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信紅包封面成産業鍊,有店鋪月入20萬

作者:王曉搞笑短視訊

撰文/《财經天下》周刊 王雨婷

編輯/遊勇

臨近春節,微信紅包封面的生意也形成了一條完整産業鍊,從擷取制作紅包的資質到設計紅包封面,每一環都有商家盯上。

微信紅包封面成産業鍊,有店鋪月入20萬

代開權限,單店月入20萬

2019年,微信推出了紅包封面功能,各式圖案讓打開頁面變得更有設計感,而不再隻有紅彤彤的底色。

但由于微信沒有放開紅包封面的設計制作和公開發放權限,網友要想獲得紅包封面隻能靠企業号和品牌限量發放。

目前,微信公開的路線有兩條:第一,申請企業公衆号,并按要求送出相關認證材料;第二,開通個人視訊号,并且有效粉絲數需超過100個。此項針對個人創作者設定的門檻較去年明顯提升,去年同時段的定制标準還是在視訊号釋出一條視訊,并獲贊10個即可。

對于想要制作紅包封面的普通使用者而言,無論是申請企業号,還是在短時間内使個人的視訊号擁有超過100個粉絲,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以,幫助使用者取得相關資質、開放相關權限的上遊服務應運而生。

《财經天下》周刊在淘寶平台搜尋發現,目前多數商家所提供的代開權限業務,主要還是針對操作難度較低的個人視訊号。該線路相較企業号,費用會更低,速度也更快。

目前市場上有兩種主流套餐:50元套餐,自主釋出視訊後,提供視訊号名稱,由商家幫助進行刷粉操作,1-5小時内完工;80元套餐,提供視訊号二維碼,20分鐘即可完成操作。

《财經天下》周刊注意到,不少提供該服務的店鋪是創立不久的新店鋪,粉絲數僅幾百人上下,店内也僅售賣代開紅包封面背景這一種商品,月銷量卻超過4000。按照50元的最低套餐價格計算,單店月收入接近20萬元。

紅包設計費可達上千元,代理泛濫依舊容易撞款

獲得了紅包制作權限并不能讓你馬上得到一款滿意的封面。不少消費者發現,由于缺少專業的繪畫和設計技能,自己設計的紅包封面,并不盡如人意,或始終無法達到理想的狀态,是以封面設計的生意也随之産生。

設計的費用比開通權限要高出不少。有報道顯示,手繪原創封面報價普遍在500-800元上下。如需疊加動态和音效,價格則會更高,為了追求獨一無二的效果,有網友不惜花費上千元定制紅包封面。

和所有的定制産品一樣,封面設計背後展現的是新消費時代下,使用者對自帶社交貨币屬性的網際網路衍生産品的訴求。與其說是為設計買單,不如說是為情感認同付費。朋友的欣賞,同僚的評論,都能使定制者從中獲得滿足。

如果說以上的兩門生意,還存在一定的技術門檻,那麼位于紅包産業鍊下遊的分銷環節則幾乎“零門檻”。

有二手平台賣家從封面紅包網站低價進貨,6元左右的封面放在抖音、淘寶或拼多多上,翻倍賣出賺取差價。“一天賺個幾百塊錢問題真的不大” ,上述賣家表示。

由于微信方面規定,禁止買賣作為虛拟産品的紅包封面,隻對紅包封面制作方收取1元1個的費用。是以賣家在設定商品分類時,會選擇遊戲裝備類目,或将紅包作為購買表情包、桌面的贈品,以回避檢查和舉報。

為了吸引顧客,甚至有賣家承諾長久續補,當封面達到90天的有效期後,可以聯系客服領取新的序列号,如此往複。

下遊的業務還不僅如此。因為不滿足于每天幾百元的銷售利潤,不少人做起了代理的灰色生意。一位代理商告訴《财經天下》周刊:“代理費298元,給你開通微店代理權限,全部商品可以加價出售,現在旺季一天幾百單不是問題。”

但随着參與分銷的人數增加,也導緻紅包封面進一步的同質化。消費者原本希望獲得更為小衆的紅包封面,卻由于銷售端的競争,導緻花費十幾元錢買來的紅包封面依舊“撞款”,失去了購買的價值。

本文由《财經天下》周刊旗下賬号AI财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管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