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交易就是一個悟道的過程:交易到深處,拼的都是認知和執行

自從有了資本市場,人類就多了一個殘酷争奪利益的無形戰場,各種關于如何在這個戰場作戰的理論應運而生。

我常常告誡自己,一個職業交易者,在市場好的時候一定要勇猛果斷,在市場不好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小心,魯莽和膽怯都不應該是性格。

交易就是一個悟道的過程:交易到深處,拼的都是認知和執行

華爾街著名交易員傑西·利弗莫爾說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

“賭博和投機的差別在于前者對市場波動壓注,後者則等待市場不可避免的漲跌,在市場中賭博是遲早要破産的”。

多年前,就已把這句話貼在我用于交易的電腦上。在市場,我們碰到最多的問題是諸如“能漲(跌)到哪裡去”,這些問題或許是不經意地提出的談資,或許是認真求索的課題,卻常常實實在在地強化着我們的一些思維。即,市場未來到底會如何?如何預測或猜測未來,現實生活中樂此不疲地探詢這類問題的人如過江之鲫。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為某次對市場正确的猜測而引以為豪,這是非常正常也非常可以了解的思維,為了探尋和猜測市場未來趨向的“奧秘”,自己曾研習過從“易經八卦、紫微鬥數”到“混沌理論、神經網絡”,從“星相假說和周期假說”到“波浪理論和江恩理論”乃至正統的“宏觀經濟預測”等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預測知識,當然,這些知識對猜測市場的走向多少都有幫助和教益。

但作為一個職業交易者,早已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對這類問題的探詢上,職業交易者更應該做的是“識别不同的市場态勢,根據不同的市場态勢制訂不同的交易計劃,并以嚴格的紀律來執行交易計劃”。

因為,且不去讨論人類是否有能力精确預測未來這一哲學命題(道氏理論就認為“日間雜波”是不可預測的)。單就“風險管理、心理控制”這些成功投資的重要因素而言,後一種思維方法會使我們對市場和交易考慮得更為周全。而從我自己的交易實踐來看,若根據前一種思路進行交易,投資成績可能起伏波動很大,而後一種思維方法所指導下的交易則能夠使我持續穩定地盈利。

我尊重并也曾沉溺于這些理論,但作為一個實戰交易者,我現在更看重對市場語言本身的解讀與感悟,為什麼那麼多人沉迷于資本市場?難道全部是受金錢的誘惑?

不!潛意識陶醉于人類“賭性”本能,也是很多人滞留于市場的重要原因。追求刺激、懼怕無聊、盲目自信、屢敗屢戰等“賭性”特征是人性使然,“日間雜波”提供了很多貌似可“行”可“赢”的機會,于是,受制于本能的賭性,很多交易人将精力和熱忱放在希望能迅速獲利的僥幸心理上卻不能真正冷靜地觀察市場,對如何建立確定穩定的投資風格、投資政策、投資心理反而關注不多,往往頻繁地情緒化地交易而很難耐心等待“進退有據”的進出時機。

難怪交易大師威廉姆斯說“我對交易藝術的興趣,遠遠超過對最近一兩筆交易本身。

交易計劃到底對交易有什麼作用?

交易計劃的制定,粗看起來,是純主觀的東西,怎麼會成為保持客觀的重要手段?确實,計劃的制定是主觀的,但最重要的是:計劃的制定不是建立在對市場預測的基礎上,不是建立在:因為我們預測市場要漲,是以我們這樣制定買入計劃,而是建立在:如果市場怎麼變我們就怎麼做的基礎上。即交易計劃是一個應變計劃,不是一個預測計劃。制定好了應變計劃,隻要你認可這個計劃,其實就相當于你非常清楚這個計劃的風險和利潤所在,隻要市場出現計劃中的信号,你就敢堅決執行,即使看起來會錯,也很清楚錯誤所産生的代價以及這種代價是否超出自己的承受範圍。限制是一種保護,也是一種手段,迫使你去堅持。交易計劃其實就是一種限制,它會迫使你朝客觀的方向靠攏,并最終形成按計劃交易的習慣,形成客觀性的交易。是以,就我自己的體會來講,交易計劃确實是保證自己更加客觀的最重要的手段。

另外,交易計劃的制定,也可以确定你的追求目标。确定追求目标,才能形成相應的操作原則和系統,而不至于什麼機會都想抓,什麼都不舍得放棄,結果卻什麼也抓不到。市場的波動很容易使你喪失追求目标,而追求目标的喪失,必然伴随着相應的風險管理的喪失,最終使你即不清楚想獲得什麼(隻有一個模糊的賺錢的概念),也不清楚準備失去什麼(隻是擔心虧損,但不清楚虧多少該刹車),直到虧損到讓你忍無可忍的時候才清醒。而交易計劃的制定可以使這一切皆清清楚楚,使自己一直處于主動狀态,避免自己被市場的無序波動弄得惶恐不安和患得患失。

交易的本質,對于投機者來講,無非就是:你準備付出什麼(冒多大的風險),想獲得什麼(至于怎麼付出、怎麼擷取那是交易技術的問題)。

如果你在進場之前,沒有形成嚴格的交易計劃,隻是在心裡有個模糊的架構,則由于市場價格的起伏波動,你就難以确定你準備付出多少,也難以确定你到底想要獲得什麼,一切均變得缥缈起來。是以,就會出現該止損的沒有止損,該持倉的沒有堅持,該進場的沒有進場,隻剩下無窮無盡的後悔。而由于這些後悔,你還會産生錯覺:隻要堅持自己的觀點,隻要嚴格執行計劃,隻要不再後悔,你就能獲得成功。

幾乎對于所有的投資者來講,隻要你沒有建立嚴格的交易記錄和交易計劃,留在你頭腦裡的似乎都是你看對而沒有操作的記憶,至于你看錯的也沒有操作的,你很快就會忘記。是以,你隻記得你對的時候(當然看錯又做錯的也會印象深刻),在此基礎上,你會産生幻覺和盲目的自信。直到虧完為止,還會認為主要是自己運氣不佳,不是水準問題或者水準有問題但不知道如何改進。

你隻有建立了嚴格的事前交易計劃和事後的操作記錄,你才能真正的檢討自己,總結自己,并提高自己,使自己處于相對客觀的狀态來評估自己和市場,而不是靠零碎的記憶來總結自己。我一直強調客觀對交易的重要性。而制定交易計劃,是使你保持客觀交易的一個最重要的手段。

交易沒有固定的路數,能夠賺錢的就是合理的,成功的交易就是賺錢的招數反複用,不成功的排除抛棄。

一個成功的套路,我們可以稱之為交易政策,也可以稱之為交易系統,裡面包含的因素有哪些,發生了哪些變化,交易者都要心中有數,最好的辦法是做好交易日記。

把當下你認為影響交易的因素都列出來,比如:性格,時間,資金量,交易方式、方法,心理承受力等等。反正是你能想到的,認為對交易有影響的内容,都列出來。之後,開始按之前的方式做盤。每筆交易,無論盈虧,把這一筆的影響因素,在上面的清單上打個勾。每做一筆,打一圈勾,表格統計的時候,把盈利和虧損的交易分開統計。做一段時間,一個月,一個季度的,總結一次,看看表單上哪個欄目的勾最多(也許好幾個因素的對勾一樣多),哪個(幾個)就是當下的瓶頸。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較為全面的統計影響因素,不會把每次虧損都歸結在心态或者其他某個方面。是以,這個工作,最好一直做下去,做到不再交易的那天為止。

做所有的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保持交易的一緻性,讓你的政策内的各個因子的變化适應環境,契合市場。

财富不是搶來的,更不是賭來的,而是等來的。雖然等待說來容易,但其實也是一場心力和腦力的比拼。

面對市場變幻莫測的K線和漲漲跌跌的價格,普通人很容易陷入其中,即使之前定好了規則和标準,也很可能經不起波動的誘惑而貿然出擊,如果出擊成功則生僥幸之心,如果失敗很難不生嗔恨,這樣下來結果可想而知。要想在這樣的市場中靜靜等待,不露聲色,波瀾不驚,就要有很強的心理控制能力。同時,還要有一定的洞察力。一天的行情可能會反複漲跌數次,但真正蘊含機會的漲跌可能寥寥無幾。高手對盤口和漲跌力度、速度的感覺可以幫助他們篩除掉一些“機會”,進而使交易成本降低。這種對行情變化的感覺和判斷聽着簡單,其實是很需要心力作為支撐的。每一次的出擊或是放棄,都需要經過反複地掂量和各要素的平衡,最後做出決策。除此之外,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傻等。等待需要有一個明确且真實的目标,你應該明白,自己究竟是在等什麼,如果真的來了,應該怎樣去面對,這就要求交易員需要有一個清晰的交易體系,其中對于進出場的标準、資金管理、心态控制有着具體的設定。隻有這樣,在市場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交易市場在不同人的眼裡有不一樣的形象。在局外人看來,交易就像是賭場,兩眼一閉賭漲跌,一手天堂一手地獄。在局内普通交易員看來,市場就像是戰場,漲漲跌跌好似打打殺殺,不去管我殺了誰,誰又會殺我,隻管磨好刀,沖進去搏得一身血,最後隻要一将功成即可。

在局内高手看來,市場就像是釣魚,拼的是耐心和毅力。方法和手段已然成型,隻需要靜靜地等待市場給出機會,市場中符合自己“鈎子”的機會好比水中的“魚兒”,淡定下鈎,安然收線。

如果市場一直沒有機會,那就隻有一個字“等”。高手“垂釣”也會有跑魚餌的情況,但絕不會像普通人那樣,全身下水拼個魚死網破,或是無論魚兒是否貿然下鈎,結果白白浪費。

交易到深處,拼的都是認知和執行!

由于人們的認知有限,對事物的看法總不能反應事物真實的全部。同樣,由于投資者的認知有限,對行情的認識也不能反應行情真實面目的全部。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每個人的主見,在行情面前不過是種種偏見。而隻有當你的主見,能無限接近行情真實面目的時候,才可稱得上真正的“主見”。

對行情真實面目的認知有限,必然帶來交易上的錯誤。是以,交易中,犯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我們可以通過加深對行情真實面目的認知,減少犯錯的機率。想讓自己的認知無限接近行情的真實面目,就必須讓自己融入到行情當中,感覺行情的脈搏。俗話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隻有在實戰中不斷經曆行情的演變,觀察價格的反應,才能更深的了解行情的真實面目,才能提高對行情真實面目的認知。

當你的認知,無限接近行情的真實面目的時刻,也是行情判斷比較準确的時刻,同時也是敢于下重注的時刻,或者是在正确的倉位上加倉的時刻。然而我們的認知,不會時刻都能接近行情的真實面目,于是做出的決定往往與行情相悖,此時的錯誤要勇于承認,行動上要果斷離場。相反,對于那些行情判斷正确時草草收場,或者行情判斷錯誤時又堅守不放的投資者,是認知的重大錯誤,因為他不承認人們認知的有限性。

是以,隻有承認認知的局限性,你才會坦然的面對錯誤,面對虧損,把虧損看成是交易的很正常組成部分。認知不能接近行情真實面目就要改變認知,做順應行情真實面目的思考,同時由于認知偏見犯的錯誤、造成的虧損,也要相應的處理掉。止損就是這麼來的,它是認知的要求,不是為了止損而止損。當認知與判斷接近行情真實面目,就要把這種認知判斷延續下去,同時,正确的持倉也要繼續下去,直到認知偏離了行情真實面目,就要及時離場,以防利潤大部分回撤,止盈就是這麼來的。然後重新出發,認知行情,做下一筆交易。

由于人性本身的弱點,即使很多投資者已經感受到了重大機會的來臨,或者危險信号的到來,卻還是優柔寡斷,沒有勇氣果斷的進場,或離場。這就有必要通過建立嚴格的交易準則,來規定自己的認知和執行,彌補面對市場時的人性弱點。

熙熙攘攘皆為利往,在一個“利”字的誘惑面前,人性的弱點暴露無遺,沒有了防備,經不起沖擊。所謂君子愛财取之有道,我們不僅要為利而往,還要找到掩護人性弱點的利劍,才算找到了取舍财富的不二法門。