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商當看胡雪岩,做人須學杜月笙

作者:融媒觀世界

從一無所有的鄉下放牛娃到富可敵國的晚清第一首富,胡雪岩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千百年來難出一人能再做到如他這般的商業傳奇。

歸根到底,他之是以能從白手起家到後來的富可敵國,就在于他的為人與遠見,永遠都走在别人前面。

經商當看胡雪岩,做人須學杜月笙

胸有格局,比起錦上添花,更懂得雪中送炭

某個初春上午,胡雪岩正在客廳裡和幾個分号的大掌櫃商談投資之事,忽然有一位商人前來拜訪,神色焦急。原來他在最近的一次生意中栽了跟頭,急需一大筆資金來周轉,為了救急,他願意拿出自己全部的産業,以非常低的價格轉讓給胡雪岩。

胡雪岩不敢怠慢,讓商人第二天來聽消息,自己連忙吩咐手下去打聽是不是真有其事。确認情況屬實後,胡雪岩二話不說,讓各分号錢莊一起籌備銀子,不僅答應了他的請求,還按市場價來購買對方的産業,這個數字大大高于對方轉讓的價格。

那個商人驚愕不已,便質疑道:“為什麼連到手的便宜都不占,卻非要按市價收購我的房産和店鋪?”

胡雪岩拍着對方的肩膀說:“放心,非我不占便宜,隻是商人相幫,待你挺過這一關,大可随時來贖回這些房産,隻需要在原價上再多付一些微薄的利息就可以。”

胡雪岩的舉動讓商人感激不已,使得商人整個家族免于破産災難。

隻一年時間,曾受胡雪岩鼎力幫助的陌生商人贖回了自己的财産。不僅如此,他們還成了彼此的忠實合作夥伴,

對比錦上添花,世間最美妙的恩情莫過于雪中送炭。這也就不難了解為何官紳百姓都對胡雪岩敬佩不已了。同時胡雪岩的生意也好得出奇,無論經營哪個行業,總會有人幫忙。能擁有如此的人格與大局,當然名利雙收。

經商當看胡雪岩,做人須學杜月笙

會識人,建立強大的人脈為自己的事業保駕護航

道光年間,王有齡捐了浙江鹽運使,但無錢進京。

胡雪岩于路中偶遇此人,聽着他一邊歎氣仕途艱辛,一邊深感此人躊躇滿志,因不忍見一有志之士因無錢進京而就此埋沒,于是胡雪岩請他到酒樓相談,還資助了王五百兩銀子。這對王有齡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他感懷胡雪岩的擡舉,便決定日後升騰必不留餘力地報答他。

後來,王有齡仕途順暢,位居一品巡撫,為報胡雪岩知遇之恩,他用公款資助20萬兩白銀,幫助胡雪岩開辦了“阜康錢莊”。這一錢莊的建立,正是胡雪岩的人生轉折點。

當時,避亂上海的蘇州富家子弟、清軍将領存在“阜康”的白銀就達數百萬兩,胡用這些資金從事投資,很快家資逾千萬。胡雪岩顯然并沒有滿足于此,他把自己很喜歡的淪落妓院的官宦人家小姐芸香,送給了當時已官至巡撫的王有齡。這樣做,既得到王有齡的器重,又得到了芸香這個眼線。

之後,胡雪岩被王有齡委以辦糧械、綜理漕運等重任,幾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戰時财經。

清朝晚期,一些人脈通達的中國商人開始穿梭于外商和政治勢力之間,獵取需求縫隙中的暴利機遇,胡雪岩就是其中之一。

接下來,胡雪岩結識了左宗棠,并得到了成為“國家生意”經紀人的機會,一度成為壟斷者,他的個人資産在高峰期超過清政府國庫儲備金,達到白銀3000萬兩。

如果當初沒有資助王有齡,便不會有後來的成就,胡雪岩并未計較王有齡當下的苟且得失,而是在他逆境之時竭盡自己所能給予幫助,他對左宗棠亦如此,關鍵之時搭一把手,這不僅成就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

經商當看胡雪岩,做人須學杜月笙

從一個浦東鄉下小癟三,到成為中國最大黑幫老大,杜月笙一生極富傳奇性。

支撐這個傳奇的根是什麼?兩個字:做人。正如其秘書胡叙五所說:“杜月笙之勝,不在做事,而在做人。”

經商當看胡雪岩,做人須學杜月笙

沒有格局,哪來大局

1910年,上海青幫過年。老大黃金榮發賞錢給手下小兄弟。領到賞錢,小兄弟們開心得不得了。隻有一個領了兩千大洋就沖了出去。黃金榮覺得奇怪,便對心腹說:“出去看看,小赤佬到哪裡去了?”

這個小兄弟坐擺渡過江來到陸家嘴,下船後一直往前跑,跑到金橋這個地方,又把黃老闆的賞錢全部分給了底下弟兄。心腹給黃金榮報告:“這小子又把錢賞給了小兄弟。”黃金榮驚歎:“恐怕我死以後,黃浦灘就是他的了。”這小子,便是杜月笙。

黃金榮說得沒錯,隻是他沒想到,自己還沒死,黃浦灘就是杜月笙的了。兩千大洋,在當時上海,足以買下豪宅。但杜月笙竟一分不留地分給了底下的弟兄。

“要想當大哥,一定得有大格局。”

“做事看能力,做人看格局。”

正是因為這份大格局,杜月笙才聚集了顧嘉棠、高鑫寶等一幫替他賣命的生死弟兄。

經商當看胡雪岩,做人須學杜月笙

做人兩面光,善圓各方利

1930年,法商水電公司員工大罷工,整個法租界無水無電,亂成一團。法工董局派人請杜月笙出面調解,杜月笙拒絕了:“我聲望不夠啊!”法工董局總董隻好拜會吳鐵城市長,吳市長找到杜月笙:“這件事由中國人來解決,可以給法租界一個教訓。”

杜月笙撥通電話:“勞工薪金要加一倍。”法工董局總董答:“不行,隻能增加75%。”杜月笙說:“好,那就說定了。”

杜月笙召集罷工領袖,讓他們提條件,有些要求加薪30%,有些要求加薪40%。杜月笙說:“你們要求太低,我已替你們講好增加75%,你們滿意嗎?”全場高呼:“滿意”。杜月笙又說:“但罷工期間的工錢不給,可以嗎?”大家笑着說:“算了,算了。”隻有一人高喊:“這一點不能同意。”杜月笙說:“我已經答應了資方,不能變更。罷工期間的工資,由我來貼。”

這一貼,就支付了30萬大洋。

經商當看胡雪岩,做人須學杜月笙

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

杜月笙14歲闖蕩上海灘時,一開始隻是在水果店打工。

因練就了一手削梨皮的絕活,而被人稱為“萊陽梨”。很多人飛黃騰達後,都特别忌諱“不堪回首的曆史”。别人一提曾經的事,就會憤怒不已。但杜月笙卻是一個例外。

每次他一回故地,就有一幫乞丐圍過來。扯開嗓子大叫:“萊陽梨,給點錢!”杜月笙也不生氣,隻是對手下說:“多給點。”顧嘉棠是杜月笙手下的“八大金剛”之一,

也是一直跟随杜月笙打天下的兄弟。在外人面前,他對杜月笙恭恭敬敬。但在杜府私下裡,他常常打趣杜月笙,拿起水果送到杜月笙面前:“削一個。”杜月笙總是笑着接過去,沒有絲毫不快。

不光是對兄弟,對傭人他也很少說重話。“杜先生好侍候,我們做錯事,他也輕言細語。”他在底層混過,知道下層人的不容易。

杜月笙有一句被大家奉為經典的名言:“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他确确實實做到了“頭等人”。當年上海灘的黃包車夫、短衫階層,曾喊出了“做人要做杜先生”的口号。

經商當看胡雪岩,做人須學杜月笙

1951年,杜月笙哮喘病越來越重。

他清楚自己很快将撒手西去。

這年8月1日,他醒來的第一件事,

就是叫來大女兒杜美如:“你去銀行給我取個保險箱。”

杜美如取回來,杜月笙打開,

大家才知道保險箱裡裝着很多借條。

最少的一張是5000萬美元,

最多的一張是500根金條。

杜月笙一張一張看,又一張一張撕掉,

子女們非常不解:“為什麼要死了?”

杜月笙說:“我不希望我死後你們到處要債。”

随後,他沉默了一會,又說:

“借出的,表面是錢,實際是人情,

感恩的,永遠會記得我們杜家的好。

不感恩的,你去要賬,可能換來牢獄之災。”

他撕掉借條,就是要給欠款人吃一顆定心丸。

死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沒希望了,中國會有希望。”

做人做到這份上,也隻有杜月笙了。

(圖文來源網絡,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