,如果因為家長後天原因沒有保護好視力,後悔都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