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歲男童嚴重缺氧命懸一線 隻因一顆堅果

" 叮 …… 叮 ……" 近日淩晨,兒童耳鼻喉科值班手機響起,劃破夜的甯靜。

" 快點下來,120 急診轉運送來一個 6 歲小孩,吃東西卡住了,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不到 90%!" 電話那頭,傳來醫務部值班人員急促的聲音。血氧飽和度不到 90%,意味着小孩已嚴重缺氧,可能面臨生命危險。

6歲男童嚴重缺氧命懸一線 隻因一顆堅果

兒童耳鼻喉科醫生王順成匆忙趕到急診,隻見小孩躺在急診床上吸着氧氣,呼吸費力,面色有點蒼白,嘴唇發紫,還不時地發出 " 咳 " 的聲音。王醫生見情況不妙,立即聯系上級醫生并通知手術室準備急診手術。

詳細詢問病史才得知,小孩晚上 11 點的時候,吃了一些巴坦木,也就是俗稱的薄殼杏仁,跟姐姐追打、跑跳了一陣後,躺在床上突然嘔吐起來,同時出現嗆咳。當時小孩口唇發绀、面色青紫,意識模糊,家屬慌忙之中使用了摳喉催吐,把手指頭也咬傷了,過了一會,孩子終于醒過來了,但還是呼吸費力。

家屬幾近崩潰,立即抱着孩子到臨近醫院就醫,由于孩子病情危急,醫生建議立即轉到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那裡設有專門的兒童耳鼻喉科。

兒童耳鼻喉科團隊立即給孩子施行了支氣管鏡下異物取出術。術中看到,患兒的右側主支氣管及左側的部分支氣管被異物堵住,血氧飽和度也極不穩定,在麻醉醫生的密切配合下,鐘建文主任醫師憑借豐富的經驗快速将異物取出,孩子轉危為安。

6歲男童嚴重缺氧命懸一線 隻因一顆堅果

在大陸,氣管、支氣管異物占 0-14 歲兒童意外傷害的 7.9%-18.1%,約 80% 的患兒好發年齡在 1-3 歲。異物的發生有明顯的性别、城鄉和季節分布特征,男性多于女性,農村遠高于城市,冬春季節多于夏秋季節。常見的異物有花生米、瓜子、豆類等。據不完全統計,大陸每年因異物阻塞等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兒童近 3000 名,然而面對小兒氣道異物,不少家長仍然存在誤區。醫生建議,從以下方面做好預防,減少患兒意外傷害。

家長應注意做好家庭教育,教孩子從小養成口内不含物的習慣;當口含食物時,不要引逗兒童哭笑;發生嘔吐時,應把頭偏向一側,避免誤吸;咽部有異物時設法誘導其吐出,不可用手指挖取;小于 3 歲兒童應盡量少吃幹果、豆類。小件物品應放在兒童拿不到的地方,年幼兒童需在監護下玩耍。

一旦孩子不慎發生異物吸入,應迅速送至有條件取氣管異物的醫院。途中注意盡量減少各種刺激,避免患兒哭鬧、咳嗽,保持安靜。

6歲男童嚴重缺氧命懸一線 隻因一顆堅果

萬一出現呼吸困難、窒息時,可針對不同年齡段,選擇适合的緊急處理方式。上腹部拍擠法适用于 l 歲以上的兒童,注意操作的力度,可反複 5 -10 次。用力過猛或操作不當有導緻腹腔和胸腔髒器損傷的風險。拍背法适用于 1 歲以下的嬰兒。注意頭低于軀體,可重複多次。

深圳晚報記者 王宇 通訊員 仇書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