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美援朝 文學家巴金兩度親赴前線 (3)

抗美援朝 文學家巴金兩度親赴前線 (3)

作家巴金

抗美援朝 文學家巴金兩度親赴前線 (3) 武文笑

來源: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抗美援朝期間,著名文學家巴金曾兩度親赴北韓前線,風塵仆仆體驗和采寫那火熱的戰鬥生活。那段經曆對他後半生産生了極大的影響,在這非同一般的前後兩次共約一年的時間裡,巴金一行人的足迹遍及平壤、開城中立區和前沿陣地的潮濕坑道,會見采訪了上至彭德懷司令員下至鋼鐵戰士張渭良等許多英雄人物。他記錄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材料。那些時日,英雄們的事迹和精神,血與火的戰鬥場面,強烈地震撼着巴金的心,也催動着他寫下了多篇激情如火的通訊報道。在朝期間和從北韓戰場回國後,他寫出了中篇小說《團圓》,後改編成電影《英雄兒女》,還寫下了《我們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等一批廣為人知的優秀作品。

……

在志願軍某團六連 所在部隊采寫兩個多月,體驗鑽防空洞的險境和“一口炒面一口雪”之艱苦 。

   在北韓戰場的日子裡,巴金同創作組成員黃谷柳、白朗、逯斐、魏巍等被許多英雄事迹感動着。他們的身影穿梭在彌漫的硝煙中,僅在志願軍某團六連 所在部隊就生活了兩個多月,體驗了鑽防空洞的險境和“一口炒面一口雪”的艱苦生活。戰士們講述的戰鬥經曆讓他們難忘。

  這個連在開城保衛戰中曾擔任堅守67高地的任務,副指導員趙先友在連長、指導員犧牲後,挺身而出指揮全連堅守陣地。敵軍在重型坦克掩護下沖上了六連陣地,戰士們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最後隻剩下趙先友和通訊員劉順武兩人了。盡管數倍于他們的敵人已經挺着刀槍從山坡下沖了上來,可是趙副指導員和小通訊員仍然拼命抵抗,直到打得彈盡糧絕,仍然沒有一絲懼色。他們一邊射擊,一邊用報話機向團長報告敵人已沖上我軍陣地,請求炮兵直接向六連陣地轟擊。最後,趙先友大聲喊道:“敵人已經上來了,還有20米,10米,向我開炮!向我開炮!”最後,陣地被奪回來了,但趙先友和劉順武卻壯烈犧牲了。當團長回憶這段慘烈的戰鬥經過時,巴金的眼前始終閃現着兩位英雄的身影。

抗美援朝 文學家巴金兩度親赴前線 (3)

趙先有烈士照片、墓碑

敵機的轟炸和地面部隊的進攻,常常使他們處于危險之中。有一次去采訪,由于敵機轟炸,汽車隻能關着燈晚上出發,在盤山公路會車時,避讓不及,巴金他們的車翻入路旁的溝裡,所幸沒傷着,車卻摔壞了,滿身泥水的巴金等人隻得冒雨跋涉前行。他和魏巍趕到連隊,連長拿出剛繳獲的“吉士”香煙招待他們,又生上火盆為他們烤衣服。

  陳懷寶是河北省一個當兵20多年,經曆過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抗美援朝戰争的戰士,一位多次立功的英雄。2005年聞知巴金去世的消息後,他取出珍藏多年的一張攝有巴金的照片久久地端詳,哽咽着說:“這張照片是我從北韓帶回來的最珍貴的東西,跟了我好多年了,是我向攝影戰士特意要的,當時他剛洗完回來。那是1952年,巴金、巍巍等一批作家作為赴朝慰問團的成員來到了北韓,我所在的第六十五軍通訊連是當時著名的‘愛民模範連’,是以巴金被分到了我們連隊,而且一住就是一個多月。我那時候是二排五班的班長,那段時間,我有機會接近一直以來都很崇敬的作家巴金,感觸最深的是他的平易近人和他高尚的人格魅力。”

  巴金來愛民模範連隊以前,軍部就下了指令,巴金作為著名作家,應按首長的待遇來接待。按照當時的指令,連隊專門為巴金開了個小竈,可第一天就被巴金給撤了,小竈做的飯他不吃,而是拿着飯盆來到食堂,和普通戰士一樣,排隊打起了飯。巴金說:“我就是一名普通戰士,看我們穿的軍服不是一樣的嗎?不應該把我和戰士差別對待嘛!”并開玩笑對連長說:“你哪裡是給我開小竈,分明就是對我的不公平待遇嘛,這樣子我是絕對不幹的喲!”在大家的笑聲中,巴金的小竈撤了,他也和戰士們一起吃起了大食堂。而且從那以後,巴金的衣食住行都是普通戰士的待遇了,他也成為了連隊僅有的“平民首長”。

  巴金也以老大哥的姿态來對待其他戰士,當時架設班三班長李奎,一米八的個頭,長得五大三粗,還真像個李逵。人們還在吃飯的時候,李奎三兩下就吃完了要走,巴金叫住他:“小夥子,我的飯吃不完,給你一點吧!”沒等李奎反應過來,巴金就把半碗飯撥到了李奎的碗裡。自從那次起,巴金每次打完飯,就找到李奎把飯分他一半,真像哥哥對弟弟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