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4枚冬奧金牌在這裡産生,首體場館群最忙的一天是2月7日

北京冬奧會期間,首都體育館将共産生14枚金牌,2月7日是最繁忙的一天,将産生3枚金牌,分别是短道速滑女子500米、男子1000米和花樣滑冰團體賽金牌。

1月28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海澱區運作保障指揮部新聞中心舉行第四場主題新聞釋出會。

14枚冬奧金牌在這裡産生,首體場館群最忙的一天是2月7日

據介紹,建成于1968年的首都體育館在經曆更新改造後,外觀風貌不變、内部煥然一新,首都體育館場館群以海澱區五塔寺路及長河為界劃分為南北兩個院區,包括一個競賽場館和兩個訓練館在内,三個場館将同時運作。

首都體育館場館群1月27日開始官方訓練,2月4日到2月20日将進行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兩個項目的比賽。其中包括25個訓練日、17天比賽、10個金牌日,共産生14枚金牌。共有18個競賽單元,花樣滑冰12場、短道速滑6場,訓練約364場,花樣滑冰167場、短道速滑197場。

花樣滑冰比賽有5個小項,包括團體賽、男單、女單、雙人、冰舞,有來自32個國家和地區148名運動員參賽。短道速滑比賽有9個小項,男女500米、男女1000米、男女1500米、女子3000米接力、男子5000米接力和混合團體接力,有23個國家和地區112名運動員參賽。

冬奧賽時,首都體育館将進行30次場地轉換,涉及冰面、防護墊、景觀、攝影點位、轉播機位、計時計分、臨時設施等多個環節,需多個業務領域、約200人密切配合,在2小時内全部完成。

首都體育館場館群運作團隊醫療和防疫副主任趙成芳介紹,首都體育館已經經曆了兩次測試活動,從去年4月份兩個項目的國内測試活動,到去年10月份的國際測試賽,一站世界杯、兩個項目、五次打破世界紀錄,實作“最美的冰”到“最快的冰”的華麗轉身,冰面已達到世界頂級水準。

在家看冬奧,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都是熱門賽事。趙成芳介紹,在轉播方面啟用了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冬奧超高清8K數字轉播技術與系統,将在首體實作開閉幕式、花樣滑冰、短道速滑等賽事的8K轉播觀賽。

據介紹,首都體育館場館群辦賽隊伍閉環内有1500餘人、閉環外有900餘人,所有人員已按照崗位分别進入閉環内和閉環外。來自于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建築大學、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等十餘個集中來源機關和部分社會來源的929名專業志願者和通用志願者已全部配置設定到了各個崗位,開展了分層分類教育訓練,提升志願服務水準。

首體主場館、兩個訓練館共設定了11個醫療站,保障人員來自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北京急救中心、北京紅十字會救援服務中心、首都醫科大學,共計147人,為運動員、從業人員、觀衆做好醫療保障。

賽後,首都體育館将成為集專業冰上訓練、群衆體育健身、體育活動演出為一體的綜合體、大學營,可承接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球、冰壺以及排球、籃球、乒乓球等項目高水準賽事。

來源 北京日報用戶端 | 記者 孫穎

編輯 王海萍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