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交廣會客廳|羅星:繼承先輩精神,守護一方平安

作者:中國交通廣播

山林之間,甯靜的泸溪河畔,有一座特殊的隧道。這是鷹廈鐵路上唯一一條以人名命名的隧道——楊樹排隧道。雖經歲月洗禮、風雨侵蝕,但隧道口的路徽下方仍清晰地篆刻着“1955”,這是鷹廈鐵路開工的年份,也是楊樹排隧道建成的時間。

鷹潭工務段羅星:“這條隧道并不長,但當年為了打通它,排長楊樹和他的戰友夜以繼日的以血肉之軀開鑿。可快要打通的時候,隧道轟然倒塌了……”上清路橋養修工區工長羅星望着隧道洞口伫立良久感慨地說到。

2022年,已經是羅星到上清的第五個年頭了,這個29歲的年輕小夥子,初來乍到時,對這裡的一切還是那麼的陌生。可就在這短短的五年時間裡,他每日穿梭于山林之間,管内的4座橋梁、3座隧道、65座涵渠以及路基、山體護坡等鐵路裝置他都爛熟于心。每次工作的頭一天晚上,他都要花上數小時編制明天的工作安排和班前預想,将工作中一切可能突發的狀況都考慮在内,同時對發生的情況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確定人身安全和行車安全。每年的3至10月份是羅星他們最忙的時候,因為汛期的到來使得他們每天都要高度警惕,防止因為大雨導緻的山體滑坡、落石、路基坍塌等一系列會危及行車安全的事故發生。

鷹潭工務段羅星:“在春運期間,我們工區每隔幾天就要對山上的情況進行全覆寫的巡查。”羅星和工友沿着崎岖的山間小道前進着,發現塹坡有危及線路安全的危樹、枯死的蔓藤,就要用随身攜帶的柴刀、油鋸進行砍伐。不僅如此,檢查的過程中,還需時不時的用鏟子和掃把除去堆積在天溝内的枯枝和落葉。

鷹潭工務段羅星:“天溝是非常重要的防洪設施,山上的泥沙和一些松散的碎石被雨水沖下來後,就會被山腰上的天溝攔截引流,不至于一下子就滾到線路上去,危及行車安全。”羅星和剛分到他工區的年輕新工解釋到。他就是這樣一個人,雖然自己也大不了多少,但是他仍然願意将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幾年來積攢的業務知識傳授給“後輩”。

春運期間,正是萬家團聚的時刻,而羅星作為工長,以身作則,放棄了與家人歡聚的機會,默默地堅守在工區,時刻掌握管内橋隧涵的動态,保證線橋穩定,為春運期間行車安全貢獻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鷹潭工務段羅星:“鷹廈鐵路在上個世紀是作為戰備線而修建的,曾經有無數的鐵道兵為了祖國的統一,将自己的一生奉獻在這個地方了。我們現在工作雖然有些辛苦,但跟他們一比較,算不上什麼。先輩們勇于奉獻犧牲的精神,将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也是我們守護這一方水土不懈的動力。”說到這,一列貨物列車正穿過“楊樹排”隧道疾馳而去,羅星和工友們望着遠去的列車,腼腆地笑了。

中國交通廣播:高雅

通訊員:謝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