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棋後謝軍:把冬奧項目變成所有人能體驗的現實

短道速滑奧運冠軍楊揚和女子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謝軍居然會走到一起,這一切都緣于“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冰雪運動推廣普及關鍵技術産品研發及示範”。不過,如今兩位冠軍的身份都有變化,謝軍是首都體育學院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長和該項目的負責人,楊揚是項目參與機關負責人。

據了解,該項目包括了5個子課題,分别涉及冰場技術、仿真器材、科普平台、運動推廣和科技與體育互相助力方向。

具體内容是什麼?謝軍賣了個關子:“更多精彩,大家可以到中國科技館‘科技冬奧’主題展覽中去找。”約2000平方米的展示面積,觀衆不僅能看,更能體驗冰雪的樂趣,感受奧運的氛圍。“5G、4K、VR等現代技術手段加持,冬奧會涉及的15個項目,都可以去親身體驗一下。”

把一般人名字都看不懂的項目,變成所有人能看懂、能體驗的現實,背後是團隊近2年的通力合作默默付出。即便是精英團隊,在做項目過程中,也會遇到難題,最棘手的一個就是如何讓冬奧故事生動起來,讓更多人參與進來。

棋後謝軍:把冬奧項目變成所有人能體驗的現實

“新”是破題的竅門。比如,新材料——項目課題承擔機關北京理工大學研發的“冰雪凝膠”等新材料搭建的冰雕飾品、冰雪大跳台等場館建築,讓小觀衆沉迷。還有新技術——研究移動式可拆裝人工制冷冰場的關鍵技術和研發大衆仿真冰雪運動裝備。謝軍說,體驗是最好的教育。每一項展出的冬奧項目,觀衆都能試一試。這就要求平地造“雪”造“冰”,甚至造“山”。

為了打造移動式可拆裝人工制冷冰場,團隊研制了6米長、1米寬的冰闆。每一塊冰闆帶有溫度、濕度等傳感器裝置。這些“小”冰闆可以快速組裝,還能實作全時全方位冰場監控與智慧管理。謝軍說,“經過反複磨練,團隊搭建一塊60米長、30米寬的标準移動式可拆裝人工制冷冰場隻需要46小時。不僅如此,冰場回收再使用率達到98%以上,适用于5種以上冰上運動。”

團隊研發的大衆仿真冰雪運動裝備,是環保低成本的冰闆和雪草,可用于學校、社群、商場、健身房等不同環境場景,滑雪與滑冰的運動體驗感都可實作,“對氣候偏熱的南方地區和城市居民來說,利用這一裝備可以更友善地體驗冰雪運動的魅力”。

未來項目還将給出更多答案。謝軍說,項目任務之一是打造青少年冰雪知識創新平台,目前執行的方案是依托國家科技館專業權威網絡建設冰雪科普傳播鍊,同時融入高校、高新企業和相關社會資源建設冰雪運動科普平台,打造實體冰雪運動科普館、流動冰雪運動科普館、數字冰雪運動科普館、虛拟冰雪運動科普館,形成“四位一體”的冰雪運動科普推廣體系。“展覽結束後,科普展還将到全國巡展,還會推出科普大篷車,讓冬奧故事走到鄉鎮裡,給更多孩子的科技夢、體育夢插上翅膀。”

科技助力冬奧,如今很多北京高校都在行動。室内仿真模拟“高山滑雪”、應用于場館的耐蝕鋼、進階别自動駕駛計算平台 一個個項目的背後,展現的是高校科技創新在服務中謀發展的理念。

根據《北京高校科研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2年-2024年)》,北京高校的“科技夢”有個小目标:到2024年底,基本建立适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符合科研和創新範式變革要求的科研創新體制機制,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高水準創新人才輩出,科研創新引領人才培養的作用顯著增強,服務社會水準顯著提高,為北京高水準人才高地和建設“四個中心”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 用戶端 冬奧會刊 | 記者 劉冕

編輯 韓烨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